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单层膜设施栽培为对照,夏黑和甬优1号葡萄1年生苗为试材,研究了双层膜设施栽培条件对其物候期和叶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黑和甬优1号双层膜设施栽培的萌芽期、开花期、浆果生长期、成熟期和落叶期等均早于单层膜设施栽培,夏黑提早14~17天,甬优1号提早10~15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双层膜设施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单层膜栽培条件,且随着浆果的发育而逐渐升高。由此表明,双层膜设施栽培适合于我国南方鲜食葡萄的早熟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褪黑素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褪黑素改善果实品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延后栽培模式,在葡萄转色前,采用50、100、200、500μmol/L褪黑素水溶液进行全树喷施2次,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指标(单粒重、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果皮色泽(L*、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以及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间的果实品质各指标(果形指数、果皮色泽除外)与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单粒重、纵径,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并且有利于果实中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积累,降低果实横径和可滴定酸含量;尤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最大、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在葡萄转色前喷施褪黑素,可以改善设施延后栽培‘红地球’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改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马欣  宗静  韦强 《北方园艺》2018,(13):120-124
以草莓"红颜"为试材,以PVC(聚氯乙烯)膜为对照,研究了PE(聚乙烯)膜、PHM(多层PE系)膜、纳米银膜、PVDC(聚偏二氯乙烯)膜等5种保鲜处理在(4.0±0.6)℃贮藏条件下对草莓果实失重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VC保鲜膜,PVDC膜与PHM膜能够较好的保持草莓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PVDC膜包装可以有效地减少果实水分散失,保持草莓的硬度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M膜包装可以较好的保持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维持果实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现代农业园区的巨峰葡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葡萄物候期与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乙烯利浓度超过250mg/L的处理可促进葡萄物候期提前,同时对葡萄果实的总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乙烯利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的总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大糖酸比,提高维生素C含量。结果还发现,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上述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认为乙烯利最佳使用浓度为250mg/L。  相似文献   

5.
选用那翁、黄玉、早紫三个甜樱桃品种,观测他们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测定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有机酸、还原糖及总糖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都呈上升趋势,成熟时含量最高。那翁、早紫有机酸的含量随果实的成熟而增高,黄玉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维生素C青果期含量最高,以后迅速下降,到硬核期后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桂葡1号、意斯林、赤霞珠、奥迪亚无核、夏黑、金星无核、摩尔多瓦、高千穗、刺葡萄等9个品种为试材,在福建省闽东地区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对其主要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品种抗病性及产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成熟期、产量、品质、结果习性、抗病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酿酒葡萄综合性状比较,表现最好的是桂葡1号和夏黑,这两个品种在闽东地区避雨设施下栽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新疆阿图什沙土、壤土、粘土质地对初果期和盛果期果园葡萄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土壤栽培条件下不同树龄‘木纳格’葡萄果实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果实品质指标及其矿质元素含量,以探索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树龄对葡萄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树龄葡萄果实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沙土初果期和盛果期果园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3种土壤盛果期果园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壤土初果期果园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余2种土壤,并与沙土呈显著差异(P0.05),与粘土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树龄葡萄果实矿质元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树龄对‘木纳格’葡萄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影响较大,沙土的果实品质最佳;不同土壤类型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葡萄园土壤类型、树龄等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使用不同量硫酸钾肥对桂葡3号葡萄夏造果进行树盘沟施处理,测定各处理夏果果实单粒重、果粒纵横径、果实钾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调查统计各处理后着色指数。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钾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桂葡3号葡萄夏果单粒重、果粒纵横径,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其中桂葡3号葡萄夏果生产中,在果实膨大期树盘每株施用硫酸钾肥75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区“红地球”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地区"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葡萄品质和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每667m~2施N、P_2O_5、K_2O质量为萌芽期5、1、1kg,1次;开花前2、1、1kg,1次;果实膨大期1、2、2kg,4次;果实着色期1、2、2,1次)比其它处理的果实粒质量、穗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说明T3处理是设施栽培"红地球"葡萄水肥一体化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大小的刺梨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指标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品质,分析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是,中小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较大果高,而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含酸量较大果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测定其果实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SNI)、细胞壁转化酶(CBAI)和蔗糖合成酶(SSⅡ)活性,以研究葡萄果实糖类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根域限制栽培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组相比,根域限制组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2.8%,果糖含量提高了3.4%,蔗糖含量提高了20.0%,总糖含量提高了10.8%。说明根域限制栽培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果实成熟期的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糖含量的提高受到了SAI、SNI、CBAI、SSⅡ活性的调控;根域限制栽培显著提高了转色期SAI和CBAI的活性和成熟期SNI和SS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壳寡糖(GS-chitosan oligosaccharide)是一种植物诱抗剂,在植物生长调节及诱导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在浙江省玉环县,设施栽培‘夏黑’葡萄采用叶面喷雾和根部浇灌壳寡糖,结果表明,壳寡糖能有效促进‘夏黑’葡萄果实着色,改善果实品质,以500倍液小分子(分子质量1 000 D)壳寡糖根部浇灌的效果最佳,葡萄着色指数9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0%,高于对照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并分别在18℃和20℃下后熟,测定果实硬度,果皮颜色、膜透性和叶绿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温度、乙烯利浓度对‘宝岛蕉’果实后熟进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均对‘宝岛蕉’后熟进程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使果实硬度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下降,颜色由绿转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达到食用品质;20℃与18℃相比,适当高温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加速淀粉的水解和维生素C的转化,从而促进‘宝岛蕉’果实的成熟,缩短后熟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索不同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蛇龙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黄河淤土、含石的沙壤土和风沙土3种土壤对葡萄糖分卸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土壤栽培条件下葡萄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色素、单宁及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结果表明,在葡萄开始着色至葡萄完全成熟期间,在含石的沙壤土栽培条件下葡萄可溶性总糖含量(22.4%)比黄河淤土栽培条件下和风沙土栽培条件下分别高7%、9%;葡萄色素(5.14 mg.g-1)和叶片光合速率也最高,黄河淤土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含酸量(8.28 g.L-1)和单粒质量(2.32 g)较高,然而,风沙土条件下,单宁(籽单宁1.15 mg.g-1,皮单宁0.30 mg.g-1)的含量最高。【结论】土壤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较为显著,含石的沙壤土条件下葡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技术措施对设施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早红珠、曙光油桃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分别采取果实套袋、喷施多效唑、CO2施肥3种技术措施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使果实着色指数和果面光洁度系数比对照明显提高,但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花后20 d和花后38 d喷施多效唑处理的效果较好,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着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处理时期越早,效果越好;CO2施肥使油桃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的含量、干物质含量均比对照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巨峰葡萄、蓝莓和冬枣果实作为对照,对比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营养价值。对4种果实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黄酮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为7.708 1%,其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21 6%、2.256 9%、12.112 0%、2.249 8%和4.128 1%,极显著大于其他3种果实。综上,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营养价值丰富,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肥方法、氮、磷、钾4个因素对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技术对葡萄产量和果实总酸、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含量的影响较大;(2)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异,除糖酸比外,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性状的影响并不显著;(3)葡萄产量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葡萄果实总酸、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4)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综合最佳技术组合为A3B1C1D1组合,即采取第3种施肥方法 (萌芽及新梢生长期浇施氮磷钾的比例分别占总施用量的30%、40%、20%;开花坐果期占30%、40%、20%;发芽分化期占40%、20%、20%,果实发育成熟期占0%、0%、40%),施N量为45 g/株、施P2O5量为40 g/株、施K2O量为47.5 g/株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孙文元  李俊英  杨红旗 《北方园艺》2021,(9):177-180,封2
'曙光5号'和'曙光6号'金丝小枣是从枣生产果园群体中选育出的良种.2个品种的果实均为大果型,深红色,有光泽,抗裂果,'曙光5号'单果质量12.64 g,可食率95.08%,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7%,维生素C含量3.21 mg·g-1,总糖含量24.6%,制干率54.6%;'曙光6号'单果质量12.25 g,可食率95.13%,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9%,维生素C含量3.07 mg·g-1,总糖含量25.3%,制干率55.1%.'曙光5号'和'曙光6号'在沧州区域物候期相同,萌芽期正常在4月中旬,始花期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白熟期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成熟,11月中下旬为落叶期.适合在河北省金丝小枣适宜生长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设施条件下葡萄延迟栽培果实挂树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及香气成分与发育阶段间的关系,以设施栽培的‘意大利’葡萄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色差、维生素C、可滴定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挥发性组分等指标在挂树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意大利’葡萄的挂树贮藏期可分为前、中、后期,挂树前期(成熟后0~20 d),果实的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单粒质量、果实表皮L*、b*、C*、可溶性糖含量等有所升高,a*的绝对值、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有所下降,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较稳定,C6化合物含量降低,醛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挂树贮藏中期(成熟后30~60 d),除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L*值外,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趋势,挥发性成分中里那醇含量降低,而香叶醇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物质有所增加;挂树后期(成熟后70~80 d),呼吸速率、丙二醛含量较高,其他指标水平较低,C6组分对香气的贡献值升高。由此可得,葡萄果实挂树初期品质性状有所升高,商品性较佳,挂树中期主要萜烯类组分对香型的贡献值出现变化,果实品质缓慢下降,为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挂树后期,C6醛代谢途径有所增强,果实商品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蓝山大白"苦瓜品种(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验材料,在遮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田间持水量50%~60%、70%~80%、90%~100%土壤水分含量(SWC)条件下,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果实的营养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就品质的水分效应而言,70%~80%SWC有利于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50%~60%SWC有利于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于品质的时期效应,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盛果期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末果期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50%~60%SWC和70%~80%SWC的可溶性固形物在盛果期和末果期均显著高于初果期;关于果实产量,50%~60%SWC和70%~80%SWC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90%~100%SWC的产量;盛果期果实品质普遍优于初果期和末果期,综合产量和品质,70%~80%SWC更利于苦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