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石早生李是一个极早熟李树品种,抗寒、抗旱、耐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尤其在立地条件较差,不适宜发展苹果、梨等水果的低山丘陵区,发展大石早生李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作者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大石早生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石早生李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石早生李原产日本,该品种进入结果期早、成熟上市早、品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1994年,笔者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引进大石早生李,在河北省进行引种试栽,经过5a的早期丰产栽培示范,取得了1年定植,2年见果,3年进入初果期,4年进入盛果期的良好成效,1998年6月10日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原产日本,1983年引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资源圃。是极早熟品种。在辽宁、河北、北京、江苏、浙江、四川、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区栽培,均表现良好。在辽宁熊岳地区6月末至7月初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60天左右。1994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卵园形,自然结果平均单果重42.sg,最大单果重106g,人工疏果平均单果重759~809。果实鲜红色,果肉黄色,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1.5%,总精6.12%,总酸l.82%。粘核,核小。品质上等。常温下可贮藏7天左右。幼树立立,结果后逐渐开张。栽植后2年即开花结果,3年生平均株产八sKg,…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李的栽培品种构成情况为:大石早生约占70%,苏丹约占20%,三塔玫瑰约占7%。近年来,太阳和秋姬这两个李新品种正在逐步推广。其中大石早生已成为主栽品种,这是由于该品种在桃之前成熟,淡季上市,效果好,因而很受日本果农欢迎。我国于1983年和1985年两次从日本引进大石早生李,并已有较大面积推广,表现极早熟、优质、抗病,唯一缺点是丰产性较差。1.良好的授粉受精条件大石早生李属于自花不实品种,栽植时需配置授粉树。在日本多选用美丽、三塔玫瑰、红寿作为授粉品种,授粉树一般占20%~30%,采用混栽方式较好。为确保良…  相似文献   

5.
大石早生李花芽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石早生李的花芽分化过程和时期,以4a生大石早生李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于1996 ̄1997年对其花芽分化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石早生李花芽形态分化自6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分化盛期集中在7 ̄9月份,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初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6个时期,共需150d。  相似文献   

6.
大石早生李在保定地区的栽培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1996年在保定市的县,高阳,清苑,阜平,蠡县等地,对大石早生李的生长,结果,适应性,品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结果早、丰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上乘;栽培管理技术简单。  相似文献   

7.
<正>大石早生原产日本,1994年引入易县,该品种是色、形、味俱佳的极早熟品种。露地栽培6月15日前后成熟。1998年引入大棚栽培,比露地栽培提早成熟40d。  相似文献   

8.
大石早生李(Al 1403)是日本福岛县伊达郡大石俊从台湾李的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早熟品种。1991年河南肯林科所从辽宁熊岳“国家李杏资源圃”引进该品种,高接在济源市郊区果园3年生桃树上,经多年观察证明,该品种结果早、丰产、品质优良,是一个极好的特早熟品种。 该品种果实呈卵园形、果个大、外观美,平均单果重42.5g,最大单果重106g。果皮底色黄绿,着鲜红色,被有白色粉霜。果肉黄色,肉质细密,果汁多,粗纤维较多,叶甜酸,微香;可溶性固形物11.5%,含糖量  相似文献   

9.
2000年春天,和静县上游镇巴州特种果树试验站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日本早熟大石早生李接穗,嫁接在圃内桃树砧木上,2001年春天苗木出圃时,按株行距留下坐地苗,以供试验。园地南北向,一米以下为石块,地表为开都河山前冲积平原细白土。经栽培观察,认为大石早生李很适合和静县栽培,也适合焉耆盆地四县和同纬度及以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叶面喷肥、疏果、套袋、铺反光膜等不同方法,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大石早生李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疏果对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30.2%、1.3个百分点、10.6%、0.337个百分点。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叶面喷施美果灵,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1和0.209个百分点,使Vc含量提高了26.2%。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铺反光膜使大石早生李果皮的花青素高于对照11.9%~62.1%,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徐景春 《云南林业》1999,20(3):19-19
在日本、李子栽培品种构成情况为:大石早生李约占70%,苏丹李约占20%,三塔玫瑰李约占7%。近年来,太阳和秋姬这2个李的新品李种正在逐步推广,其中大石早生李已成为主栽品种,这是由于该品种在桃成熟之前成熟,淡季上市,效益好.因而很受日本果农欢迎。我国于1985年和1985年2次从日本引进大石早生李,并在我国已有较大面积推广,表现为极早熟、优质、抗病。唯一缺点是丰产性较差。良好的授粉受精条件大石早生李属于自花不实品种,故栽植时须配置授粉树。在日本多选用美丽、三塔玫瑰、红寿李作为授粉品种,授粉树一般占20%-30%,采…  相似文献   

12.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1998- 2 0 0 1年在河南省济源市 4年生大石早生李园进行 ,株行距 3× 4 m,果园土壤为砂壤土 ,肥力中等 ,管理水平一般 ,树体生长健壮一致。N、P、K肥施用量设置 5个水平 ,组成 N、P、K14个配比处理。分别为 N0 P0 K0 (对照 ) ,N0 P2 0 0 K2 0 0 ,N10 0 P2 0 0K2 0 0 ,N2 0 0 P2 0 0 K2 0 0 ,N4 0 0 P2 0 0 K2 0 0 ,N60 0 P2 0 0 K2 0 0 ,N2 0 0 P0 K2 0 0 ,N2 0 0 P50 K2 0 0 ,N2 0 0 P10 0 K2 0 0 ,N2 0 0 P30 0 K2 0 0 ,N2 0 0 P2 0 0 K0 ,N2 0 0 P2 0 0K10 0 ,N2 0 0 P2 0 0 K4 0 0 ,N2 0 0 P2 0…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提高大石早生李初果期坐果率,于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环剥和环割、喷施激素和微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盖县大李和香蕉李作授粉树,盛花期对主干进行环剥、喷施30×10-6赤霉素、100×10-6氯化稀土、03%硼砂+03%尿素,均能显著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  相似文献   

14.
大石早生李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速大石早生李的苗木生产,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选择长15 ̄25cm,顶部带3 ̄4个叶片的半木质化嫩枝,用250mg/L萘乙酸溶液处理插穗基部30s,在扦插床内保持温度25 ̄28℃,湿度85%以上,30%的透光率,生根率可达87%,扦插45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于5 ̄9月份不同时间扦插,以8月份生根率最低,其他月份生根率较高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条件下大石早生李授粉树配置距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光温室内栽植的 4a生大石早生李为试材 ,分析了大石早生李结实能力与枝径、冠径、干径、树高、分枝数、离授粉树的距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授粉树距离是影响结果数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回归方程可得出授粉品种配置的最佳距离。为大石早生李保护地栽培授粉品种的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石早生李在易县引种效果良好位于太行山北段的狼牙山下的易县中独乐村,山多地少,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农民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为了探索依靠发展经济林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该村决定把发展小杂果基地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项目。河北农大林学院和易县林业...  相似文献   

17.
对大石早生李进行土施或叶面喷施多效唑 ,均有控制新梢加长和加粗生长、降低树体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比例、降低长果枝和中果枝比例、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单株产量的效果 ;对单果重没有明显作用 ,对果实硬度有增强趋势 ,而对座果率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降低趋势。分析认为 ,以土施 0 5g/m2和喷施 10 0 0mg/kg× 2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灵武市北沙窝林场和大泉林场设施李示范园进行了优质李品种特性及早果丰产栽培技术田间试验研究,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总结集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宁夏优质李设施早果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生产实际后,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9.
李极早熟品种———大石早生大石早生是日本福岛县伊达郡大石俊雄从台湾李的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极早熟李品种。易成花,丰产性良好。泰安4月初开花,6月初上色成熟,果实发育期60天左右。果实卵园形,不疏果枝组平均单果重416g,疏果枝的单果平均重531g。果...  相似文献   

20.
早园竹栽培容易,管理简单,出笋早,营养价值高,是开发荒山荒滩和利用闲散土地的良好经济竹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