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火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几年禽类发病日趋严重。该病感染鸡、鸭,及火鸡。2003年7~8月,闽南某火鸡场,40~50日龄的火鸡发生以拉白色或绿色的稀粪,头部、颈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达10%~30%,死亡率为5%~1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多发于火鸡雏和鸡雏。是对火鸡场,鸡场威胁比较大的鸡病之一,尤其是火鸡雏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省内曾报道死亡率86%,国外报道死亡率70%以上。药物是该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我国各养鸡场、火鸡场多采用痢特灵来防治此病,比较大的火鸡场都由进口火鸡的国家进口防治药物。由于痢特灵毒性大,不易长期服用,结果多因怕引起痢特灵中毒而停药后暴发黑头病,致大批死  相似文献   

3.
1986年2月中旬,内蒙古呼市某火鸡场陆续发生一种火鸡传染病,经诊断为火鸡葡萄球菌病。现将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该场饲养成年火鸡700只,先后发病20余只,死亡5只,发病率为3%。病火鸡精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14日,涟水县蒋庵乡某养火鸡专业户1至2月龄的火鸡陆续出现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火鸡法氏囊病。经及时诊治,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本县蒋庵乡骆庄村某养火鸡专业户饲养火鸡840只。其中1至2日龄的火鸡268只,于2002年5月14日发病,发病率高达14%。这批鸡根据原场技术员要求对新城疫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由于火鸡法氏囊病报道较少,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对该病未引起重视,故未作法氏囊苗免疫。发病鸡经基层兽医用敌菌净投服,灭病灵注射,阿莫西林饮…  相似文献   

5.
李雅林  牛钟相 《中国家禽》2002,24(13):40-41
1前言 1999年3月底,在养禽稠密的意大利东北部,在火鸡和一小部分鸡中暴发了一场疾病.该病的特征为严重的精神沉郁、发烧、有呼吸道和肠道症状,剖检病变:窦炎、气管炎、腹膜炎和胰腺炎,致死率在5%~90%.该病被诊断为低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型为H7N1.经过一个夏季的病情好转后,秋季在火鸡中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6.
组织滴虫病又名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肝脏和盲肠,引起特点性的一侧或两侧盲肠发炎、溃疡,肝脏有特征性的坏死灶;因发病晚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为黑头病。该病以火鸡最易感,也发生于孔雀、野雉、鸽子、鹧鸪和鹌鹑等禽类,病死率为3%~100%。  相似文献   

7.
组织滴虫病亦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火鸡尤其是雏火鸡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严重影响火鸡的生长发育及雏火鸡的成活率,给火鸡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我县专业户饲养的火鸡陆续发生了该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食量减少或废食,翅膀下垂;下痢,粪便呈绿色或黄色,严重者粪中  相似文献   

8.
<正> 火鸡养殖场经常发生白肌病,雏火鸡的死亡率高达45—50%。在胚胎24—25天时就可发现该病的形态学特征,死亡率约15—20%,其中1/3在胚胎发育最后阶段死亡,其余的在出壳后1天,最长为5—7天死亡。火鸡在胚胎期发生白肌病的基本原因是种蛋内生物学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全面,如硒、生育酚的含量过低以及卵黄酸度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群火鸡日粮中营养物质和生物学活性物质不平衡,以及饲喂  相似文献   

9.
火鸡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原虫性寄生虫组织滴虫引起的疾病,又称组织滴虫病和黑头病。本病主要特征为盲肠和肝脏产生特异性坏死灶,对二周龄至三月龄幼火鸡感染性最强,死亡率最高。我所1984年饲养的美国尼古拉大型白羽火鸡曾感染爆发该病,造成幼火鸡大量死亡。为了探索对该病的药物防治,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病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该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小鸭,且发病率高(5%~90%)死亡率高(1%~80%),高峰可达90%以上,耐过的鸭,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经济损失严重。本病最早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美国学者Henderckson和Hilbert于1932年在纽约鸭场发现该病,随后国外许多学者陆续报道该病。在我国,1975年邝荣禄等首次报道本病在广州存在;1982…  相似文献   

11.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ss)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原主要侵害肝脏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色泽发紫,故又称黑头病。目前本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国的养鸡地区,火鸡发病率高达89%,死亡率达70%。家禽死亡率虽比火鸡低,但有时也超过30%,耐过者生长迟缓,产蛋下降,对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探讨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科学地选择用药,笔者以中兽医药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火鸡组织滴虫病及其防治瘐廉耕浙江省萧山市农业局31120洪雪忠,楼永佳萧山市火鸡良种场火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黑头病,由组织滴虫引起,主要危害火鸡、鹧鸽和翎颌松鸡。萧山市某场于1984年、1992年两次暴发本病,死亡率分别为14.1%和13.9...  相似文献   

13.
鸡毒霉浆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毒霉浆体(MG)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据中监所冀锡霖和宁宜宝(1986)凋查表明二我国近50Q-80%的鸡场为鸡毒霉浆体感染阳性,本病可以横向传播.后备鸡群也受到老龄鸡或污染环境感染,导致该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循环发生,也可以垂直传播,经蛋传播给下一代。本病在鸡群和火鸡群中感染率极高.几乎可全群感染或大部分感染,一般死亡率为10%~30%.如有某些应激因素或并发病存在.可高达40%~60%,成鸡或成火鸡感染死亡率不高,但可降低产蛋率10%~40%.种蛋孵化率降低1…  相似文献   

14.
正1火鸡的免疫抑制疾病1.1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多种火鸡和野鸟均可自然感染。1.1.1流行特点。火鸡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的自然宿主,也是最常用的实验宿主。该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经蛋垂直传播,病火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携带有病毒。新生雏火鸡可因接种带毒的马立克疫苗而被感染,带毒的马立克疫苗和火鸡痘疫苗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我场1984年从北京市火鸡场引进贝蒂纳火鸡种蛋进行孵化,共出雏火鸡20只。到12周龄时,发生了火鸡传染性盲肠肝炎(又称黑头病)。8月间5天内死亡母雏4只,公雏1只。现将诊疗经过简述如下:一、病因由于我场鸡舍紧缺,少量火鸡就和罗斯鸡混养,后来又将火鸡放到有罗斯鸡运动的草地上。很可能是火鸡啄食了含有异刺线虫卵的蚯蚓和鸡粪而感染。二、症状初时,病火鸡表现为精神沉郁,食量减少直到不食,翅膀下垂,羽毛粗乱,嗜睡,蜷缩于阴暗处,拉黄色或黄绿色稀粪。死亡迅速,死前有抽搐症状。  相似文献   

16.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火鸡和鸩的一种急性寄生性原虫病.火鸡最常见,其他禽类也可感染,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故又称盲肠肝炎.该病多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节发生,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时,突然改变饲养管理方式都易促使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多种禽类盲肠和肝脏寄生虫性机能紊乱的疾病。该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亦称为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雏火鸡和雏鸡易感,野鸡、孔雀、珍珠鸡及鹌鹑等有时也可感染。火鸡和鸡对该病的易感性随日龄而变化,3~12周龄火鸡和4~6周龄鸡最为易感,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近年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对肉种鸡和蛋鸡的危害大,除导致死亡和淘汰率高外,还长期影响鸡的产蛋性能。现将一起雏鸡暴发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火鸡黑头病又名盲肠肝炎,是一种急性原虫性传染病,本病对火鸡的危害性极大。现将我县畜禽育种场发生火鸡黑头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现场调查育种场原饲养白色闽南火鸡100只,其中有利用温水孵化出壳的雏火鸡83只。除5只雏火鸡明显由于体弱死亡  相似文献   

19.
桐柏县某火鸡场饲养的部分4-6周龄火鸡,头部呈黑紫色,食欲不振,精神萎顿,拉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并陆续出现死亡现象,经诊断为火鸡黑头病。由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的蔓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翅下垂、不爱活动、离群、闭目缩头呆立,头部及冠冉呈蓝黑色或黑紫色,拉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用土霉素、氯霉素类药物对其治疗无效,严重的10日左右死亡。2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火鸡,盲肠肿大。变硬,将盲肠横断切开,可见同心圆层状干酪样物充塞肠管,干酪物中心有一细小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火鸡的习性,掌握火鸡生长发育规律,我们于1983年5月开始引用火鸡卵,进行孵化、育雏以及成鸡饲养管理的观察。现将育雏结果报告如下。一、雏鸡来源1983年5月24日由北京种火鸡场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