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群体进行盐度胁迫试验,结果表明:24、48、72 h低盐海水对三疣梭子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13、7.49和8.56;24、48、72 h高盐海水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9、52.74和52.21;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安全存活盐度为13.7~47.7。在三疣梭子蟹安全存活盐度范围内设置6个盐度梯度,分别为18.7、23.7、28.7、33.7(自然海水对照组)、38.7和43.7,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80日龄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进行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盐度组三疣梭子蟹的存活率分别为60%、59%、63%、49%、48%和38%;低盐组(18.7、23.7、28.7)的存活率、增重率和蜕皮速度均比高盐组(33.7、38.7和43.7)好且差异显著(P<0.05)。综合比较表明,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的最适宜盐度为28.7。 相似文献
2.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 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1)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饲养效果的影响,为开展三疣梭子蟹高效健康养殖和促进益生菌在蟹类养殖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试验组(EG,添加2×10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益生菌),试验周期28 d,期间定期检测生长指标和水质因子,试验结束时测定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溶菌酶(LZM)等相关酶活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AKP活力(P<0.05,下同),随着养殖时间推移,AKP活力逐渐升高;而ACP和POD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6.47 U/100 mL和45.93 U/mL,显著高于CK组;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T-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LZM含量有明显影响,也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3.81μg/mL),此后LZM含量维持在相对较稳定的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至试验结束时三疣梭子蟹存活率较CK组提高了17.78%(绝对值).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水体氨氮(NH3-N)和亚硝态氮(NO2--N)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在21 d后作用效果略有下降.[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力,提高其存活率,且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H3-N和NO2--N含量,进而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种类、数量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对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本文对经济价值较高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丰富相关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健康三疣梭子蟹雌雄各20尾,取自长春市某渔场。 (2)血涂片制作 用1mL注射器先吸取10%海水甲醛0.1mL,再从围心腔抽取等量血淋巴液。混均后按常规法涂片。 (3)血细…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
为培育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新品系,选择差异较大的两代自交家系进行家系内自繁和家系间杂交的试验,建立了三疣梭子蟹近交系和杂交系,并比较了其繁殖性能和子一代早期生长与存活的情况。三疣梭子蟹A家系为自交F6,B家系为自交F3,均为基因纯化程度不同的两个家系,试验设计自交组F66(A♀×A♂)、F33(B♀×B♂)和杂交组F63(A♀×B♂)、F36(B♀×A♂)4个试验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组亲蟹的抱卵量、排幼量和单位体质量抱卵量均比两个杂交组大,且均显著高于F63组(P<0.05),而自交组的单位体质量排幼量和孵化率也均比杂交组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繁殖性能上,杂交组并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幼蟹的早期生长和存活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使Ⅱ期幼蟹至Ⅴ期幼蟹的生长和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杂交组(F63和F36)在早期生长阶段相对于自交组(F66和F33),体质量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14.38%25.05%,全甲宽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5.57%25.05%,全甲宽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5.57%10.27%,体质量和全甲宽的增长速度各组均为F63>F66>F36>F33,其中F36组相对于F33组各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大于F63组相对于F66组的杂种优势;杂交组存活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22.49%10.27%,体质量和全甲宽的增长速度各组均为F63>F66>F36>F33,其中F36组相对于F33组各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大于F63组相对于F66组的杂种优势;杂交组存活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22.49%36.67%,其中F63组相对于F66组存活的杂种优势明显大于F36相对于F33组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杂交组在繁殖性能方面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在早期生长和存活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杂种优势,这可为进一步开展三疣梭子蟹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三疣梭子蟹3个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新品系,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4个杂交群体,ZZ1、LL1和HH1分别来自舟山野生种群(ZS)、莱州湾野生种群(LZ)和海州湾野生种群(HZ)自繁一代;ZL1和LS1是ZS与LZ杂交一代,HL1和LH1是LZ与HZ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7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生长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重)进行了比较,发现一些性状在7个子一代群体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计算各项生长性状及存活率的杂种优势,4个杂交子一代群体在一些性状方面表现出杂种优势(0.33%~46.12%),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和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有的性状甚至表现出杂交劣势。获得的7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群体,子一代变异性的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分类及计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种类、数量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对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本文对经济价值较高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丰富相关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健康三疣梭子蟹雌雄各20尾,取自长春市某渔场。 (2)血涂片制作 用1mL注射器先吸取10%海水甲醛0.1mL,再从围心腔抽取等量血淋巴液。混均后按常规法涂片。 (3)血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微卫星序列。经Sau3AI酶切后的200~1000bp DNA纯化片段,与两端已知序列的人工接头连接,用含有生物素标记的(CA)12和(GA)12探针杂交,根据磁珠的链酶亲和素与生物素特异结合的特性,捕获含微卫星序列的单链DNA,以此为模板用人工接头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随后将获得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微卫星富集文库。测序其中的60个阳性克隆,得到42条微卫星序列(基因登录号为:HQ283153-HQ283194),除探针使用的CA/GT、GA/CT重复外,还得到GAGT重复序列。42条微卫星序列中,完美型31个(占73.8%),非完美型9个(占21.4%),混合型2个(占4.8%)。完美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完美型,这与其他真核生物微卫星序列的特征相一致。39条微卫星序列的重复次数大于10(占92.9%),其中,重复次数在10~19次之间的有27个,20次以上的有12个。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可为今后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评价、种群遗传结构鉴定及资源保护研究提供一套有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三疣梭子蟹SRAP-PCR优化体系,从88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7个组合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雌、雄个体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共获得146个位点,雌性个体获得139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69.78;雄性个体检测到129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79.07。雌性和雄性的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2315和0.2682,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478和0.4026,雌雄个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5959~0.8417,遗传距离为0.1583~0.4041。用TFPGA软件绘制了个体间的聚类图。另外在5个SRAP选择扩增组合中发现了6个位点在雌雄个体间扩增差异较大,其中4个位点显性条带个体为雄性的比例为12.5%~20%;2个位点显性条带个体为雌性的比例为100%。 相似文献
13.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超家族在机体中参与包括免疫调节在内的多种生理病理功能。通过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随机测序,鉴定了一个新颖的I型Cystatin基因,命名为PtCystatin。PtCystatin全长cDNA 960 bp,开放阅读框372 bp,编码123个氨基酸残基,N端19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PtCystatin成熟肽有104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11 64030 Da,等电点pI为524,有一个Cystatin结构域。PtCystatin与I型Cystatin序列同源性高,人Cystatin A与靶酶结合的2个基序在PtCystatin中也保守(M26VPGG30,Q71VVAG75),C端无二硫键。组织表达差异分析显示PtCystatin在胃中表达量高,其次为肝胰脏、鳃、血细胞,肌肉和眼中表达量低。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诱导3 h,血细胞PtCystatin表达量小幅上调121倍(P<005);而在6 h和12 h显著下调,分别为047倍(P<001)和057倍(P<005);24 h恢复到诱导前水平,提示PtCystatin可能参与三疣梭子蟹的免疫防御反应,是一个免疫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浙江近海4个采样点(长江口、嵊泗群岛、舟山群岛、洞头群岛)的147个三疣梭子蟹个体的线粒体DNA 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获得其基冈片段长度为991 bp,共发现14种单倍型,11个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位点.长江口、嵊泗群岛、舟山群岛、洞头群岛4个地方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000 89和0.565.其中,嵊泗群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核苷酸多样性0.001 27,单倍型多样性O.754),长江口群体最低(核苷酸多样性0.000 34,单倍型多样性0.322).长江口与嵊泗群岛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最大(0.102 26),舟山群岛与洞头群岛群体之间遗传分化指数最小(0.025 75);舟山群岛和洞头群岛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最大(9.46),长江口与嵊泗群岛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小(2.19). 相似文献
15.
纯化饲料、活饵料及其混合投喂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指数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个体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纯化饲料(A组)、活饵料(章鱼和缢蛏, B组)和混合投喂(纯化饲料和活饵料有规律地交替使用,C组)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初体重0.5 g左右)成活、生长性能、肝胰腺指数(HSI)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3组幼蟹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均在70%~80%之间; (2) A组和B组幼蟹的增重率、蜕壳周期、特定增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C组幼蟹的第二次蜕壳周期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其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3) 3种投喂方式的饵料对幼蟹的肝胰腺指数及其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A组幼蟹肝胰腺指数及其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但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4) 就脂肪酸组成而言, A组肝胰腺和躯体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其它两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因此,研制的纯化饲料可以使三疣梭子蟹幼蟹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为进一步开展梭子蟹幼蟹营养需求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序列包含有多种重复单元,在其两碱基重复的类型当中,CT/GA重复类型在功能基因组中比例较高。三疣梭子蟹是重要的养殖品种,对遗传种质的分析需要开发大量的分子标记,本文利用5’锚定引物PCT筛选三疣梭子蟹的CT/AG微卫星分子标记,测序的41个克隆子中,35条序列含有微卫星DNA序列,阳性克隆比率达到85.4%,共检测到55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20条序列中,其中19条序列检测到2个或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对所有筛选到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分类统计后表明,核心序列为(CT/AG)的有27个(50%1,27个位点为其他类型的重复。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CT/AG微卫星标记在三疣梭子蟹基因组中含量较丰富,5’锚定引物法在筛选特定标记的同时,还筛选了其他类型的微卫星标记,具有较强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7.
吕泗渔场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同工酶与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南黄海吕泗渔场海域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EST同工酶在肌肉和肝脏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5种同工酶(LDH、GDH、EST、MDH、ME)在肌肉及肝脏两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2个基因座位,其中5个基因座位Est-1、Est-2、Mdh-2、Gdh-2、Me-3为多态.(2)用6个ISSR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得出: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6,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468.两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近海三疣梭子蟹大螯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4群体共67个个体的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控制区3’端的rRNA部分序列(64 bp)、D-loop全序列(1179 bp)及控制区5’端tRNA-Ile部分序列(73 bp)。经DNASP软件分析得知,67个D-loop序列定义了65个单倍型,在65个单倍型中,除去插入/缺失位点,所有单倍型共检测到344个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D-loop序列的中间区域;D-loop序列检测到26个插入或缺失位点,碱基插入主要发生在中央后端区域,以13 bp重复片断插入的形式进行。每个个体含有0~3个连续重复片断。通过对三疣梭子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2~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770~0.036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1.790~43.304。综合分析,三个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近,都低于仔蟹的遗传多样性,说明经过遗传育种,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的种质情况,真正实现对三疣梭子蟹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南黄海吕泗渔场海域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EST同工酶在肌肉和肝脏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5种同工酶(LDH、GDH、EST、MDH、ME)在肌肉及肝脏两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2个基因座位,其中5个基因座位Est-1、Est-2、Mdh-2、Gdh-2、Me-3为多态.(2)用6个ISSR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得出: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6,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468.两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