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尺是法、英、美及其它一些国家常用的测径工具。美国和加拿大把围尺叫做直径卷尺。许多欧洲国家用得较少,只是最近才提出在林业研究中使用它。而在热带国家,由于测较大的径级时用轮尺太笨重,几乎只用围尺。围尺的材料必须保证尺长和刻度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例如,亚麻布围尺很不适用,钢尺则最符合要求。质量合乎要求的围尺在零刻度之前有一个可钩住树皮的端钩,并可拉紧围尺,以便一个人就可进行量测。围尺有两种刻度,一是测圆周,一是直接读出直径。圆周刻度的一个单位等于3.1416个直径单位。  相似文献   

2.
以往测定树木直径的工具是使用轮尺,一般为木质。往往一把轮尺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因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树干不垂直,产生测径误差甚大,满足不了样地检尺的精度要求。此外尚有携带不方便等原因,所以改用了围尺测径。虽然围尺有携带方便,测径精度高等优点,但随着使用的时间,逐渐拉长尺身,量测树干直径偏小,尤其是测大树时,易出现尺拉不平又产生测径偏大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在林业生产中围尺和轮尺都是常用的测径工具,但因围尺比轮尺轻巧,方便,所以现在多以围尺做为测量林木不同部位横断面直径(以下简称直径)的工具。实践证明:用围尺和轮尺同时测量树干某一部位的直径时,两者的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里所说的偏差是指:在测量对象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围尺和轮尺的构造与测量原理不同,而产生的观测值数量差。它并不包括工具本身的系统误差和操作中的测量误差。研究围尺测径偏差的目的,在于揭示出它的数量规律。众所周知:影响围尺测径偏差的  相似文献   

4.
测径靠尺     
以往测量树径,所用工具为轮尺或围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有的测后还要换算,操作不便,精度差,效率也低.辽宁省林科院赵彤堂副研究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不用卡,不用围,只需用专门的测径靠尺在树干上一靠,即能完成树木直径的测量.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测时,先将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现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副研究员赵彤堂发明的新式测径方法,不用卡、不用围,通过三点靠至树干便可测量出树径大小。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操作时,将两尺臂靠在树干上,再推动动尺使其顶端也靠至树干,在读数窗上读出直径值。该尺臂长度只  相似文献   

6.
自从在测树工作中使用直径围尺以来,围尺测树和轮尺测树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发表的材料来看,一般围尺测径值总是大于轮尺测径值。但是,这个差值的大小和产生差值的原因众说不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做一探讨。主要证明不管树干形状如何,  相似文献   

7.
围尺是法、英、美及其它一些国家常用的测径工具。美国和加拿大把围尺叫做直径卷尺。许多欧洲国家用得较少,只是最近才提出在林业研究中使用它。而在热带国家,由于测较大的径级时用轮尺太笨重,几乎只用围尺。  相似文献   

8.
测径靠尺问世现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副研究员赵彤堂发明的测经靠尺,不用卡、不用围,通过三点靠至树干便可测量...  相似文献   

9.
现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由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吉林省林科院赵彤堂副研究员发明的测径方法,不用卡、不用围,一靠便可测量出树径大小。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际测量操作时,首先将两尺臂靠在树干上,再推动动尺使其顶端也靠至树干,此时在读  相似文献   

10.
测量树径的工具一般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副研究员赵彤堂发明的新式测径方法,不用卡,不用围,通过三点靠至树干便可测量出树径大小。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际测量操作时,首先将两尺臂靠在树干上,再推动动尺使其顶端也靠至树干,  相似文献   

11.
普通的测树工具轮尺和围尺,在测量大径木时,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赵彤堂副研究员发明的测径靠尺,不用卡,不用围,一靠便可测量出树径大小。 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际操作时,先将两尺臂靠在树干上,再推动动尺使其顶端也靠至树干,此时在读数窗上即可读出直径值。当遇到椭圆形树干时,将两臂分别靠在长,短径上,便获得了满  相似文献   

12.
立木树高、胸径、任意处直径及高度是单木测量的重要因子,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多种测树工具分别进行测量,为了实现这些因子的快速非接触测量,笔者基于近景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高速数字化、便携的近景摄影测树仪。该设备以激光尺、倾角传感器、摄像头和核心板卡等主要硬件为基础,以CCD传感器为采集信息手段。利用近景摄影技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应用系统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并存储立木的树高、胸径和任意处直径及高度等信息,实现了单次摄影测量多个测树因子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任意处直径测量与测树钢围尺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0.193%17.977%;高度测量与卷尺的相对误差范围为8.763%11.721%。树高测量与MPTS-2的相对误差为11.52%,胸径测量与测树钢围尺的相对误差为15.19%。  相似文献   

13.
测径靠尺及其用法刘清玉(吉林省林科院)现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副研究员赵彤堂发明的新式测径方法,不用卡、不...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式测树工具——测径靠尺投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动臂易晃动,影响测量精度。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由吉林省林科院研制的测径靠尺,是通过三点靠至树干实现直径测量的。该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际测量操作时,首先将两尺靠在树干上,再推动动尺使其顶端也靠至树干,此时在读数窗上即可读出直径值。该尺臂长度只需大于树干半径。当遇到椭圆形树干时,将两臂分别靠在长、短径上,即获得了满  相似文献   

15.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测树方法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测树方法是用轮尺、直径卷尺和检径尺(钩尺)、围尺等测量树的胸径,而对于树木上部直径的测量就显得无能为力,并且目前对于立木上部直径的测量都没有很好的方法(孟宪宇,2002;吴富桢,1992;大隅真一,1981).对于树高,在我国常用的是布鲁莱斯测高器,用该测高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 m,测量效率较低,并且测量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精度不够高(大隅真一,1981).  相似文献   

16.
新式测树工具──测径靠反问世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无法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发明的新式测径方法,不用卡、不用围,通过三点靠至树干便可测量出树径大小。测径靠尺由角度式尺臂、动尺、读数窗等组成。实际测量操作时,首先将两尺臂靠在树...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测量树径的工具是轮尺和围尺。轮尺的尺身长度要大于树干直径,且多需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用围尺测量大径木,一人难以操作、树干不为正圆时,精度便无保证。吉林省林科院副研究员赵彤堂发明的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森林调查中广泛采用围尺测径。围尺测径有许多便利之处,一次测定也常较轮尺准确。但围尺测径有正偏差,使蓄积量估计值偏大。过去的一些试验和研究表明围尺测径偏差在+3%~+5%之间。基础数据产生这样大的正偏,足以导致调查成果的实际可靠性大幅度降低,从而使蓄积量的估计精度失去意义。因此,必须重视这种偏差,研究它的规律,找出排除它的方法。为此,在岷江林业总场的林业规划调查中,我们对围尺偏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Ross最近在一篇棱镜轮尺的应用的短文中,再次提出比较用直径卷尺和用轮尺测得的树木直径和断面积的问题。他表示要澄清两个重要论点: 1.用直径卷尺量测产生的断面积估计偏差比用轮尺量测的偏大,可能不是一个既定结论。 2.用一把轮尺从任一量测方向量取树木直径的样本平均数,完全比得上用卷尺量测同样直径的平均数。关于第一个论点,Ross这样引用了Mc-Ardle(1926)的话:“发现直径卷尺一直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森林调查中广泛采用围尺测径。围尺测径有许多便利之处,一次测定也常较轮尺准确。但围尺测径有正偏差,使蓄积量估计值偏大。过去的一些试验和研究表明围尺测径偏差在+3%~+5%之间。基础数据产生这样大的正偏,足以导致调查成果的实际可靠性大幅度降低,从而使蓄积量的估计精度失去意义。因此,必须重视这种偏差,研究它的规律,找出排除它的方法。为此,在岷江林业总场的林业规划调查中,我们对围尺偏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是在岷江林区大河坝分场以冷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进行的。由五名检尺员,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