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课题组对全省43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和若干个典型村进行深度实地调研,以此为典型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休闲农业产业支撑的现状、难点及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一)主要类型福建省43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分布于全省九个地市,沿海地区占主要部分,其中市级美丽乡村3个,县级美丽乡村9个。通过对观察点和若干个典型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福建省的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突出地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央的一项民生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也是脱贫攻坚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根据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来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预期效果。为此,本文从把好领导、规划、资金、宣传、考核"五个关"入手,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旅游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将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以长沙市成功村为例,从该村发展现状及所存在问题、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发展定位、村域规划建设重点以及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旨在探寻一条适合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走出一条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2018年8月撤县设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新路子,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山模式"。到2018年底,建成了133个省市中心村,整治了107个自然村庄,  相似文献   

5.
近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更多的幸福感以及获得感赋予乡村振兴中的广大农民的战略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乡村本色充分地展现出来。文章就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做出探究,提出若干建设措施以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6,(9)
正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以"古城临海、美丽乡村"为主题,编制了2012—2016年临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富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以来,全市共启动43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完成了162个项目,总投资达2.59亿元,共打造了台州市级先进镇6个,精品村14个、特色景观带6条,荣获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彰显乡村文化特色和魅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徽宿州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精心谋划,大胆创新,通过规划、投入等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但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文化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难题,要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保留住乡土味道,就离不开文化建设,避不开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周 《当代农业》2011,(8):56-57
"一排排整洁的农舍,一条条笔直的乡村公路,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你面前。有谁会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村庄,两年前还是省千弱村——这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瓦房村。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下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农村的美好未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强烈愿望,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要整治乡村环境问题,加大乡村环保力度;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完善乡村环境监管体系,加强乡村环境制度建设;改善村民消费模式,引导村民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即墨移风店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广泛筹资筹劳,整合资源,打出招牌,创出亮点,走出了一条经济薄弱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我们对此进行深入调研,从中探求先进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1移风店镇美丽乡村建设概况移风店镇位于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与平度、莱西、胶州接壤,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100个村庄,耕地面积16万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9日,2017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发展大会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开幕。中央部委有关领导,知名高校及业内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党报的总编辑,国内外的美丽乡村建设者、民宿运营者,以及全国美丽乡村的村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大计,交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为展现大会盛况,呈现海南近几年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南海网在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澄迈县开始创建3条"美丽乡村带",向阳村成为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被确立为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还是要看农村。澄迈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各市县中起步早、动作快、标准高、措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黄立洪 《农学学报》2017,7(9):74-7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安徽省阜阳市为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在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新要求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贯彻"融合整体、减量增效、生态优化、善治人文"的设计理念,进行模式创新,提出实施"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20,(6)
正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海岛样板。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美丽海岛"精品(特色)村100个,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35个,建设省市美丽乡村精品村41个,建成AAA级景区村24个,打造美丽海岛生态廊道、主题风景线14条。四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美丽乡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农村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美丽乡村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科学规划布局,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新农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太原市坚持生态脱贫统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绿水青山实现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华林山垦殖场位于江西省高安市西北部,属镇、景区、垦殖场和林场四合一单位,2017年1-7月,全镇(华林山镇)完成财政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超过12000元。近年来,华林山垦殖场争创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生态与文化珠联璧合"的生态文明"华林样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和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第二阶段(2016-2020)的收官之年,为了测算"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17年由浙江省33县组成的825条数据来评估其效应,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仍应继续落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