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现代均衡与非均衡理论,认为我国工农业关系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可持续性非均衡的特征,从变量均等(或变量协调)的涵义出发,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结构的不协调是造成我国工农业非均衡发展的表层原因;从行为确定的含义出发,造成这种非均衡状态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由产业特性(或产业优势),计划偏好(及其刚性约束)、信息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应以均衡为取向,其目标模式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基础上可持续的均衡状态,並要体现效率特征和公平原则,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需要权衡和取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工业化时期工农业均衡发展这个命题。认为,工业化水平取决于既定的社会资源约束,人为提高工业化水平只是使工业在量上有所扩张且以牺牲农业为高昂代价;工农业的均衡发展是工业化推进的条件,非均衡发展必然使工业化陷于停滞。本文还论述了工农业均衡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三大产业的发展中,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表现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致使农村三大产业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农村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针对中国农村三大产业发展的现状,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村三大产业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系统地探讨了农村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障碍等,提出了中国农村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带动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稳定、高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般均衡理论,商品的市场价格从长期来看是趋于均衡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存在着非均衡和相对均衡两种状态。市场非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产品成本刚性所引起的价格刚性。而我国的乡镇企业价格行为的特点恰好能满足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举华 《甘肃农业》2006,(11):318-319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加剧了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国家应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宏现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学校间的非均衡发展、城乡间的非均衡发展.如果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得不到控制,将对我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建议政府在调控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基础教育投入法》,明确各级政府投入基础教育的比例,保证基础教育入学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均衡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双曲线计量模型,对1987~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25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正向非均衡-负向非均衡-基本均衡-正向非均衡等四个阶段,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此,应从总供给管理、区分差别化需求、多层次房地产市场体系构建、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性等方面着手,逐步降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强度。  相似文献   

8.
对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G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的经验检验、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固定持有成本和随机折扣因素所造成的非均衡中的上界和下界;阐述了资本市场非均衡的趋势,并提出了将均衡与非均衡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三个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9.
林业是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绿色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产业,更是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增长和绿色行动,推动林业产业的均衡发展,保证林业产品的科学供给,实现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有效调整,不断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效益。当然,现阶段我国林木和林业衍生物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整体的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使得我国林业产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和地理特征,不同地区的林业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分均衡发展的现状,不断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由非均衡发展向着均衡发展转变,最终实现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非均衡发展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具体的发展展望,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作用,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供求关系上是非均衡的,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本数量上的供过于求和质量上的供不应求,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农业对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农民对新的生产要素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化农业的进程,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其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控制和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即控制增量,降低存量),二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非均衡所造成的.制度非均衡除了造成了人力资本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种种问题外,还因其外部性导致了私人投资的不足与城乡差别。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入手,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建立一种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供求非均衡是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显著特征。本文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双曲线市场聚合方程,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非均衡模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面板数据,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非均衡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测算,以探究非均衡的演化态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整体的供求非均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处于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过旺的状态。为了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偏离的非均衡态势,本文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险种补贴、加快保险科技和农业保险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描述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分析了实施该理论的原因,就非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与教育公平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实施非均衡发展政策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就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教育公平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美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农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3—2011年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和中国农业总产值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美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是中国农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以0.371的力度作反向修正,将非均衡状态恢复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目前的需求主体呈现多层次,因而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以及更大的贷款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金融市场是怎样的非均衡状态、如何均衡其需求与供给,就成为供给主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教育公平动态地划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均衡划分为起点均衡、过程均衡与结果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起点不均衡,主要是教育机会与投入经费的非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过程非均衡,着重表现为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的非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结果非均衡,主要体现在升学率与学习能力的非均衡之上。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树立科学的均衡观;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实现投资主体上移而管理主体下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本质上属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问题。综合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通过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认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已进入第二阶段(中级阶段)。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协调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两大产业的联系要通过产品的平等交换来实现。最后从宏观上提出了协调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我国1990-2014年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关数据,通过多指标的交叉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戈氏指标和麦氏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从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对弹性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戈氏指标”还是 “麦氏指标”都对产业结构优化率及就业结构优化率具有正向的敏感性;第二,在剔除物价因素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更具真实性,一国的金融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或者敏感性远远大于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三,从短期来看,无论是选择金融相关率还是麦氏货币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的相对弹性,即短期内,两者都具敏感性,并以不同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