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确定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将年龄、体重、胎次、预产期及上一个泌乳期校正泌乳量相近的72头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头,每头为1个重复。分别在围产期和泌乳盛期饲喂9.8%(A1)和13.8%(A2)、12.6%(B1)和16.2%(B2)、14.1%(C1)和17.8%(C2)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即A组(A1、A2)、B组(B1,B2)和C组(C1、C2)。结果表明:C组奶牛产后卵巢恢复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和第一次配种时间显著早于A组(P<0.05),与B组差异不显著;B组奶牛产后情期受胎率最高,为57.14%;B组奶牛产后空怀期显著短于C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奶牛围产期和泌乳盛期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6%和16.2%,奶牛能更好地发挥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及生殖激素的影响,以确定奶牛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方法]采用单因素对比实验设计,根据生理状况和泌乳性能相近原则将72头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头,分别在围产期和泌乳盛期饲喂9.8%(A1)和13.8%(A2)、12.6%(B1)和16.2%(B2...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0头体况、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3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70%、18.60%、20.60%的日粮,测定生产性能指标和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0.05),乳糖显著高于1,2组(P<0.05),乳中尿素氮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中过高的蛋白质水平可以增加奶牛产奶量,但对乳成分并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氮(N)消化及血液尿素氮(BUN)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16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能量相近,CP水平分别为12. 72%、13. 52%、14. 43%和15. 37%。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5 d,后5 d为样品收集期。奶样收集3 d,同时收集粪便,每期最后1 d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样。每天测量产奶量和干物质摄入量。结果: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 05),除了MUN随着饲粮CP水平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以外,其他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 05),高蛋白质水平组MUN明显高于低蛋白组(P<0. 05)。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氮的摄入量明显增加(P<0. 05),同时N的排泄量和消化率也不断增加,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BUN和MUN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蛋白质组的BUN明显高于低蛋白质组(P<0. 05),而对其他血液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能够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MUN、BUN的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而对产奶量、N消化率影响不明显,MUN可以代替BUN成为检测奶牛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320头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采用交叉设计,研究双低菜粕替代豆粕等蛋白质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组奶牛日粮中组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水平提高,奶牛产奶量提高了0.21 kg/d,乳蛋白提高了0.19百分点,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尿素氮水平下降了13.51%,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双低菜粕替代豆粕棉粕等蛋白质饲料不影响奶牛对饲料的采食量,能够替代奶牛日粮中部分豆粕等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试验研究日粮中蛋白质和L-赖氨酸水平对西农萨能羊泌乳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泌乳母羊最佳日粮配方。将48只泌乳量和体重接近、处于泌乳盛期(50 d左右)的健康西农萨能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0%、18.0%,L-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0.67%。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和L-赖氨酸水平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18%蛋白组产奶量与16%蛋白组相比有下降趋势;血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蛋白水平为16%、L-赖氨酸为0.67%试验组(第2组)的血浆总蛋白高于其他试验组,且在60 d时差异显著(P<0.05),此试验组的血浆尿素氮浓度低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水平为16%、L-赖氨酸为0.67%的日粮更有利于提高泌乳期奶山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内源酶激活剂对华南地区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胎次(2胎)、泌乳天数[(212.99±3.84)d]、日均产奶量[(23.18±0.67)kg]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前后饲喂2种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和2),试验组在2种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d·头内源酶激活剂,预试期7 d,日粮转换过渡期5 d,每种基础日粮添加试验的正式期为14 d,正式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泌乳后期奶牛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试验前1周,基础日粮2+激活剂第2周的产奶量下降达到显著水平(P 0.05),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对产奶量无提升作用(P 0.05);同时,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乳脂和乳蛋白率,提高日粮氮的泌乳转化效率,降低乳中尿素氮含量,降低体细胞数,提高奶牛饲料消化率,但这些影响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综上,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泌乳后期奶牛的乳成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质水平对产奶期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选用泌乳量(2.06±0.34)kg/d、体重相近(53.55±2.34)kg的泌乳中期崂山奶山羊2胎母羊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10只,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日粮能量、纤维、钙及磷水平一致,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04%、13.80%、16.56%的3种TMR日粮,定期测定体重、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崂山奶山羊采食量的无影响(P0.05);随着饲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日平均产奶量极显著增长(P0.01),料奶比呈现降低趋势(P0.05);13.80%蛋白质水平组试羊的乳脂率、非脂固形物的含量高于11.04%组和16.56%组(P0.05),13.80%、11.04%蛋白质水平组试羊的乳蛋白及总干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16.56%组(P0.01),蛋白质水平对乳糖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泌乳崂山奶山羊食入氮水平与4%标准乳产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y=-0.0014x2+0.1838x-3.7548,当食入氮水平为63.63 g/d时,可获得标准乳最大产量为2.27 kg/d。  相似文献   

10.
采用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将体重、奶产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4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四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奶牛乳尿素氮浓度及氮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1-10d为调整期,11-13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发现,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乳尿素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氮的利用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乳尿素氮和氮利用率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乳尿素氮可以作为反映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指标,也有可能作为估测奶牛氮利用率的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尿素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指牛奶中尿素氮的浓度,是评定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和使用MUN能够判断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管理计划是否恰当。作者综述了MUN的产生机制、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应用该指标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总之,它的应用对动态预测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奶尿素氮(MUN)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崔胜 《中国奶牛》2006,(2):20-22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将牛奶尿素氮(MUN)检测做为其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必备的检测指标,对于改进牛群营养、降低饲粮成本以及提高繁殖效率起到了积极效果。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开展较晚,上海于1995年率先开展DHI测试服务,为更有效地监控牛群的饲喂体系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李鹏 《中国奶牛》2011,(22):11-14
本文利用34组国内外报道的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浓度和尿氮排泄量的实测数据,对目前提出的部分利用MUN估测尿氮排泄量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hai(2005)提出的模型[UN(g/d):10.1×MUN(mg/dL)+47.3]预测效果较好(P〉0.05)。划分MUN浓度范围分别建立模型可能会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此外,根据34组数据做简单回归:UN(g/d)=12.78×MUN(mg/d1)+28.15(n=34,R2=0.59)。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共收集10316条DHI记录并分析了奶牛胎次和泌乳天数对牛奶尿素氮(MUN)含量的影响以及MUN值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胎次间MUN值有差异.泌乳天数在90~120d时,MUN值最高;在90~120d以前,MUN值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升高;在90~120d以后,MUN值大体上随泌乳天数的增加而降低.MUN值和4%标准乳产量(FCM)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Y=-0.002X2+0.133X+16.88,R=0.963,P<0.001),FCM在33.3kg/d时MUN值最大;MUN值和乳蛋白含量呈二次曲线相关(Y=-0.933X2+5.862X+10.01,R=0.819,P=0.012),乳蛋白含量在3.14%时,MUN值最大:MUN值随乳脂含量的升高而降低(Y=-0.249X2+0.827X+19.59,R=0.974,P<0.001);MUN值随体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Y=0.001X+18.94,R=0.838,P=0.005).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测定乳尿素氮浓度的情况,评价了国内外测定乳尿素氮的优缺点以及乳成分和:样保存条件对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测定方法对牛奶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法(Foss 4000)、二乙酰-肟法及不同去蛋白处理的尿素氮试剂盒法测定奶样中尿素氮含量(n=50)。结果表明,红外法、二乙酰-肟法、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的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剂盒法中,三氯乙酸水溶液测定的牛奶尿素氮值显著高于乙醚溶解法的测定结果值(P0.01)。因此,实验室中可以采用二乙酰-肟法和尿素氮试剂盒水溶法测定牛奶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尿素氮测定仪对牛乳中尿素氮(简称乳尿素氮)进行测定,并对乳尿素氮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等关系进行了分析。乳尿素氮在奶牛营养方面反映了奶牛个体摄入的蛋白和能量的平衡情况,并且与奶牛泌乳、繁殖性能以及氮的排泄等有很大关系。乳尿素氮的测定具有取样方便、对奶牛无应激、测定结果稳定等优点,已逐渐成为DHI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体内尿素代谢基础上,综述了利用乳尿素氮估测泌乳奶牛尿氮排泄量、总氮排泄量以及氨气排放方面 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大型奶牛场500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98 882条DHI测定日记录中的MU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牛场MUN含量为(12.30±0.01)mg/dL,不同年度、测试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和胎次对MUN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013年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年;夏季测定的MUN含量较高,冬季较低;冬季产犊的奶牛乳中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季节,夏秋两季产犊的MUN含量最低;第7、8泌乳月的MUN含量最高,第1个泌乳月的MUN含量最低,且差异显著;各胎次间MUN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第三胎的MUN含量最高,第一胎最低。该结果可指导牧场重点关注夏冬两季、泌乳前期及冬季产犊奶牛乳中的MUN含量。此外,各胎次间乳中的MUN含量也应区别对待,并根据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奶牛日粮配方,以期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牛奶尿素氮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结合二乙酰-肟试剂盒法探讨牛奶尿素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对牛奶样品进行1500×g离心10min脱脂,再35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与不脱脂,35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相比,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极显著(P<0.01),与不脱脂,5000×g离心20min脱蛋白的前处理相比,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牛奶样品不经过脱脂过程,5000×g离心10min和15min与离心20min牛奶尿素氮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离心10min的牛奶尿素氮测定值不稳定。研究结果表明,牛奶样品可以不脱脂,经5000×g离心15min脱蛋白后测定牛奶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