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典型的聚集分布 ,提出成虫扬飞阶段化学防治区域 ;通过对该虫聚集机制的研究 ,明确提出虫源树概念及其外表特征 ,极大地缩小了非扬飞阶段化学防治的范围 ;通过越冬规律的研究 ,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仅对数量极少的虫源树根部进行防治的策略 ;采用磷化铝根部土壤熏蒸防治试验 ,有效率达 90 3% .这种以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的防治策略 ,能有效地减低化学防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 .  相似文献   

2.
复合有机酸、乳酸和柠檬酸对冷鲜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酸保鲜液对冷鲜肉保鲜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的冷鲜肉中微生物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的测定和感官分析,研究复合有机酸对冷鲜肉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在4℃冷藏条件下储存7d后,乳酸处理的冷鲜肉的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1.8 lg cfu·g-1,柠檬酸比对照组减少1.5 lg cfu·g-1,但它们对猪肉pH的稳定作用不明显,TVB-N上升也很快,第7天,分别为0.1963mg·g-1和0.1901mg·g-1.复合有机酸的保鲜效果最好,第7天,菌落总数比对照组减少3.2 lg cfu·g-1,猪肉pH也较为稳定,仍然低于5.0,TVB-N仅为0.1349mg·g-1.感官评定上,复合有机酸处理的猪肉效果最令人满意,第7天,仍处于二级鲜度范围,其他组的猪肉都已经变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市消费者的问卷访问调查,分析广州市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意愿,以及在广州市建立猪肉可追溯系统的实施可能性,采用有序Logit模型对广州市消费者的访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有着显著的消费意愿,且城市消费者略高于农村消费者;在建立和改善广州市猪肉可追溯系统上,利用现有设备减少成本是关键,应避免实施可追溯系统带来的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显著影响对可追溯猪肉的追加支付意愿。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挽回消费者对广州市猪肉安全的信心,是推广猪肉可追溯系统的关键。在可追溯猪肉消费的普及上,循序渐进是关键,应给消费者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5.
为明晰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方向,促进我国有机农业适度健康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以及我国有机农地规模、有机农地占比、有机农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有机农地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并且以牧草地为主;全球有机农业呈增长之势,有机牧草地增加最多;目前全球有机农业仍属小众。鉴于此,建议我国应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但限于国情,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而应作为特色农业来发展,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有机草地牧业上。  相似文献   

6.
生物肥料及其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 WTO,在农业生产中重视发展与推广使用生物肥料,突破“绿色堡垒”,已成为当务之急。20 世纪中后期全球出现化肥热,但不到 30年就问题迭出,尤其是化肥的滥用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作物品质,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除造成土壤中强致癌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增加外,还成为了水体富营养化、气候变暖、地下水和饮用水致癌物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呼声日高,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肥料,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主流。目前,常用的广义生物肥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 微生物肥料1.1 微生物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省属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三农"的功能。学校不断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着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努力服务垦区现代化大农业。  相似文献   

8.
9.
10.
有机农业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有机食品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上销售旺盛,为有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 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现状有机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30年代和40年代,有机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有机耕作,从90年代开始,有机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由于欧洲国家、北美和日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许多国家也搞起了有机农业。目前,在世界上实行有机管理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Plant growth and crop production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soil N supplying capacity (SNSC): The higher the SNSC, 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of crops on soil and the lower the N fertilizer recovery. Of the SNSC, soil organic N (ON) played a key role in supplying N nutrient to crop production and still does in many subsistence and low-input farm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soil ON contents, typ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plant production are reviewed up to date in detai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 in dryland soil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and availability to plants of some important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emphasized at the last part for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周年土壤不同层次碳对耕作措施的响应,为复播条件下进行有利大豆土壤固碳的合理耕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7年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翻耕覆膜(TP)、翻耕(T)、深松(ST)、免耕(NT)4种土壤耕作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有机碳(MB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T与TP处理,NT与ST处理均有利于增加0~10 cm表层土壤的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在10~30 cm耕作层,TP处理较比于其余三种处理,能保持土壤中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但在土层深度30 cm以下,ST处理的MBC、POC质量分数逐渐与其余三种处理的差异性逐渐增大并呈显著性差异。在0~60 cm土层深度,微生物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范围分别为1.29%~2.35%与17.81%~31.99%,并均在深度至60 cm的土层达到最高点,其占在总有机碳的比率为ST>TP>T>NT。【结论】深松和免耕均能够有效增加表层土壤的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其中深松对土层深度30 cm以下的MBC、POC质量分数与比率具有显著提升,而在土层20~30 cm翻耕覆膜能够更好保持土壤中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位置的水溶性有机物,测定DOM中的碳水化合物(CHC)和酚类物质(PEC)浓度。【结果】与游离组分及原土微团聚体相比,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之间的CHC和PEC浓度更高,平均值分别为163.8和38.6 mg C•kg-1,并具有高CHC/PEC比(4.27)。与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CHC和PEC在各团聚结构位置上的浓度,增幅分别达10.3%和6.3%,且大团聚体内微团聚体之间的位置对有机肥的响应更灵敏。基于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程度,有机肥作用下大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含量和比例均最高,而降低了原土微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的含量和比例。【结论】不同团聚结构位置上DOM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既说明大团聚体是土壤活性有机碳增加和物理保护的最重要结构,又暗示DOM可能对大团聚体及其内部微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CHC和PEC的浓度及二者比例均在有机肥作用下显著提高。结合团聚体分组进行DOM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有机碳稳定机制及农业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检测方法方面指出在测定有机肥料的有机质、氮、磷、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对测试过程中如样品如何风干、火焰光度法测定钾时流量要求是多少等细节严加把控后,测试所得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夏茂红芽芋产业化开发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芋的特征特性、品种分类、营养价值和用途、产品加工和市场前景进行了概述,对夏茂红芽芋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历史、现状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夏茂红芽芋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丝绸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丝绸市场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安徽是全国丝绸主产区之一.本文系统深入分析了安徽丝绸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并在实践中提炼升华,提出了有针对性对策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耕地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碳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其含量除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强烈地受到施肥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碳的影响.本文采用Bremner法对20a长期定位试验的黑垆土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磷肥对耕层土壤全氮、各形态有机氮的绝对含量及其占全氮的相对比例均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其中对氨基酸态氮的影响最大。施化肥或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有机碳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土壤各种形态有机氮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质水平,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4 蚕种质量监测及检验技术研究情况 1988年开始,我省暴发家蚕微粒子病,使农村蚕业生产损失严重,为了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省内蚕种生产、检验部门对检测手段和检验方法进行改进,实施了新的概率计算抽样袋蛾集团镜检,采用了科学实用的集团磨蛾镜检办法,从此结束了延用多年的百分比抽样、单蛾镜检的老办法。 家蚕微粒子病的核心检验方法是母蛾显微镜检查,母蛾显微镜检查自法国著名科学……  相似文献   

20.
Sustainable farming, and waysto achieve it, are important issues foragricultural policy. New Zealand provides aninteresting case for examining sustainableagriculture options because gene technologieshave not been commercially released and thereis a small but rapidly expanding organicsector. There is no strong governmentsubsidization of agriculture, so while policiesseem to favor both options to some degree,neither has been directly supported. Resultsfrom a survey of 656 farmers are used to revealthe intentions,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farming practices for organic, conventional,and GE intending farm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rmers are relativelysimilar but contrast to GE intending farmers,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perceivedconsequences of each technology. While 75%of farmers have not yet made a commitmentto either technology, one fifth were GEintending and one quarter may become organic.Organic farmer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nature, matched in part by conventionalfarmers. In terms of policy for sustainableagricultu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rganicand conventional farmers are incrementallymoving towards agro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while GE intending farmers are committed tointensive production methods of which GEproducts are potentially important. GEintending farmers reject incrementalism infavor of a revolutionary technological fix forsustainability concerns in agriculture.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clearly two different paradigms ofsustainability among farmers. Policies that areseeking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eedto address the tensions that span the differentparadig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