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亚麻雨露麻茎上分离筛选到两株高产碱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细菌,对其进行了鉴定及脱胶效果试验,优化了亚麻沤麻工艺。复合脱胶菌液对原茎脱胶,在保持湿度和15℃的室温条件下,可在190小时内完成脱胶过程。与对照相比,脱胶时间减少50%以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的使用,缩短了沤麻时间,由平均30-40天降到15天以内;提高了出麻率,长麻出麻率提高2个百分点,综合出麻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UV-冷冻-骤热脱胶(UVHF)新工艺对工业大麻进行处理,探索了双氧水的质量浓度,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UV-辐照时间、冷冻温度、骤热温度等对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氧水12g/L、氢氧化钠12g/L、UV-辐照40min、冷冻温度-55℃、骤热温度120℃;UV-冷冻-骤热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95%,木质素含量降低到0.75%.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碱性果胶酶复配部分木聚糖酶对亚麻原茎进行脱胶试验,比较了不同的酶配比和用量、作用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打成麻强力和长麻率,探讨了酶重复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配比为1∶2,酶用量0.8%(w/w),温度30-32℃,浴比1∶13-14,p H 8.5,脱胶时间60-65 h,打成麻质量最佳,打成麻强力提高10%-15%左右,长麻出麻率提高1.2%-1.5%,且比传统沤麻提高1-2号数,此外,添加50%脱胶废液用于再次沤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总结出一套较成熟工艺,提高温水沤麻的质量,降低沤麻污染,缩短沤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打成麻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从沤麻塘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的土样中,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A3—2,C9—2,F1—3,P15—1及M4—2五株苎麻厌氧脱胶菌,它们的果胶酶活分别为1989U,1547U,1479U,2668U,2260U,它们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98U,618U,210U,180U,1318U。实验室小样脱胶后的总残胶为9.3—13%。  相似文献   

9.
苎麻厌氧脱胶菌研究:Ⅰ.脱胶菌的筛选和产酶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绍江  刘勇 《中国麻作》1995,17(3):34-38
从沤麻塘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的土样中,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A3-2,C9-2,F1-3,P15-1及M4-2五株苎麻厌氧脱胶菌,它们的果胶酶活分别为1989U,1547U,1479U,2668U,2260U,它们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98U,618U,210U,180U,1318U。实验室小样脱胶后的总残胶为9.3-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11.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 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分别对甘肃天水产清水大麻纤维(籽麻和花麻)梢部、中部和根部厌氧生物脱胶处理后的胶质去除情况、纤维细度、拉伸性能和表观形态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生物脱胶处理可有效稳定去除大麻不同部位的胶质,残胶率20%左右;脱胶麻的细度值由细到粗顺序为梢部<中部<根部;脱胶麻的强...  相似文献   

14.
对香蕉纤维的含胶率、回潮率进行测试,采用化学法对香蕉纤维进行脱胶处理,测试残胶率及细度、强力、白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后的残胶率为3. 30%,平均细度214. 1 Nm、白度50. 6、断裂强力126. 22 cN,说明香蕉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但纯纺或纺出高品质的高支纱仍有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脱胶剂于亚麻生育后期进行田间喷施,以达到脱胶的目的,收获后不用沤麻可直接送原料厂上机加工,初步结果:1.脱胶所用的脱胶剂种类与剂型、浓度及喷施时期,已达到了脱胶的效果;2.喷施后亚麻植株的形态变化、收获适期及田间鉴定标准;3.亚麻站立脱胶技术要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尤其强调植株于田间分布均匀、生长发育一致,无杂草为害和防止倒伏等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脱麻效果;4.收获后,取消沤麻环节直接上机加工试验,可顺利打成纤维。与温水沤麻相比,原茎干重降低、出麻率和强度有所增加,而种子的产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竹纤维生物酶脱胶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生物酶处理对竹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半纤维素酶脱胶处理的工艺条件,测试了处理后竹纤维的重量损失、残胶率等.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5℃,半纤维素酶用量为0.10g/ml,pH值在8.0附近,处理时间为180min时竹纤维能获得相对较好的脱胶效果.重量损失在8%左右.残胶率为32.7%,减少了45.05%.  相似文献   

17.
香蕉纤维化学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香蕉纤维,对一煮和二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残胶率和残余木质素含量为指标对化学脱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煮工艺中,NaOH浓度、煮炼时间、Na2SO3及Na5P3O10浓度是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4 g/L、煮炼时间150 min、Na2SO3浓度3%﹑Na5P3O10浓度2.75%,残胶率为9.19%,残余木质素率为7.87%。二煮工艺中确定了NaOH浓度、H2O2浓度、处理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4 g/L、H2O2浓度为8%、处理时间120 min,残胶率达8.85%,残余木质素达4.68%。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种简便、廉价的细菌脱胶方法对苎麻进行脱胶,研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性能.结果表明,苎麻细菌脱胶后残胶率1.82%,达到了脱胶要求.且松散了苎麻纤维横截面组织结构,对苎麻中纤维素无破坏,提高了上染色率12%左右,单纤维强力比碱液脱胶的大0.15N/tex,对白度影响不大.说明该脱胶法是一种绿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成本、产出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对工厂化条件下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的规模化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轻和社会生态效益好等特点.与传统温水沤麻方法相比,每加工1吨亚麻原茎,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71.2元;沤麻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排放总量分别减少33%和89%以上,在提高沤麻水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改善劳动环境等方面有显著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将引进的苏联酶制剂及丹麦诺沃亚麻酶用于亚麻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脱胶可缩短沤麻时间1/4~2/3,可提高出麻率3~4%。并具有提高纤维质量,消除沤麻水污染的作用,是亚麻脱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