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陕北黄芥及其分布区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目录资料及陕北黄芥分布区的地理和气候资料分析认为:①陕北黄芥抗逆性强、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低,是不同于我国关中、黄淮、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芥菜型油菜的另一种群;②陕北高原及其邻近的晋、冀北部和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部分地区是类似于青藏、云贵高原芥菜型油菜的高含油生态区。  相似文献   

2.
油菜特异种质--陕北黄芥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芥是广泛分布于陕北高原的黄籽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经考察鉴定表明,陕北黄芥是一个抗逆性强,含油量高,芥酸含量低的特异种质资源,是不同于陕西关中,黄淮地区,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芥菜型油菜的另一优异种质种群,对于油菜优质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评价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的抗旱性,筛选合理的油菜抗旱指标,以12份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大田干旱胁迫鉴定法,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同时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芥菜型油菜抗旱性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晋油14号、神池大黄芥、牛尾稍和晋油13号属于抗旱型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干旱胁迫12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光合参数(37.33%)、产量因子(21.31%)、蒸腾速率(17.42%)和千粒重(11.10%)与油菜抗旱性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区芥菜型春油菜抗旱品种的筛选及旱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评价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的抗旱性,筛选合理的油菜抗旱指标,以12份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大田干旱胁迫鉴定法,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同时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芥菜型油菜抗旱性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晋油14号、神池大黄芥、牛尾稍和晋油13号属于抗旱型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干旱胁迫12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光合参数(37.33%)、产量因子(21.31%)、蒸腾速率(17.42%)和千粒重(11.10%)与油菜抗旱性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区芥菜型春油菜抗旱品种的筛选及旱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和每株角果数等15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自治区各市搜集而来的16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小距离法,在欧氏距离为150.7时,将供试的16份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聚为四类。第一聚类包括谢通门野生芥菜型油菜、拉孜野生芥菜型油菜、桑日野生芥菜型油菜1、贡嘎野生芥菜型油菜和南木林野生芥菜型油菜,第二聚类包括左贡野生芥菜型油菜、朗县野生芥菜型油菜、乃东野生芥菜型油菜、日喀则市野生芥菜型油菜1、桑日野生芥菜型油菜1和乃东野生芥菜型油菜,第三聚类包括南木林野生芥菜型油菜、桑日野生芥菜型油菜2和桑日野生芥菜型油菜4,第四聚类包括林周野生芥菜型油菜和南木林野生芥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栽培油菜,特别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全区栽培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随着单株粒重的增高,所占的比重随之降低;在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单株粒重种质资源的分布中,白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所占的比重随着单株粒重等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较高的种质资源占的比重较高。西藏栽培油菜单株粒重种质资源中,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比白菜型丰富。从全区油菜主要种植地来说,西藏日喀则和山南地区油菜的变异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芥菜型油菜高芥酸,高芳香油,高蛋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芥菜型油菜资源丰富,现收集有种质资源3000份。在选育芥菜型双低品种的同时筛选出一些高芥酸的种质(芥酸〉60%)90份,多数芥菜型油菜是黄籽,蛋白质含量高,并具有调味品特性,可作芥末粉,展示了芥菜型油菜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油菜新品种高油9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油9号油莱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蒙1008为母本。怀仁黄芥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芥菜型春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在山西省生产试验中,高油9号平均产量1452kg/hm^2.比对照晋油6号增产5.8%。高油9号合油量33.1%,油酸含量41.6%,亚油酸含量29.9%,芥酸含量1.1%,是一个低芥酸优质春油莱新品种。经过几年的栽培试验,已总结出高油9号油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11.
芥菜型油菜优良性状导入甘蓝型油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芥菜型油菜独具的优良性状,提出了通过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优良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的基本程序,并对所获得的甘蓝型油菜黄籽超高油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极早熟、高油酸和矮杆抗倒等新种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筛选优异育种资源,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研究基础和应用材料.[方法]利用近红外方法测定139份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贵阳的环境条件下,139份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其变异范围分别为33.1%~47.7%和22.0%~33.3%,并被划分为三大群体.群体Ⅰ材料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和32.8%,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0.7%;群体Ⅱ材料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1.2%和26.2%,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6.6%;群体Ⅲ材料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9%和23.6%,变异系数分别为2.7%和4.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异丰富且存在显著负相关.高油含量株系RIL020、高蛋白质含量株系RIL038和高总含量(油+蛋白质)株系RIL078是3份优异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可用于芥菜型油菜的遗传育种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陕西省境内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鉴定,评价,明确了陕西省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包拓芸薹属的3大类型及芝麻菜属的芸芥(Eruca.sativa);陕西省油菜按生育期可分为陕西南秦巴山区及汉江谷地的早熟生莳在中灌区及渭北旱魂的北方白菜型油菜及南部灌区的甘蓝型油菜和陕北高原的极早熟春播油菜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芥菜型油菜在EDTA作用下对cd、Ni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EDTA处理的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Cd、Ni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EDTA对cd迁移的影响明显强于Ni,说明EDTA有助于强化芥菜型油菜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对28~63天的6个不同生长期的分析表明,生长49天时2种处理的油菜地上部中总Cd含量均占整个生长期的90%以上,总Ni含量为整个生长期的80%以上,此时收割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对铅镉复合胁迫下芥菜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州宽杆’芥菜为试验材料,以铅、镉为变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来探讨水杨酸在铅镉复合胁迫下对芥菜生理代谢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芥菜子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铅镉复合胁迫的加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减小,MDA、脯氨酸含量、氧负离子(O2-)产生速率和SOD活性显著提高.0.05mmol/L水杨酸浸种可显著提高铅镉复合胁迫下芥菜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及POD和CAT的活性,其增幅分别为52.34%~148.93%、46.31%~99.66%、5.17%~15.13%、16.18%~61.57%;同时降低了芥菜子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O2-产生速率,其降幅分别为7.04%~31.80%、29.14%~40.23%、49.04%~63.79%.研究说明,添加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缓解铅镉复合胁迫所导致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8.
榨菜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榨菜后熟机制、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接种发酵菌株试验,采用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比较方法确定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结果]不同因素对榨菜产品品质影响顺序为:菌种比例〉含盐量〉接种量。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接种量4%,菌种比例为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3∶1∶1,含盐量6%。该发酵条件在保证榨菜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榨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使榨菜发酵周期大大缩短。[结论]该研究为榨菜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机-中性化技术对镉铅污染土壤春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铅污染的土壤上,有机-中性化技术对春菜生长以及污染元素(Cd和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L).石灰加低量泥炭(LP1)、石灰加高量泥炭(LP2)处理能显著提高pH,显著缓解重金属镉和铅的毒害,明显改善了春菜的生长状况,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春菜对土壤中镉、铅的吸收。结果还表明:泥炭总体上并不影响石灰的中性化效果的发挥,在部分情况下还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中性化效果,但泥炭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有个适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