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日本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日本(分为10个地区)水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全要素生产率HMB指数方法对日本水稻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较大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要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业科技成果开发者、应用者和推广者三个要素的客观分析,明确了几个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互关系,以及完善各个要素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创新成果转化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增长的效率是由很多要素决定,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分配和整合,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各个经济要素和不同区域的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利用模型的构建,总结出各个要素和不同区域发展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经济增长状况,该文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9—2005年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这一时期,该产业技术进步较快,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产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规模效率持续下降,这些已成为造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此,该文认为:在继续提高造纸和纸制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生产管理改革和生产规模的优化,实现产业技术、管理与规模化等要素对生产效率贡献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全国不同省份蔬菜生产的对称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对称性综合比较优势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蔬菜生产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蔬菜生产的区域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市场,而且蔬菜生产的格局已经开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提出以下建议:1)蔬菜生产应该走规模的道路;2)要建立国内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3)政府应制定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4)各地要协调好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的需求已不只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更加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农业部在最近公布的“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指出:力争在5年内,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让消费者食用上安全满意的放心菜——绿色食品。然而,绿色食品的生产必须具备3个硬件:⑴土壤的长期肥沃与洁净。⑵水资源良好,没有遭受污染。⑶大气环境内无污染成分。但目前这样的理想环境很少。对食用农产品造成污…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1985—2014年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并对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不大,以2006年为拐点,起初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而后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陕西等9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负增长状态;利用变异系数对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效率具有σ收敛特征。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就应该注重玉米生产的内涵发展,适当缩小玉米种植区域,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以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泸县为例,根据1980~2009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多元线性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投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泸县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内,泸县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反向影响;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化肥、机械及资金的投入对于泸县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农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代表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3-2012年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17a间贵州省的农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波动变化较小,总体上处在一个接近最优的状态。规模效率是影响贵州省农业投入产出总体效率的主要因素。(2)在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效率无效年份均出现投入的冗余,在各项冗余指标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投入和农药使用出现的冗余量较大。存在过度垦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现象,通过消减各项投入冗余可使农业的产出效率达到最优状态。分析结果可为下一步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业院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以中国H农业大学为例,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波动及要素投入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科技投入的产出滞后效应,将生态环境效应纳入评价框架,从相对指标角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估计要素投入的强度和结构变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阐述其隐含的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技术效率整体上稳步提高,但资源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技术效率值主要取决于科技投入要素间配置结构的协调程度,而与投入强度关系不大;按作用程度,影响创新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投入、政府政策和农业组织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农业气候区域小麦施肥效应模拟及其双标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山西省278个试验点的农业气候区域及其不同土地肥力的小麦施肥试验数据,收集了10 a(2001—2011年)逐日天气资料以及土壤资料,并将这些数据输入CERES─Wheat小麦生长模拟模型,用试错法确定各农业气候区域及其不同土地肥力下小麦品种的遗传参数。将调好的遗传参数、逐日天气资料、土壤资料、施肥处理等输入CERES─Wheat模型,模拟山西省8个农业气候区域及4个土地肥力等级的小麦施肥效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双标图(GGEbiplot)分析。用图解法分别建立了山西省农业不同气候区域及不同土地肥力小麦施肥增产效应模式、产投比模式、施肥利用率模式,旨在揭示不同施肥处理间和不同区域及不同地力间的增产效应和产投比差异,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环节多、效率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直是我国政府比较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超市为核心,以物流中心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直销、电子商务等6种流通模式,该研究通过建立基于DEA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得出农产品直销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效率较高,应该重点支持;同时要发展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是我国跨自然地带最多的省区之一,省内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农业类型区:即关中-旱作农业类型区、陕南-旱稻兼作农业类型区、陕北-农牧结合农业类型区。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使得各地的农业生产民俗也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重点论述了三大区域在农业生产仪式和祭祀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经过3年的试验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形成基于有益微生物分解、拮抗功能的土壤生物肥力和生物抗病虫能力,取得正常产量,保障作物健康,提升产品品质;臭氧水可以替代许多化学农药,形成基于臭氧超强氧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防治病虫害能力,解决一些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以有机农业为目标,将微生物肥和臭氧水技术融合配套,深入开展方案设计与技术创新,形成一些主要作物丰产型有机农法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