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宜燕麦(Avena sativa)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混配除草剂组合,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7%2,4-D丁酯乳油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按照不同比例两两组合,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 0.05),混配处理的防效普遍高于各单剂处理。T5和T9对杂草的防效最好,但后者对燕麦有药害。综合安全性、除草效果及对燕麦的增产作用,筛选出综合效应最佳的混配组合,即57%2,4-D丁酯乳油438.5 mL·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T12);其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达87.99%,燕麦干草产量为9 875.3 kg·hm~(–2),燕麦种子产量为4 314.3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2,4-D丁酯对裸燕麦安全性的影响,以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低、中和高浓度(450,750和1 050 mL·hm-2)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差异及其对燕麦带壳率、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浓度的升高,2,4-D丁酯的残留量也在增加。施药7 d后,高浓度下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量为0.802 mg·kg-1,比低浓度显著(P<0.05)高出147.53%,且2,4-D的残留量与2,4-D丁酯的用量呈正相关关系;28 d后高浓度下裸燕麦中2,4-D残留量最高,达0.032 mg·kg-1,中浓度下为0.026 mg·kg-1,比低浓度处理显著(P<0.05)高出3~4倍。2,4-D丁酯喷施后对裸燕麦的安全性影响也非常显著。2,4-D丁酯增加裸燕麦的带壳率,降低了株高,高浓度下带壳率达5.61%,显著(P<0.05)高于对照,株高较对照显著(P<0.05)降低了12.90%。中、高浓度下,白燕2号均表现出药害现象,2,4-D丁酯残留量较高,低浓度处理对裸燕麦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除草剂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4种除草剂48%仲丁灵、40%二甲.辛酰溴、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处理下皮燕麦品种陇燕3号(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3)和裸燕麦品种燕2号(Baiyan No.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降低了皮、裸燕麦的SPAD、Pn、Gs、Tr和气孔限制值(Ls);4种除草剂对皮、裸燕麦的影响不同,其中48%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小,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危害较大;皮、裸燕麦间对除草剂的反应存在差异,皮燕麦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于裸燕麦。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不同浓度仲丁灵和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皮燕麦陇燕3号田间进行防效调查及燕麦种子产量测定,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时期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除草剂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草剂适宜浓度范围内,高浓度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较好;与对照相比,除草剂处理对燕麦籽粒产量均有增产作用,最高增幅达30.7%。不同生长期的燕麦受到除草剂胁迫后,叶片MDA含量逐渐上升,且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升高,燕麦叶片各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试验期内,POD活性的变化与SOD相似,即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较为稳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两种除草剂中,精异丙甲草胺对杂草的防效和增产作用均优于仲丁灵,且对燕麦叶片各种酶活影响较小,适宜在皮燕麦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除草剂对燕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4-D丁酯、二甲·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钠4种除草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白燕2号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能引起燕麦叶片生理特性的改变,随着药后时间的延长,POD、S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变幅较小,呈现先略降低,再升高的变化;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且始终高于对照,高浓度氯氟吡氧乙酸(T9)处理在药后30d达到最高,分别为0.1540μmol/gFW和0.8277%。高浓度除草剂对燕麦苗期的胁迫作用显著大于低浓度。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2甲4氯钠对燕麦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高浓度使它隆对MDA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浓度2,4-D丁酯对CAT活性影响较大,低浓度2,4-D丁酯、二甲·溴苯腈胁迫较小,对燕麦幼苗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焦婷 《草地学报》2015,23(1):187-193
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2种最佳除草剂仲丁灵和二甲·辛酰溴施用于燕麦田(Avena sativa),调查燕麦鲜草、种子产量及防效,并初步研究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后茬植物出苗率、株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15 d,30 d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表现为施用高浓度二甲·辛酰溴 > 中浓度二甲·辛酰溴 > 高浓度仲丁灵.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燕麦产量均有增产作用,2种除草剂都在中浓度增效明显,且二甲·辛酰溴优于仲丁灵.低浓度除草剂处理过的土壤对后茬冬油菜及皮、裸燕麦出苗无影响,在中、低浓度下对后茬成株期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除草剂对后茬出苗率及成株期生长有抑制作用.仲丁灵中浓度对后茬影响最小,高浓度二甲·辛酰溴对后茬抑制最大.因此建议燕麦田施用40%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分别不超过5625 和2025 mL·hm-2.  相似文献   

8.
以陇燕3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低、中和高3个剂量(450, 750和1050 mL·hm-2)的2,4-D丁酯,在药后1,7,14,21,28 d以及开花期、灌浆期植株和收获后籽粒中测定2,4-D丁酯残留量,探讨不同剂量2,4-D丁酯处理对杂草防效、燕麦的安全性、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对燕麦安全性、产量及田间杂草防效影响显著。高剂量下燕麦出现顶端下垂、叶尖发红和药斑等药害现象。杂草防效随2,4-D丁酯施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高剂量除草剂喷施后45 d,株防效较药后30 d仍有小幅上升,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3个剂量均使株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剂量下燕麦株高较对照降低了10.49%。低剂量下干草产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增产22.64%;中剂量下燕麦干草产量呈增加趋势,籽粒增产40.57%;高剂量下,燕麦干草产量下降了8.85%(P<0.05)。2,4-D丁酯及2,4-D在皮燕麦中的残留量随除草剂施用剂量的增加而上升。施药28 d后,高浓度下燕麦中2,4-D丁酯和2,4-D残留量最高,达0.168 和0.011 mg·kg-1,显著(P<0.05)高于低浓度处理。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750 mL·hm-2为皮燕麦田2,4-D丁酯的最佳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任培华 《四川蚕业》2012,40(3):13-14
<正>杂草的防除是桑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杂草与桑树争肥争水,且易引起病虫害的滋生,易使桑园树势衰败,桑叶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体系的发展,化学除草被普遍使用,但生产中对各种化学除草剂不了解其特性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导致除草效果不理想,甚至桑叶受害、蚕儿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长期使用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  相似文献   

11.
3种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仲丁灵、金都尔和使它隆3种除草剂,研究不同施药浓度对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及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类型除草剂不同浓度对燕麦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安全性好,无药害发生。48%仲丁灵,96%金都尔,20%使它隆在燕麦田的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5 625,1 350和750mL/hm2,30d株防效分别为79.7%,84.4%和87.8%,增产率分别为25.8%,31.8%和39.2%。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最佳防除时期,本试验以杂交稻柒两优2012为供试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与播后2叶1心前除草(C1)、2叶1心至3叶1心除草(C2)、全生育期除草(C3)及全生育期不除草(CK)4个处理,研究不同直播方式与杂草防除时期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直播和湿直播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早籼稻出苗率,且土壤中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而水直播和湿直播方式下水莎草、鸭舌草等水生性杂草发生严重;在播后3~29 d左右,旱直播方式下杂草发生相对较严重,但在播后43 d杂草发生量显著低于水直播和湿直播处理;对于水稻全生育期来说,旱直播杂草发生密度总体下降12.57%~15.72%,且杂草生物量显著低于水直播和湿直播,鲜、干重分别平均下降65.83%、57.45%及69.73%、59.04%。相关分析表明,杂草生物量与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播后15~22 d杂草的发生对早籼稻产量降低影响显著。与CK相比,各杂草防除处理均显著提高早籼稻产量,表现为C3>C1>C2>CK,增产17.91%~31.21%,且C1是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其中旱直播增产效应高于湿直播和水直播处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提高。总体来说,不同直播方式杂草发生因生育期而异,旱直播有利于降低直播田杂草发生量,且在播后至2叶1心期前防除杂草利于水稻增产增效,其中旱直播方式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十四种化学除草剂对沧州地区苜蓿地杂草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4种除草剂对沧州地区苜蓿(Medicago sativa)地苗期的杂草进行了防除试验。对苜蓿株高,产量及杂草量的综合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拿捕净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为100%,苜蓿保系列各剂型在杂草株龄较大的情况下综合表现较好,其中苜蓿保2%EC将杂草率从80.6%(CK)降到了36.5%,苜蓿增产40.6%。沧州地区春播苜蓿幼苗期单独使用禾本科除草剂或阔叶草除草剂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贾志锋 《草业科学》2014,8(3):474-478
为了探讨青海省东部农区莜麦(Avena nuda)的适宜播量和行距, 本研究以青引3号莜麦(A.nuda cv.Qingyin No.3)为材料, 研究了播量和行距对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并进行了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相关性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在播量120 kg·hm-2、行距20 cm处理下, 千粒重和种子产量较高;在播量150 kg·hm-2、行距15 cm时秸秆产量最高;其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经济效益分析表明, 播量120 kg·hm-2、行距20 cm处理下, 获得的纯收入最高, 为6 232元·hm-2。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表明, 青引3号莜麦种子产量(kg·hm-2)与秸秆产量(kg·hm-2)可用其播量和行距估计。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不同除草剂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除草剂在糜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土壤封闭型除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在糜子播种后出苗前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在糜子三叶期时喷施.各除草剂选用推荐剂量进行喷施,喷施15d后开始调查杂草鲜重,以此作为防效标准,糜子抽穗后调查糜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和苯·唑·2甲钠杂草防效较好,鲜重抑制率达99.7%和88.4%;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除草剂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4种除草剂提高了糜子主穗重,糜子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单嘧磺隆与苯·唑·2甲钠增产效果显著,较清水对照增加了271.66%和275.34%.综上,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2甲钠杂草防除效果较好,鲜重抑制率在糜子全生育期均较高,对糜子产量提升最大,为糜子田较为适宜的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业学报》2016,25(3):143-153
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莜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播期对3种裸燕麦品种灌浆速率及灌浆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和了解3种裸燕麦籽粒灌浆特性,为青藏高原地区裸燕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裸燕麦不同播期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Richards曲线,灌浆进程可划分为前,中和后3个时期,各时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 d,7~9 d和4~7 d,中期灌浆速率最大,平均1.54 g/(d·千粒),分别是前期和后期的2.53和3.23倍.灌浆过程中其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呈现"慢-快-慢"的递增变化,籽粒含水量呈现"慢-快-慢"的递减变化,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平均灌浆速率呈现"降-增-降"的变化.播期对3种裸燕麦灌浆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千粒重增加影响较大,4月3日播种条件下3种裸燕麦品种较晚7和14 d播种的最大灌浆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高2.59和4.05 g/千粒.不同播期下3种裸燕麦千粒重的增加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而与灌浆持续期呈正相关.千粒重较大的白燕2号莜麦具有较大的灌浆速率,达到1.22 g/(d·千粒),千粒重较大的裸燕麦品种通过增加平均灌浆速率来实现物质积累,而与实际灌浆时间关系不大.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裸燕麦种子中,播期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大,选择4月初播种可显著增加裸燕麦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