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地区是一个农牧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地方,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如:牛粪、玉米秸秆、麦秸秆等,这些废弃物除了部分合理利用外,大部分被随意堆砌或焚烧,不仅没有创造任何经济价值,而且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北方地区是一个农牧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地方,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如:牛粪、玉米秸秆、麦秸秆等,这些废弃物除了部分合理利用外,大部分被随意堆砌或焚烧,不仅没有创造任何经济价值,而且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发展食用菌产业,生产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3.
正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粮食生产、植物油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过程中,除了获得主要产品如农作物果实、农副产品进一步加工的食品或其他物质外,还有一些废弃物:如作物茎秆、糠皮及农副产品加工后所剩废料等。过去,很多农业废弃物被不合理地处理掉,如秸秆焚烧或其他废弃物白白扔掉,这不仅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还是造成了环境污染。秸秆的综合利用,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一、黑龙江省秸秆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废弃物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产量大、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日益严重,浪费资源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群众通过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及其他方式,开展综合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增加效益,解决政府禁烧之难,还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正>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活用秸秆数量大幅度减少。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每年产生1.8亿吨左右小麦秸秆,在部分地区出现乱堆、乱弃,甚至焚烧现象,小麦秸秆的处理成为难题。事实上,小麦秸秆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对秸秆加以科学利用,就会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巨大,因此农作物秸秆产量也很大。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是困扰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对秸秆的焚烧,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如果对秸秆进行利用,在秸秆处理中加入农机化,就能促进农业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本文就农机化在秸秆处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该文分析了露天焚烧作物秸秆和自然排放畜禽粪便的环境危害,指出堆肥化处理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举措。同时,探讨了当前堆肥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 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安全上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二)农村农业废弃物污染严重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t,其中40%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广裕 《甘肃农业》2012,(12):52-53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处理好农业废弃物,是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秸秆粒籽比法和畜禽粪便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北京秸秆总量和畜禽粪便总量及其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农业废弃物总量巨大,而且用途较为广泛,如果能合理利用,将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重点探讨了沼气开发、高温堆肥和食用菌栽培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焚烧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收冬种之际,总有大量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这不仅已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部分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农作物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因目前农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率很低,所以在都昌县每到秋收冬种油菜之时,农民处理稻草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其实稻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常年产生,乱堆乱放较为普遍,随意焚烧时有存在,影响了农业安全生产和城乡生态环境。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打造清洁田园、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的关键举措。1.利用现状(1)农作物秸秆浙江省平湖市按照《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要求,从2016年起大小麦秸秆以全量还田为主,设立秸秆收集点82个,配备各类捆扎粉碎、运输机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每年生产各类作物秸秆约7亿吨,其中有约5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由于大量秸秆的露天焚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火灾频发、高速公路和民航的运输安全受到影响及威胁。秸秆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可行的技术,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储秸秆,利用炭化炉就近制备生物炭,而后做成炭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农民不再为秸秆处理发愁,政府也无须为焚烧秸秆"死看死守"。目前,这种规模化、工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秸秆处理技术已在辽宁省岫岩县得到应用,解决了当地农民秸秆和农林废弃物再利用难题。日前,"秸秆炭化还田技术推广现场会暨辽宁金和福农业科技股份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7,(9)
<正>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倍增,导致作物秸秆量不断增加,每年产量高达7亿吨以上。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是可再生资源,含有氮、磷、碳、钾、镁等多种元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秸秆处理多是焚烧,对大气环境破坏性极大。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和培肥土壤。1显著增大土壤中的酶活性西北半干旱区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大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每年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由于堆放在院子里占用地方.又没有简捷的利用方法.所以有的农民朋友就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秸秆.这种做法不但浪费资源也污染了环境.所以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焚烧秸秆。那么怎样提高秸秆利用率呢?秸秆还田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通过机械就可以完成秸秆粉碎和还田.还能起到提高土壤肥力和保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作物秸秆。而农村秸秆基本都是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当今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十分严重,秸秆焚烧问题对农村土壤肥力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需结合实际对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影响进行阐述,并从行政法律和经济技术的角度对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有效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