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起,高产优质苎麻品种的选择应着重在二麻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33个苎麻品系的产量构成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和相关系数进行了评估.单蔸分株数和单蔸皮重表现高遗传力,而纤维产量和单蔸皮重由于基因累加效应而表现出高的遗传获得量。通过表现型和基因型两水平的研究,纤维产量与所有性状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若得纤维产量高的苎麻品种,应将单蔸皮重、单蔸株数和株高做为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4.
对33个苎麻品系的产量构成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和相关系数进行了评估。单蔸分株数和单蔸皮重表现高遗传力,而纤维产量和单蔸皮重由于基因累加效应而表现出高的遗传获得量。通过表现型和基因型两水平的研究,纤维产量与所有性状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若得纤维产量高的苎麻品种,应将单蔸皮重、单蔸株数和株高做为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苎麻各经济性状及其与纤维产量、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各经济性状同纤维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同单纤维支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株高、茎粗、出麻率是构成纤维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株高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对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均表现出最大正向贡献或负向贡献,而鲜皮厚度的表现恰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苎麻26个组合与13个亲本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杂交组合形态可分1~3类,其中偏亲本型占绝大多数;经济性状、单株和单蔸原麻重、单纤维支数等数量性状组合与其亲本均呈连续变异,而且两者的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季别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株高、茎粗、鲜皮厚的遗传变量为表型变量30~40%;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因性状不同而异:原麻重>单纤维支数>鲜皮厚>茎粗>株高;组合形态上的分离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无关紧要,分离小,优势强的组合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毕节高支数苎麻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贵州毕节的高原山区苎麻资源进行考察和主要性状鉴定,筛选出各林纤维支数均在2200支上的苎麻资源5份,并对其进行生态条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高支数苎麻资源是适应高海拔山区的低温高湿度变化而形成的高海拔低温多雾高支数苎麻品种生态型,具有植株较高,茎杆偏细,鲜皮较薄,鲜皮出麻率高,单蔸有效株率低,低产量的基因型特点,在原产地要提高产量应采用;(1)  相似文献   

8.
我区是全国七大苎麻商品基地之一。以种芦竹青和黑皮蔸为主,面积占71.24%.芦竹青原麻单纤维支数以头麻最高、二麻次之,三麻最低.据测定,单纤维支数在1600~2288支之间,平均1790支。三熟制中的原麻单纤维支数低而不穗.为了改善原麻品质,从1979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年收四次麻的研究,并于1983年在宣春县楠木公社塔下埚生产队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9.
我区是全国七大苎麻商品基地之一。以种芦竹青和黑皮蔸为主,面积占71.24%。芦竹青原麻单纤维支数以头麻最高、二麻次之,三麻最低。据测定,单纤维支数在1600~2288支之间,平均1790支。三熟制中的原麻单纤维支数低而不稳。为了改善原麻品质,从1979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年收四次麻的研究,并于1983年在宜春县楠木公社塔下埚  相似文献   

10.
1991 ̄1993年对原产于贵州的13份苎麻地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主要鉴定其株高、茎粗、鲜皮厚等六个经济性状和单纤维支数。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评分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按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其结果是新铺青麻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排第一名,桐梓空秆麻的综合评价值稍次,排第二名,其余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值都小于对照品种黑皮蔸,排名均在黑皮蔸之后。这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和方差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三个组合苎麻杂交一代性状分离变异如下:(1)形态学性状分离复杂、类型繁多,如(黄壳早×芦竹青)F168个单蔸可分为63个类型。(2)经济性状变异显著,如株高和单蔸分株数的变异系数为10.2—19.7%和41.0—41.7%,各组合后代不同类型间单纤维支数的差异为500—1000支,变异系数为10.4-15.5%。(3)有些组合F1的叶面绉纹少:多、幼茎绿色:黄绿、叶形卵圆:椭圆等符合1:1的分离比例,而叶缘锯齿深尖:浅钝、托叶红色:黄白等分离比例适合9:7。  相似文献   

12.
1991-1993年对原产于贵州的13份苎麻地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主要鉴定其株高,茎粗、鲜皮厚等六个经济性状和单纤维支数。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评分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按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其结果是新铺青麻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排第一名,桐梓空秆麻的综合评价值稍次,排第二名,其余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值都小于对照品种黑皮蔸,排名均在黑皮蔸之后。这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和方差分析[1]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青皮麻是我县苎麻的主栽品种,面积达7000余亩,产量占全县总产的80%以上。过去品质也好,1960-1969年重庆麻纺厂十年大样统计单纤维支数达1780支,1979年参加全国10个地方良种鉴定,头、二麻的平均单纤维多数为1616支。1981—1982年,我们收集了66个头、二、三麻的样品测试,平均单纤维支数1255.3支,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苎麻基因资源纤维产量和品质的解剖学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麻茎解剖学方法估测头麻92个,二、三麻各45个苎麻基因资源(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品质,结果如下:(1)与产量和支数有关的7个解剖因子均有显著的季别间和品种间差异。(2)产量估测值的品种间变化,头麻为1.62~4.60g/株,二麻为1.34~4.50g/株,三麻为1.49~5.93g/株,其中达县84号,贵州青园麻和汉寿肉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值>3.8g/株;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和0.590**。(3)不同品种纤维支数估测值,头、二、三麻分别为1625~2916支,1229~2174支和1214~2091支,其中浏阳鸡骨白、邵阳黄皮种、乐昌青皮苎、遵义团蔸麻、平乐黄金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支数接近或超过2000支;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58**和0.893**。  相似文献   

15.
对"赣苎三号"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苎三号"在纤维产量及其构成的数量性状因子方面,和我国优良苎麻品种"湘苎二号"、"湘苎三号"表现相当,比对照"芦竹青"增产显著,单纤维支数分别比"湘苎二号"、"湘苎三号"和"芦竹青"提高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是一个优质高产苎麻良种。进而对"赣苎三号"的株高、茎粗、鲜皮厚、出麻率和有效株等5个数量性状与纤维产量、质量间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有效株和鲜皮厚对赣苎三号纤维产量、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贡献最大,在大田生产中,适当提高有效株和鲜皮厚的水平是该品种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苎麻不同茎粗与单纤维支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广义法、回归相关法及利用回交一代和杂种二代群体估算了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在三种估算法中,各组合的各性状遗传力位次有相似的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分叉高的遗传力是高的,茎粗、麻皮厚的遗传力不高,而单株重遗传力很低。各性状遗传力位次大体为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麻皮厚→单株重。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苎麻雄性不育材料时,需要明确其基本农艺性状、与父本花期相遇、开花结实能力及后代生长发育等情况。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基础。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了9份雄性不育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结实能力,结果表明:弯子苎麻和黄小叶的农艺性状优势明显。弯子苎麻在头麻、二麻、三麻年均纤维细度都达到2000公支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高抗花叶病但耐旱性中等。9份种质都可天然结实,黄小叶结实能力最高,达到150 g/蔸,弯子苎麻的结实能力中等,为47 g/蔸。园青5号的千粒重最高,达到0.11 g,弯子苎麻的千粒重为0.08 g。红圆麻和园青5号的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种质,分别达到了36%和29%,弯子苎麻发芽势为15%。综合分析弯子苎麻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俱佳,结实能力中等,发芽势尚可,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19.
冬闲地套种蔬菜及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榨菜、莴苣和豌豆与苎麻套种后,不同套种模式及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的主要农艺性状、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种蔬菜可以显著提高苎麻的纤维产量,但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生长有影响,对苎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降低作用。不同蔬菜套种对苎麻影响不同,产量表现为苎麻/豌豆〉苎麻/莴苣〉苎麻/榨菜。套种对不同季别的苎麻影响也不同,对头麻影响最大,二麻次之,三麻影响最小。套种和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纤维断裂强力和纤维支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