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一章发展成就与形势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显著"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  相似文献   

2.
新知     
正据统计,截至"十二五"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0.7万元,比"十一五"末提高37.7%,产品产量、生产面积、获证主体数量等也均有大幅度增长。从农业部获悉,作为全国农业系统"三农"信息服务的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16"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广东农垦努力克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十二五"末,广东农垦生产总值达到151.3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年均增速达到9.2%。到2020年,广东农垦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热带农业战略资源型跨国大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通过对内"两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以来,武威市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着力培育壮大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红枣、酿造葡萄、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竭力把武威建设成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安居乐业。在设施养殖业发展中,武威市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要求,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15年,武威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01亿元,较上年增长6.0%,较"十一五"末增长64.6%,年均递增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01元,较上年增长11.6%,较"十一五"末增长96.4%,年均  相似文献   

5.
2006年,伊犁州直农业总产值68.5亿元,较上年增长6.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较上年增长7%。自治州党委政府提出,到"十一五"末,要通过"内涵挖潜,外延扩大"等措施,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自治州农业局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本报讯(记者高文)记者从3月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十二五"末,"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10.7万个,比"十一五"末提高37.7%,产品产量、生产面积、获证主体数量等方面也均有大幅度增长,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局长马爱国表示,"十二五"时期"三品一标"发展成效显著,为提升农  相似文献   

7.
正乌鲁木齐市农牧局是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主管全市农业、畜牧业、渔业、兽医、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机械、农经统计等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政府综合职能部门。"十二五"以来,市农牧局(市兽医局)始终坚持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使首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增长。2015年末,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11.86亿元,较"十一五"增长51%;农牧民人均收入15200元,较"十一五"增长118.9%。肉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分析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逐年攀升。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天然橡胶进口量在"十五"期间整体上升,"十一五"期间缓慢增长,"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前期呈直线攀升态势。"十五"期间(整体上升):我国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天然橡胶进口量即突破100万吨大关。"十五"期间,除去2002年的负增长外,天然橡胶进口量连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2003年进口增幅最大,达到25.85%。"十一五"期间(缓慢增长):2006年天然橡胶进口量骤然加剧,进口总量达161.20万吨,增幅达14.59%,随后增长缓慢,年增速在2%上下,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农业部正式发布《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从"十一五"的52%上升到55%以上,机械化水平从52%增长到60%以上。从长远发展规划来看,"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5日,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发展速度全面加快,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获证单位超过2.3万家,产品总数超过5万个,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93%和72%,年均分别增长14%和11%,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农科院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竞进提质,奋发有为,自主创新成果丰硕,成果转化卓有成效,为建设湖北农业强省,推进"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硬支撑。科研立项数量及档次攀升新高度。"十二五"期间该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 083项,落实科研计划经费8.8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了81.6%和112.1%,实际到账科研项目经费达到7.63亿元,年均1.5亿元,有力保障了科研活动。国家"973"、"863"、国家科  相似文献   

12.
<正>海南将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并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实现花卉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十二五"末,实现花卉产业年总产值5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简介近年来,榆中县农业局以"转作风、树形象、解民忧、促增收"为工作理念,以"五大增收"工程建设为抓手,在"为民服务"上做文章,在做强产业上下功夫,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取得了让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积极成效。2013年末,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4.5%,农民人均纯收入4909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5.6%。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0年被评为兰州市人民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云南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甘蔗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食糖产量、企业效益、蔗农收入、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年均产糖200万吨,蔗糖产业工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制糖工业实现利税3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然而,甘蔗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目前,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为4.5吨,在近80%的旱地蔗区亩产仅为3.5吨,甘蔗糖分14.8%,甘蔗单产和糖分还有很大潜力。"十二五"期间,我省甘蔗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扶持,浚县围绕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将基层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农业基础设施的首要位置,在基层组织实施了如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化农业、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等项目,提高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据统计,我国"十二五"水利投资年均增速20%以上,较"十一五"18%的年均增速有所提高。水利建设投资从"十一五"的7000亿元增加至"十二五"的1.8  相似文献   

16.
李峰 《中国农垦》2020,(4):52-53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垦第一家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龙亢农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统筹资源,有序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第一季度场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全年计划的40%,实现了年度经济工作"开门红"。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云花"产业持续稳步发展,鲜切花产量连续23年全国第一,占全国75%的市场份额。2016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32.5万亩,总产值463.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6%和16.1%;出口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花农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1%;全省花卉企业2136个,同比增长9.4%;花农生产合作组织489个,同比增长25.7%。"云花"产业重点品种产销两旺,重点优势产品鲜切花和盆花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0.9万亩和8.5万亩,较上年增长10.1%和0.1%;产量分别为100.6亿  相似文献   

18.
正在皖北平原淮河岸边,有这样一家农垦企业,经过60年的奋力拼搏,把昔日的荒草地改造成为全国农垦唯一的国家级农场改革试验区;耕地面积仅有3.5万亩,2019年却创造出营业收入3.88亿元、利润总额628万元的佳绩。这家企业就是安徽农垦集团龙亢农场公司。"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在龙亢农场公司  相似文献   

19.
聚焦数字     
《农业与技术》2014,(8):I0004-I0004
<正>140亿元今年上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牲畜出栏373.73万头(只),增长5%;肉类总产达17.92万吨,增长7.4%。近日,笔者从新疆兵团统计局了解到,上半年,新疆兵团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设和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根据《兵团畜牧业"十二五"期间倍增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新疆兵团将投资62.91亿元发展畜牧业,到2015年,牛、羊、猪、禽等肉类总产量达到60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90万吨,羊毛1.3万吨,禽蛋产量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大兴安岭垦区实施集团化改革,通过集团化运作,发展优势产业,强化管理,扩大经营,成效显著。2010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7.26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8.8%;人均生产总值12276元,年均增长20.3%;利润总额6817万元,年均增长13.4%;人均纯收入8927元,年均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共完成投资4.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6倍。完成了一大批生产经营和社会公益性设施项目,显著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员工生产生活质量,并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