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9月采集的河南省40个规模化奶牛场5 486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奶牛场5 486份血清中,BVDV抗原阳性率为1.77%;泌乳牛、后备牛和犊牛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73%、2.31%和1.12%;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16%、3.49%、1.62%、1.59%和1.48%,豫东和豫南地区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BVDV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河南省奶牛场存在BVDV感染,其中豫南地区的BVDV感染率最高,后备牛的BVDV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养殖方式已由传统的散养模式逐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我市的奶牛养殖量一直居全省前列,但仍面临着奶牛疫病防控等问题和挑战,牛病毒性腹泻是牛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给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该病在苏州地区奶牛场中的流行情况,本实验选择了苏州地区奶牛养殖量较大的4个市和2个区共27个奶牛场,采集917份血清进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地区奶牛场中感染较普遍,感染率为49.07%,其中不同市区、不同奶牛场感染率差异较大,感染率最高的市、区达92.5%,最低的市仅为0.99%;感染率最高的场达100%,最低的场仅为0,且BVD感染率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大而降低,县级、市级和省级规模场的阳性率分别为67.59%、52.88%和37.06%。因此应根据各区域各场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海牦牛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RTW-PCR/PCR和ELISA方法分别对青海省不同地区的252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和IBRV抗原与抗体检测,为青海牦牛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基本数据支持,为BVDV和IBRV的流行病学调查丰富了资料。结果表明所有被检地区都存在BVDV感染,地区阳性率100%,而IBRV地区阳性率为62.5%;BVDV抗原阳性率在6.45%至37.50%之间,总阳性率为21.83%;IBRV抗原阳性率在3.22%至25.81%之间,总阳性率为13.89%;BVDV/IBR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57%;BVDV抗体阳性率在6.45%至43.75%之间,总阳性率为23.02%;IBRV抗体阳性率在3.23%至32.26%之间,总阳性率为14.29%;同时部分地区存在BVDV持续感染牛和IBRV潜伏感染牛,分别占样品总数的0.40%和0.79%。研究表明,青海省不同地区的牦牛均存在BVDV、IBRV的感染,且部分地区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11):100-102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的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不同地区的奶牛采取了135份耳组织和376份血清,分别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为0.5%,平均阳性率为0.0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平均阳性率为85.1%。证实了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又称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在牛的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热、流鼻液,随后发展为呼吸困难等症状,除导致牛生长缓慢、产奶量下降外,亦可造成繁殖力下降、流产等,同时IBRV还可引起免疫抑制,继发其他呼吸道病原,给各国  相似文献   

6.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等,有时诱发小牛脑炎。该病最早于20世纪初发生于欧洲,后传至美国,并于1956年分离到病毒,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1]),随后证实在国内牛群中普遍存在。目前,奥地利、丹麦、芬兰和瑞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宁夏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以及固原市共5个市的部分牛场样品进行IBR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共采集血清样品1 550份,其中1 317份血清样品阳性,抗体阳性率为85%;鼻拭子653份,病原阳性样品数为13份,阳性率为1.99%。各地区牛群感染IBR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吴忠市牛群IBR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8.2%;固原市最低为63.8%。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吴忠市阳性率最高为3.13%,石嘴山市病原阳性率最低为0.81%。不同日龄的牛群均可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成年牛的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89.6%;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犊牛病原阳性率为2.50%,青年牛病原阳性率为2.14%,成年牛病原阳性率为1.70%。本研究初步掌握了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规律,为宁夏地区科学有效地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州牦牛俗称天山耗牛,原产于西藏高原,后由西藏引进新疆与当地品种杂交而来.它以肉用为主,属肉、乳、毛兼用的原始牛种.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巩乃斯林场、和静县、和硕县等海拔2 400~3 000 m的高寒草原上.为了摸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天山牦牛群中的流行,为检疫、防疫部门掌握疫情动态和制定可行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对此进行了血清学(ELISA)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新疆部分规模化奶牛场BVDV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奶牛血清、流产死胎和鼻拭子等组织病料应用Ruminant BVD/BD p80-Serum阻断ELISA实验及牛病毒性腹泻(BVD)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BVD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63.8%,组织病料样品中阳性率为13.46%,结果表明BVDV在新疆规模化奶牛场中已存在感染,因此应该对发病动物进行隔离或者淘汰,避免相互感染传播,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中小奶牛场及养殖小区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病(BVD)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牛场及小区的后备牛IBR血清阳性率达50.52%,BV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70.98%;从牛场水平看,24个牛场中IBR抗体场间阳性率达到50% (12/24),BVD抗体场间阳性率达到87.50%(21/24),IBR高风险牛场9个,BVD高风险牛场12个,双高风险牛场7个.此次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IBR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应考虑疫苗免疫;参试的大部分牛场有BVDV的急性感染史或接触史,高风险牛场应启动BVDV清除计划.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支原体的感染情况,采用牛支原体间接ELISA和特异性PCR检测牛血清中的牛支原体抗体及病料中牛支原体核酸,共检测9个地区15个规模化奶牛场437份血清,肺脏、关节液及鼻腔黏液44份。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6.43%(334/437),其中脐带血抗体阳性率为40.00%(4/10);病料阳性率为40.91%(18/44)。检测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大部分奶牛场存在牛支原体感染,部分奶牛场发生牛支原体肺炎及关节炎病例,并存在垂直传播的风险。牛支原体感染可能成为危害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传染病性疾病。该病常见的有发烧,黏膜溃烂,溃疡,腹泻,怀孕母牛流产,牛体内的白细胞减少或者是畸形牛胚胎等现象~([1])。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奶牛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BVD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所引起的犊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传染病可引起犊牛持续性感染,使犊牛长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犊牛的免疫力明显降低,可增加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为保证宁奶牛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奶牛场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性病学进行详细调查,为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即牛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发达国家,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陆续在很多省市自治区检出此病。笔者通过对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山东、新疆、河南、河北等地的11个奶牛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群阳性率77.8%,个体阳性率为0%~55%。本文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防制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10):108-110
为了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成年奶牛群中的流行情况,课题组针对宁夏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成年牛群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470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存在338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阳性牛,场群阳性率为100%,不同场群之间阳性率存在差异,从13.3%~100%不等,平均阳性率达到71.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在宁夏地区广泛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青海省互助、玛多、海晏、玉树、贵德、德令哈、共和等14个地区采集牛血清样品42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调查了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被检牛血清42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28份,平均阳性率为50.67%(228/420);在被检牦牛血清18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56%(1/18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奶牛场的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地区的16个大、中、小型奶牛养殖场的2 321头奶牛,应用ELISA方法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个大型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阳性率在68.5%~100%之间,5个中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4.0%~84.2%之间,6个小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2.6%~89.3%之间,平均阳性率为75.7%。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全省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从1986年至1989年共采集了1813头份血清,以细胞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省58个县(市)1813头份血清检出阳性347份,平均阳性率19.14%,地区阳性率最高的达60.87%(14/23),有12个县(市)抗体阴性。检测34个奶牛场的430头汾黑白花牛血清,有20个奶牛场检出阳性血清,共76份。阳性率最高的达100%,一般为10~60%,14个奶牛场抗体阴性。检测3个冻精站和1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榆林市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情况。[方法]从5家奶牛场采集156份血清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BVDV抗原检测。[结果]除1家未检测到BVDV,其余4家均存在BVDV感染,BVDV抗原阳性率0~6.38%,平均为4.49%(7/156),成母牛、犊牛、育成牛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4.44%、3.45%。[结论]陕西省榆林市5家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性感染牛,且感染率较高,建议奶牛场采取定期检测、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方法,以有效净化BVDV。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发病情况,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牛群血清共计362 份,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IBR-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效价,评估该奶牛场IBRV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后备牛中犊牛和青年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75.00%(21/28);成年母牛中泌乳期母牛、干奶期母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46%(145/178)、95.04%(115/121)。阴性数共44 份,可疑数8 份,I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38%;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不同生产阶段牛群均可产生不错的抗体保护效果,为奶牛场防控IB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