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两种标记性状的棉花自交系王玉岭,王忠义,赵敬霞,王静河北省石家庄农科院050041为进一步提高棉花杂种优势的效应,选育基因型纯合程度高的亲本并加以指示性状的利用,是一条克服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低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回交转育、自交纯合,选育出了具有l...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6个普通小麦品系与14个从国外引进的斯卑尔脱小麦杂交,研究了种间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了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和构建种间杂种优势群的途径。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就平均优势而言,单株产量,单穗产量和千粒重优势最大,分别为111.39%,62.77%,45.72%,单株穗数,株高和主穗粒数优势次之,分别为24.13%,20.18%和12.76%,主穗小穗数和主穗长优势较小,分别为4.08%和0.67%。研究还发现,种间杂种抽穗斯比母本普通小麦晚0-6d,但较父本斯卑尔脱小麦提前20d左右,表明早熟性呈部分显性遗传;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比普通小麦分别提高了8.55%,12.13%和9.91%,一些组合沉淀表现超亲优势,说明利用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尔脱小麦种田杂交既可以扩大小麦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利用小麦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以河南省8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8个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的F1杂种优势。分别选用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87对SSR引物和33个二核苷酸重复ISSR引物,计算8个亲本间的分子遗传距离.进而分析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SR和ISSR两种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间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832),表明用两种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除株高外,利用两种分子标记计算的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在全部28个组合中相关不显著,而在12个极端组合中相关系数得到较大提高,并在株高、主茎千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上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两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与材料的选择有关。因此认为利用小麦亲本间的SSR和ISSR遗传距离预测F1的杂种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搜集典型籼粳品种、广亲和品种、偏籼或偏粳品系及恢复系并进行杂交。选取25个籼粳亚种间杂种F1,将其划分为5类。以这5类25个组合的生物产量、茎叶重、秆高、出穗期、每穗颖花数、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为基本资料,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与竞争优势。结果指出:籼粳亚种间杂种F1茎叶重与结实率存在负相关,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部分,典型籼粳F1杂种优势是难以利用的,利用广亲和系与偏籼或偏粳恢复系及其派生系或者偏籼广亲和系和偏粳广亲和系配组,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应作为当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我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现状,浅析了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总结了现阶段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和育种实际,对进一步开展有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F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  相似文献   

7.
国外玉米品种类群杂种优势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琳 《玉米科学》1997,5(3):078-080
玉米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概念。玉米品种间或类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经过90年来国外玉米育种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南、北美洲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图谱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外玉米育种家们所进行的杂种优势研究工作的回顾,旨在了解和掌握国外玉米种质类群间的杂种优势模式,对于有目的的引进和改良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产量、棉子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分析,为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重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正反交组合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虽然有差异,但经t值测验差异不显著。共同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其F1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显然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其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棉花种内杂种(陆地棉)和种间杂种(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氧化还原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的表现行为及相关性。已指出杂种优势的表现行为决定于杂交方向。讨论了各种酶类活性与品种早熟性的关系。杂种优势的“遗传平衡”学说是指不同类型的遗传学的、细胞学的、生理学的和生化学的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玉米、小麦、蕃茄、胡椒属等不同原始类型的呼吸强度、光合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其它酶类活性。已确定,棉花种间杂种具有特别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而种内杂种具有较低的杂种优势效应。比较研究各原始类型和不同杂种优势程度的杂种的生化特点,可以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例如,已指出棉花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特  相似文献   

11.
辣椒亲本间SRAP遗传距离与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30个杂交组合,利用SRAP标记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其与配合力、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辣椒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GCA)、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以及杂种优势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组合间SCA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只有果长的杂种优势与亲本间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利用遗传距离难以预测配合力以及后代的杂种优势,GCA和SCA也不能完全预测杂种优势。因此,遗传距离和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茶树育种中杂种优质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外源种质来源的类型,杂种优势与性状的关系及其利用,杂种优势的检测等方面讨论了茶树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问题,分析了茶茶组植物内种间杂交的可行性,提出了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 ,是改良作物最有潜力的育种途径 ,也是优化作物种子结构 ,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本世纪 2 0年代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开始 ,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 ,已受到红麻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前景十分广阔。1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国外关于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很少有报道。据国外的红麻育种资料分析 ,红麻种间和品种间杂种优势均很显著。我国从 70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量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了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2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62,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04,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111.39%,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11.14%。研究发现,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谷子两系杂交种“龙杂101”及其制种技术李延东(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150086)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作物推广应用。谷子的杂种优势利用在“七·五”和“八·五”期间,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16.
大葱的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大葱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大葱一代杂交种在产量、抗性方面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大葱在一代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因亲本不育系回交多代,生活力弱,花球小等原因,制种产量较低。为进一步应用杂种优势及降低制种成本,利用100%雄性不育单交种开展大葱三交种的研究工作,为大葱三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间两组亲本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及 30个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双列杂交杂种和 2 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双列杂交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研究了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F1性状值及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5 2 ,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4 0 4 ,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单株产量平均优势为 111.39% ,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的产量优势平均为 11.14 %。研究发现 ,在所采用的两组亲本内 ,遗传距离与所考察的各性状杂种优势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当遗传差异从品种间扩大到种间时 ,遗传距离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种间杂交既可以明显扩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 ,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无融合生殖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军 《作物研究》1990,4(4):42-45
作物育种目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产量多年来处于徘徊状态,广大作物育种工作者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探索,希望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利用品种间的杂种优势了,进一步希望利用亚种间(如水稻的籼粳交)和种间、属间以至科间的杂种优势。从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利用,便引起了育种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税粳亚种间杂交产生的强大杂种优势是杂交水稻育种继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之后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舢粳交选育广亲和基因的不育系或恢复系是实现舢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经过10余年的努力,用轮回422与选10-19杂交选育成的广亲和舢粳中间型恢复系465与印水型不育系优IA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优1465,初步实现了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多年多点多组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优1465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已于1998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95年优1465首次参加江西…  相似文献   

20.
水稻双胚苗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即: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即利用无融合生殖法固定水稻品种间及更远缘的强大的杂种优势。这既是人们愿望,也是杂种优势育种发展的最高阶段。利用无融合生殖特性来固定杂种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水稻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材料。早在1979年袁老师就对我们提出了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和寻找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方法。其中不定胚就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的方式之一。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多胚现象。因此从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