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工作需要,为了拍摄一个围绕"生态旅游"打造小康村建设的电视新闻,我到办公室不久就操起摄像机和一个独脚架来到一个26亩连片的荷塘里开始工作,在拍摄荷塘的  相似文献   

2.
荷塘童趣     
正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口荷塘,遂取名荷塘村。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往西,荷塘与一条弯弯的小河相连,塘水常年清澈,精致别雅,藕莲丰饶。村里人与它相偎相依,我的童年也在清塘荷韵里充满了生趣。春上,荷塘即展开风姿。一塘碧水像一面镜子,铺开一片秀色。荷叶初露,嫩嫩的,圆圆的,巴掌一般大小,似一个个可爱的花朵,稀稀疏疏贴于水面。  相似文献   

3.
听荷     
正雨天,经过一方荷塘,走在又滑又窄的荷塘间小道上,有种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雨很密很细,荷塘仿佛披上了雾一般的轻纱。池塘里,荷花开着,铺陈着诗一般的意境。微风掠过,含苞待放的清荷,躲在碧绿的荷叶后面,若隐若现,仿佛诗中写的"逢郎欲语低头笑"。雨中若没有荷,便少了一种天籁之音。雨中听荷,才能感受到"初荷未聚尘"的清纯,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空灵。这时的雨声似一曲《琵琶行》,有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圆润。小雨依然霏霏地下着,  相似文献   

4.
王者之香     
文人莳花种菜是一种雅趣。种菜属"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收获,以物质层面居多;莳花则纯是"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欣赏,是精神上的享受。但种菜容易莳花难;尤以栽培国兰更难。妻喜欢国兰的清香淡雅,闻到花香常恋恋难忘。因此我看到报岁或四季兰,都情不自禁买回家,看她陶醉在花香中,是最开心的事了。但我栽种的兰花寿命都不久常,花谢后,兰株往往也跟着香消玉殒。我多次请教商家或养兰  相似文献   

5.
荷塘     
正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月总要去几趟上海,途经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村庄时,总会被路两边的荷塘所吸引,见证了荷塘四季的繁华与静寂。春天里,烟雨江南,万物复苏,一群野鸭飞落在荷塘上。刚开始,鸭群像是书写在荷塘上的一段经文,规范、工整;接下来,就有些乱了阵脚,有的在水面游弋,有的水中觅食,有的嬉戏追逐,有的谈情说爱……而荷,依然沉睡于池塘底部,把辽阔的水面舞台,让给蓝天、让给白云以及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夏天一到,荷就悄悄地醒来,  相似文献   

6.
荷塘童趣     
荷塘,我们的村子。因村子里有一片荷塘,遂取名荷塘村。 荷塘横在村子当中,把千余人的村子南北隔开。村里人沿塘而居,两岸住满了人家,仿若荷塘是最为值得信赖的依靠了。  相似文献   

7.
聚焦岭南园林荷池香景营造,以顺德清晖园为例,采用香景漫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游人对荷香的感知评价,绘制香景地图,揭示荷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感知特征。从香景地图可见,清晖园荷香主要分布于澄漪亭一带及六角亭和绿湖红雾门附近,其中尤其以澄漪亭被感知荷香的频次最高,是荷香消夏的理想场所;从主观评价得出,大多数人喜爱荷香,认为其强度为弱,持续时长短,香气类型为清爽,对香景的感知受其经验记忆的影响。香景地图作为一种以人的感知为途径,将无形的香气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记录与监测方式,可为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遗产文化呈现提供新的视野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夏日观荷     
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形象传神地绘出了初夏时节的荷塘美景。走近荷塘,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那片片荷叶,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碧波上翩翩起舞,如一片片翠玉,让人陶醉。荷花则是一株株挺立在那儿,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盛开了,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了荷花,当然少不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荷塘     
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恍惚觉得朱先生这篇传世的美文,写的并不尽是江南水乡那种充满着水墨意趣的旖旎风景。有许多充满诗意的词藻,倒像是专为我故乡的那一方方荷塘所铺陈的。那月色,那荷塘,那蛙声,于我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铭心刻骨,像早就纠葛在心...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眼神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这句歌词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多希望也能坐在父亲的肩头。可我的父亲总是一脸的严肃,从小我就很害怕他。我犯了错,他真打。看着他绷紧的脸,瞪圆了的眼睛,一步步走过来,我不敢跑,也不敢躲。有时候会挨几鞋底或几扫帚柄,  相似文献   

11.
荷花妹妹     
麦穗 《云南林业》2014,(5):74-74
翻歼一本诗书 你在夏天复活过来 那一缕芬芳魂魄 香了多少有情人 你把清水开成琼浆 你把荷塘变为瑶池 那只闻香飞来的蜻蜓 倒有几分我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我带着家人"嗨"了一趟雪峰群山中的穿岩山。回来这么久了,它依然让我魂牵梦萦。我时常会想起那一片蓝天白云,那块神奇的绿水青山,还有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块离蓝天特别近的地方,有姹紫嫣红的美丽,也有奇异的幻像,它让我难以捉摸,又难以忘怀,它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世界。行走在雪峰中的穿岩山,绿色的群山连绵起伏,山顶着蓝天,腰系着彩云,山中脚下的诗溪江  相似文献   

13.
家乡的荷塘     
都市里钢筋混凝土看多了,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塘。那时,家乡的沟、塘、河、渠都清澈见底,水草丰茂;菱角、莲藕、鸡头菱、菰草,芦苇,满眼尽是浓郁的翠绿。天热时,脱得赤条条,一头扎进荷塘里,使劲地扑腾,直搅和得鱼儿乱跳。饿了,一猛子潜到水底,抠出个白嫩的藕,洗几把,吃到嘴里又解渴又挡饥。秋天,乘一口大铁锅,漂到塘里摘菱角,拿回去煮了,那甜的滋味令犹在口。如今说给女儿听,逗得她直想到我那家乡去看个究竟。但我却不能让她去,因为我家乡的小荷早已没了尖尖角,沟塘经常干得底朝天,现今满塘连一个水生植物的毛儿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4.
呼唤一个爱     
<正>阳春4月,编辑部临时决定让我去大兴安岭出差的时候,我对未来的行程还一无所知。"把你最厚的衣服穿上,全副武装。手套、帽子都带上。有羽绒服就穿上。这一次我们要去非常寒冷的大兴安岭森林中。"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反复几次地认真叮咛,一点  相似文献   

15.
<正>天才放亮,院中就传来阵阵"叽叽喳喳"的鸟啼声,让我一下从睡梦中醒来。哦,久违了,远逝的鸟啼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不由自主地起来穿上衣服,走到窗前,看院子树林中小鸟在枝桠上筑巢跳跃,欢快地啼叫。有的不怕人似的睁大眼睛看着我,象是在问:"怎么,吵醒了你吗?"望着眼前一只只活泼的小鸟,听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我并不喜欢荷花,它生活在水里,我奔跑在大地上,似乎并不相干。但是我却喜欢荷叶,那叶上滚来滚去不断变换着形状的水珠特好玩;还喜欢莲蓬,喜欢香甜可口的莲子,会在心里暗暗祝愿荷花早日凋谢,只有花瓣渐渐落去,莲子才能饱满可食。我家的门前,有一荷塘,母亲每次蒸包子馒头,就会令我去掐个荷叶回来。我每次总是细心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绿化》2013,(8):20-21
状元升庵的绝唱,诉说着三千年古都恒久不变的魅力。迤逦秀美的毗河,演绎着田园式新城美妙绝伦的风景。诗人陆游眼中的新都,是"长空鸟破苍烟去,落日人从绿野来"。香城儿女眼中的新都,是"霞衣翠扇,荷香十里桂湖美"。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新都与绿色生态结缘,书写"绿叶对根的情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曾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全面绿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新疆人,从小我就与雪有缘。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快乐的季节。打雪仗、堆雪人、滑爬犁、抽陀螺等等,那无穷的乐趣,全来自冬雪的慷慨赐予。父亲曾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新疆的冬天,是穷孩子的天堂。"岁月更迭,对故乡的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瑞雪兆丰年,来年的丰收,全靠着今冬雪的厚度。新疆的雪,原来是如此珍贵。它净化着边城的空气,滋养着无数绿洲。"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相似文献   

19.
荷塘夏意     
刘希 《中国林业》2010,(14):40-40
<正>老家的整个村落,到处是荷塘。六月初,大片的荷塘已经接天莲叶无穷碧,远远望去,就是一个碧绿的世界。小小的荷花,亭亭玉立地挺直了腰杆,一天,两天,三天,慢慢撑大了身子,蜻蜓在里面穿梭,停歇,嗡嗡扇动着翅膀,青蛙伫立在荷叶上,睁着圆眼睛,见人过  相似文献   

20.
正黄小鳽是一只小水鸟,大名黄苇鳽。黄小鳽是我给它起的小名。黄小鳽是我去河北白洋淀采风时拣到的。问了当地人,说是它太小还不会独立生活,就地放生它恐怕无法生存。于是,黄小鳽就这样来到我家。鸟笼子它是不喜欢的,笼子也不适合野生鸟。我就让它在阳台自由活动,整个阳台都是它的家了。黄小鳽在家里吃了一周大餐,羽翅初丰,精力充沛。我选择了圆明园的一个小荷塘,为黄小鳽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