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一、编制应用数表的目的林分密度控制图,是用来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控制单位面积产量,培育目的材种以及科学营林的重要工具。该图一般都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鉴于双对数坐标纸比例较小,查找数据不便,易造成误差。我们又根据图上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编制了应用数表。以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且提高精度。这仅是一次由图引变成数表的尝试。二、应用数表的编制方法 1.最大密度线数表的编制长白落叶松坑木林林分密度控制图(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其图式模型是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五组曲线组成的,以数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日本吉良夫存1953年发现的草木植物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编制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4.
用全省范围内调查所得的220块标准地作为编图,检验材料,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湿地松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编制出广东湿地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经精度和适用性检验表明,该图的编制精度达94%以上,适用性F检验差异不显著,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掌握林分的生长与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控制单位面积产量,培育目的材种,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就吉林省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探讨了密度效应数学模型及其图象,绘制了五种森林类型的林分密度控制图。随着森林经营强度的提高,密度控制图将成为定量间伐和生长预测的重要工具,对于资源调查、造林设计、更新普查和经营管理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日本林学家根据林分密度法则理论,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式来编制的。这个图式模型是由最大密度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自然稀疏线、经营管理线等五组曲线构成。它们之间关系是以林分蓄积量为变量,以密度为自变量建立起各种数学模式集中在双对数纸上,便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它是进行定量间伐、生长予测的重要工具;对森林资源的调查,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工作也能提供参考性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用密度与各种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因此,弄清林分密度效应规律,掌握密度效应数学模型,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础。本文首先阐明林分密度效应规律,然后详述密度效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密度效应法则编制的一种森林经营图,主要用于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上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多种预期目的。同时,该图还可满足抚育间伐、资源调查、造林设计、生长预估、更新普查等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规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68块固定样地的云南松林分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云南松林分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林分立地指数、林分蓄积量因子与林分平均年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公顷株数等的关系,建立了云南松林分断面积生长和林分收获预估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西南地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湿地松人工林整体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标准地调查材料 ,选用不同的数学函数模拟出我省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直径的生长模型 ,以及林分单位面积立木株数的估测模型。以立地指数、年龄和初植密度为控制因子 ,拟建了一套完整的湿地松整体林分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根据林分密度与各项测树因子之间数量关系而编制的。以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以林分密度为自变量,建立各种数学模式,绘制在双对数纸上,图上有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条曲线。该图经过几方面检验,证明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间伐、生长预测和资源清查等科学经营森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分密度管理图(又称控制图)系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编制而成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线、自然稀疏线组成.林分密度管理图主要用来控制林分各生长阶段的立木密度,以达到森林经营的最高经济收益,具有准确、直观、便于使用等优点.随着森林经营集约度的提高,林分密度管理图将逐渐成为确定森林经营类型、定量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预测和造林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收获表是指某一树种在特定地区和管理体系下,以立地条件和年龄为变量描述林分平均生长过程的数表.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效果编制的可预测林分平均收获的图.通过与传统收获表和林分密度管理图的概观比较和探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系统收获表的概念和功能.系统收获表的基本特点是为预测现实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体系下生长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因此,系统收获表能描述在多维变量(如年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胸径和树高)条件下的现实林分和单木的无数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林分密度效应法则编制的一种森林经营图.它以立木的蓄积量(立方米/公顷)为纵坐标,株数(株/公顷)为横坐标,由等树高线(6—22术)、等直径线(6—28厘米)、最大密度线(1.0线)、等疏密线(0.3—0.9)、自然稀疏线(10000、8000、6000……)在双对数纸上绘制而成.(见图)  相似文献   

17.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具。它由林分的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蓄积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组成。在森林经营工作中主要用于林分的定量间伐,生长量预测预报和资源清查规划等方面。为了在次生林经营中准确确定各项作业措施类型,合理控制间伐强度。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林业  相似文献   

18.
自然稀疏线是林分密度管理图中五组曲线之一。林分密度管理图是根据密度效应规律,用密度和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而编制的。自然稀疏线就是描述未经人工抚育间伐的林分的自然稀疏过程的数学模型,是笔者在编制铜鼓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时推导并应用的,现提出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302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材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配合形高模型及林分变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最优收获量表,为抚育间伐和生长预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杉木幼林的生长过程中,林分内每个立木个体树冠大小和发育状况,反映了立木营养面积的大小。随着林木的生长,胸径愈来愈粗,树冠的冠幅也愈来愈大,因此,林冠大小与立木胸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利用杉木生长的这种特点,以林分平均直径来确定该林分每亩应保留的立木株数,即最适密度,籍以保证每株立木有适宜的营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