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北省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杏主产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分析了河北省杏产业现状、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府引导、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推广、引迚加工企业和推迚杏产业化发展迚程等方面对河北省杏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是我国辣椒重要产区,在规模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对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种植分布特点、育苗和种植模式、生产效益、主要病虫害及机械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了内蒙古辣椒产业现状;总结了内蒙古发展辣椒产业的优势;并从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轻简化、机械化栽培,集约化育苗,产后加工与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保护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加大加工辣椒新优品种推广力度;保护地鲜食辣椒逐步实现轻简化栽培,露地加工辣椒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支持集约化育苗企业发展,促进新优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加强辣椒流通设施建设,提升辣椒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3.
石小强  王琼  师立伟  杨春  魏春雷 《蔬菜》2023,(11):56-58
为了助力岷县蔬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从生产规模、融合发展、销售渠道等方面综述了甘肃岷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适宜品种少、机械化程度低、栽培标准化程度低、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等,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新品种引进筛选,提升集约化育苗水平;集成轻简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完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蝴蝶兰产业已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异军突起。现针对蝴蝶兰的文化传承及其市场需求,详细分析了我国蝴蝶兰主产区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我国蝴蝶兰产业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发展现状。同时,针对我国蝴蝶兰产业在品种、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疆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产业在新疆林果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可为新疆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探讨新疆杏产业的发展方向。新疆杏产业发展经历了盲目扩张,增速放缓,收益、规模双重下降到稳定的历程;新疆杏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田间栽培管理粗放、加工和销售模式单一、杏自身品质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杏产业效益低下,竞争力较弱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高效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杏产品挖掘等技术层面及与政策引导支持、相关产业调研评估、物流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提质增效方案与对策,为新疆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杏李适生区域,杏李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现简要介绍近年来北京杏李栽培面积、产量、分布、主要种质资源和加工企业情况,分析目前杏李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加强地方特色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力度、研发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成立相关产业协会、开发杏李生态与生活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地区‘红梅杏’产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开展设施盆栽促早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设施盆栽‘红梅杏’矮化控制到果期管理的促早栽培关键技术,实现‘红梅杏’3月上市的生产目标,为宁夏‘红梅杏’产业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杏、李产业现状及各地市近年来杏和李的种植面积、栽培分布、资源品种、产量、加工情况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性地了提出了今后杏、李产业发展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发挥河南省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杏、李特色和珍稀资源,为制定河南省杏、李产业发展规划,解决杏、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谈我国杏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产杏大国,品种资源丰富,品质好,风味独特。但栽培技术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档次低,商品性差。为迎接加入WTO之后的机遇和挑战,应改变生产观念,调整栽培方式,建立生产基地,提高生产规格,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生产优质高档无公害果品及其加工品,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振兴我国杏产业。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杏高产栽培经验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日光温室果树栽培起步较晚,实践经验不多,缺乏成熟的保护地栽培技术。从2000年开始,我们先后在全县的瑶峰镇、庙前镇、水头镇、胡张乡、尉郭乡等乡镇发展日光温室杏335hm^2,其中在瑶峰镇下埝底村发展66hm^2,经过实践摸索实现了日光温室年年高产、稳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于2002年在这里召开了全省推广现场会。现将多年来保护地杏高产栽培经验技术进行总结,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甜瓜设施栽培生产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0年我国甜反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7万hm^2。通过对我国甜瓜设施栽培发展与现状的考察分析,探讨了甜瓜设施栽培发展的历程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主要栽培技术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山东、河北、河南等占全国70%面积的主产区的经验。同时也对我国甜瓜设施生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张家口地区是我省杏的主产区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16年张家口杏树栽培面积达到了18万hm~2,鲜食杏产量达到3250万kg,杏扁产量达到1709.1万kg,产值超8亿元,杏产业被称为张家口市农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对杏园的管理水平提高,但是由于科技普及率不高,杏树田间管理整体上比较粗放,加剧杏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加强杏园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走访调查,搜集整理张家口  相似文献   

13.
大棚杏丰产栽培技术1993—1996年,我们在山东省肥城市安站镇进行了大棚杏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定植当年每666.7m2间作收入560元;第2年每666.7m2产杏315kg,杏果与间作收入共1705元(末扣棚);第3—4年扣棚,第3年产...  相似文献   

14.
杏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科学的品种选择和合理的栽培措施。那么,怎样才能科学选择品种和实施合理的栽培措施呢?  相似文献   

15.
南疆地区杏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我国杏的原产地之一 ,栽培历史悠久 ,同时也是我国杏树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佳、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新疆杏产量占全国总产的 2 6.5 % ,占世界总产的 4.1%。新疆杏树栽培主要是在南疆 ,南疆杏产业具有地区资源优势和名牌优势。加入 WTO后 ,如何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来推动新疆杏产业的发展 ,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南疆杏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供同仁参考。1 南疆杏树栽培的特点南疆地区的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是我国杏栽培生产的最佳地区 ,也是杏树露地栽培唯一集中适宜的产区。但由…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李主产区的栽培面积、产量、主栽品种、病虫害和李栽培管护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李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李产业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关键技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岭市是浙江省乃至我国设施西瓜主产区.享有“中国大棚西瓜之乡”的称誉,也是闻名全国的“玉麟”牌西瓜产地,我国著名瓜类专家曾多次莅临考察,对温岭的西瓜产业评价很高。温岭西瓜之所以得到我国瓜类专家的关注和认可.关键在于温岭市农技人员研发了两套西瓜栽培技术:西瓜多膜覆盖全程避雨长季节栽培技术和西瓜连作丰产栽培技术。这两套技术突破了我国南方湿润多雨地区西瓜长季节栽培的重大技术难题。现根据品种、栽培方式、种植密度、整枝技术、基肥用量、温湿度调控等试验研究结果.探讨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设施蔬菜是北京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对首都蔬菜应急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的总体现状,以及2010—2021年间的变化趋势;剖析了设施蔬菜产业在设施、育苗、机械化、技术体系、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蔬菜自给、设施用地、安全生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建议实施设施升级换代工程和分类补贴,提升设施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设施装备与配套农机研发,加强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研发,扎实做好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杏的综合加工王素明,赵敏英(河北邢台农业学校054000)杏在河北栽培历史悠久,并且产量多,尤其是邢台的巨鹿县是杏的主产区,品种较多,适于鲜食的品种有银白杏、香白杏等,适于加工的品种有串枝红杏、大黄杏、大红袍杏等。杏不耐久贮,在常温下只能贮存几天,制...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枇杷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准江苏省枇杷产业症结,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于2017年4—5月对全省枇杷产业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阐述和分析了江苏省枇杷栽培历史、生产现状、发展趋势等,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制订全省产业规划、完善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品种技术研发、加强品牌树立和三产融合、做大绿化苗木产业等一系列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