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杧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杧果高糖品种金煌与低糖品种热农1号及其杂交F1代47个单株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果实糖酸组分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果实类胡萝卜素及总黄酮含量。【结果】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且以积累蔗糖为主,各种糖组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总糖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较多,超高亲率为38.30%。抗坏血酸、苹果酸、乙酸、甲酸和柠檬酸是主要酸组分,同时含有少量的草酸、酒石酸,且以积累抗坏血酸为主,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呈偏态分布,果实总酸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7.45%。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高亲率为65.96%。总黄酮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3.19%。【结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有机酸是由1个或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倾向高糖低酸亲本,且受母本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倾向高值亲本,受父本影响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玉露香’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仍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43.07%,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1.9%。蔗糖含量从坐果到花后60 d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花后60 d开始迅速上升,直到成熟期其含量上升了3.81倍。山梨醇含量从坐果到花后75 d,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玉露香’梨为高果糖型果实;按照苹果酸型、柠檬酸型和酒石酸型三大果实类型分类,属苹果酸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积累的角度解析‘中蕉9号’及‘巴西蕉’果实的口感和风味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方法】比较分析‘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实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结果】‘中蕉9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直链淀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硬度和蔗糖含量较高‘。中蕉9号’果实中6个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5个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巴西蕉’。此外,α-淀粉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在‘中蕉9号’果实中的活性更高。【结论】糖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香蕉品种中的差异表达,使得‘中蕉9号’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而‘巴西蕉’果实中蔗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质联用(GC-MS) 及毛细管电泳技术, 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 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 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 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 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未出现分离, 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其中有9种为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 E) - 2 - 己烯醛、γ - 癸内酯、己醛及γ- 十二内酯等特征香气成分, 其子代平均值明显高于亲中值, 说明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 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 其中有8种为特征香气成分。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 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苹果酸、总酸、总糖及蔗糖的子代平均值都低于亲中值, 其遗传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 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的子代平均值高于亲中值, 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通过杂交选育高柠檬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的株系或品种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肥料种类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糖酸含量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优化肥料类型组合和用量、确定果实品质最佳的采收期,【方法】以5年生‘黄金梨’为材料,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肥料类型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糖、有机酸组分含量和风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总酸及苹果酸、酒石酸含量,而施用鸡粪+草炭或堆肥+生物菌肥与单施农家堆肥相比效果不明显。采样期间(9月14日—10月10日),不同肥料类型处理‘黄金梨’果实总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及风味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和苹果酸、酒石酸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9月28日采样时总糖及各糖分含量最高,总酸及有机酸组分含量最低,糖酸比和风味指数最大,且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两个处理效果最好。【结论】综合分析,‘黄金梨’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风味;9月28日左右是北京地区黄金梨果实采收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7.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越橘果实糖酸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和遗传倾向,为越橘品质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越橘半同胞系杂交组合为试材,连续2 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亲本及杂交组合后代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有机酸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糖、酸组分和总糖、总酸平均含量在绝大多数组合中低于或接近于亲中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变异;总酸变异系数大于总糖,各组合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超高亲单株。2)杂种后代的糖含量呈连续变异,趋近于正态分布,总糖的广义遗传力(H~2)和遗传传递力(Ta)平均值分别是0.74和0.93,主要表现为多基因控制并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遗传;杂种后代枸橼酸和总酸呈偏正态或多峰分布,可能为由主效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H~2平均值分别为0.69和0.72,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Ta分别为0.94和0.86,表现为受加性效应影响大,而酒石酸H~2和Ta平均值分别是0.37和0.74,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受环境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结论】越橘果实糖酸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均存在衰退变异,糖含量是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且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后代糖含量受低糖亲本影响大;越橘果实酸含量受父本影响,其中枸橼酸是主要有机酸组分,能较稳定遗传,而酒石酸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不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南果梨’及其芽变‘南红梨’果实发育期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探索‘南果梨’及‘南红梨’糖积累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南果梨’及‘南红梨’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者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qRT-PCR对蔗糖代谢关键基因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蔗糖合成酶(SS)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南果梨’与‘南红梨’中的果糖含量均在果实发育后期(8月21日)达到最大值,而‘南果梨’与‘南红梨’果实中葡萄糖与山梨醇含量差异不明显。果实发育初期,2者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采收期(9月14日)‘南红梨’果实中蔗糖含量约为‘南果梨’果实的2倍。PuNI与PuSS3在‘南果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南红梨’,而PuSPS1、PuSS1和PuSS2在‘南红梨’中的表达量则高于‘南果梨’。【结论】‘南果梨’及‘南红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会导致不同糖分的积累量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果肉与果心的糖代谢特性。【方法】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1℃)贮藏28 d和56 d,检测果肉和果心的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华特’果肉和果心均以积累己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不同糖的分配存在差异,特别是果心的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的含量。果肉和果心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降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果心糖含量的差异变化是蔗糖代谢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果心的蔗糖分解酶活性,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使蔗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华特’果实采后果肉与果心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表现差异,果肉具有较高AI和NI活性,及较低SPS活性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心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果实淀粉酶、AI、NI、SPS和SS活性的变化幅度,从而缓解了果肉和果心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也延缓了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 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 果糖含量最低; 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 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 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 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 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 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 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 成熟前略有下降, 呈“S”型变化曲线, 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 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和‘风味皇后’6个杏李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ω,下同)为105.44 mg?g-1,4种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皇后’‘味王’‘恐龙蛋’‘味帝’‘味厚’‘风味玫瑰’。(2)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酸的平均含量为8.57 mg?g-1,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苹果酸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草酸枸橼酸莽草酸,总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玫瑰’‘味王‘味帝’‘味厚’‘风味皇后’‘恐龙蛋’,其中‘恐龙蛋’‘味帝’和‘风味皇后’3个品种不含酒石酸,‘风味皇后’中不含琥珀酸,‘味厚’中不含莽草酸。(3)6个杏李品种果实风味为甜或酸甜,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风味玫瑰’。【结论】杏李成熟果实中糖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2个高果糖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1个高山梨醇品种‘味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5.
 以早星×早露蟠桃和94-1-40×早红2号两个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糖、酸性状遗传与果形(扁平/圆形)、果皮毛有无(普通桃/油桃)、果肉颜色(白肉/黄肉)等质量性状的关系。桃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占总可溶性糖的60%以上,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桃果实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莽草酸含量很低,仅占总酸含量的约0.3 %。在蟠桃群体中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群体,而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和莽草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间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存在差异。油桃后代的苹果酸、总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其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平均含量与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油桃后代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2004年仅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两年的结果均表明,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各种糖酸组分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吴本宏2003年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日光温室中柑橘结果枝类型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为温室柑橘结果枝组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L.)Raf.]砧‘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Kinokuni’)有叶结果枝和无叶结果枝果实为试材,对其糖酸含量、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南丰蜜橘’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奎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为先降后升,柠檬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时与发育初期相近;无叶果和有叶果的糖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花后30 d无叶果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有叶果;2类果实中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乌头酸酶(aconitate hydratase,ACO)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4种重要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类果实多数基因的表达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酶活性以及有机酸含量则未出现相应的显著性变化。【结论】‘南丰蜜橘’果实中糖酸含量以及有机酸代谢相关重要酶活性不受结果枝组类型的影响,因此,在日光温室中进行柑橘树体枝组修剪时,只需考虑果实产量即可,不必过多考虑其对果实糖酸等内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钟  黄建  殷晓  李新岗  刘廷俊 《果树学报》2015,(1):57-62,173
【目的】研究枣树自然授粉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变异。【方法】在宁夏贺兰县暖泉农场建立‘临猗梨枣’园,按照父母本配置比例为10∶1,在枣园中部选择20株‘梨枣’(♂)嫁接‘冬枣’(♀),自然授粉杂交,收集冬枣种子播种获得F1代;从中优选64株引种到试验大棚内,观察其果实性状,并用10个SSR位点进行杂交后代鉴别。【结果】贺兰县自然授粉‘冬枣’的含仁率为85.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鉴别‘冬枣’ב梨枣’的杂交后代57个,未发现‘冬枣’自交后代;56.9%的后代果实形状多为圆形、扁圆形,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为趋低亲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趋高亲变异,最终优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结论】母本含仁率和自交不亲和是枣树杂交育种的基础,自然授粉杂交后代鉴别是枣树杂交育种的关键;有性杂交能够产生后代果实性状的广泛分离,并实现父母本性状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8个杂交柑橘品种的糖酸组分含量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8个新兴杂柑品种的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特征,为柑橘的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的糖、酸组成及含量,并以甜度值、甜酸比、糖酸比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83.78~127.66 mg·g~(-1),蔗糖占总糖的41.54%~64.60%,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总酸质量分数6.28~10.70 mg·g~(-1),其中柠檬酸、苹果酸、莽草酸含量分别占总酸含量的45.58%~88.06%、7.84%~53.22%和1.14%~9.59%';春香'091沃柑'的苹果酸含量较高',黄美人'的莽草酸含量最高',红美人'的总甜度、甜酸比和糖酸比均为最高。以甜酸比、糖酸比对各品种品质评价排序较一致,固酸比偏差较大。【结论】'黄美人'明日见'甘平'的糖以己糖与蔗糖的形式共同积累,其余以蔗糖为主';春香'和'091沃柑'的苹果酸和柠檬酸比例相近,其余以柠檬酸为主。建议以甜酸比或糖酸比为杂柑类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酿酒葡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遗传规律,为酿酒葡萄杂交育种亲本的科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提高酿酒葡萄新品种选育效率。【方法】以‘威代尔’ב霞多丽’F_1代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成熟果实基本品质及果实不同部位不同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平均穗质量等8项指标组合传递力为60.72%~112.07%,品质性状分离较高,遗传倾向呈正态分布。其中平均穗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8.85%,表现为较明显的超低亲遗传,平均穗质量和平均粒质量均呈趋小方向回归,pH表现为趋大方向回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广泛分离,含量为15.02%~25.65%;果形指数和pH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6.73%、9.38%。其F_1代可滴定酸含量超高亲遗传率为33.33%,表现为强的加性效应。F_1代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呈连续变异,变异系数均较高,其中果皮中总酚含量优势率最高,且超高亲遗传率为14.31%,表现一定的超高亲遗传,但总酚含量在果肉中超高亲率为0.00%,超低亲率为79.05%,表现为一定的趋低化遗传;果肉中总酚和单宁含量遗传呈正态分布,但果肉中总酚含量为0.79~1.21 mg·g~(-1)的后代较多,呈低于双亲遗传,F_1代果肉中的单宁含量和黄烷醇含量优势率为正值,表现为一定的强亲效应。果皮中黄烷醇含量为0.74~13.34 mg·g~(-1),分离广泛,种子中黄烷醇含量为10.73 mg·g~(-1),分别比其亲本‘威代尔‘’霞多丽’高37.21%、83.11%;果实不同部位的总类黄酮含量均呈现趋低于双亲遗传。【结论】杂交后代酸糖含量呈现较广的分离,有趋向于高酸和低糖亲本的遗传趋势,双亲为绿色葡萄其后代均为绿色葡萄,果皮中总酚含量、果肉中单宁和黄烷醇含量优势率较高,表现为一定的强亲效应,可作为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