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小扁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肥水管理、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下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选地整地、起垄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分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黧豆是干旱半干旱区特色优势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其养分含量丰富,不仅可用作优质饲草,还可作为清洁的有机绿肥来源。本文从产地环境、产量指标、选地整地、种子选择、起垄覆膜、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栽培技术,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宁南干旱半干旱区多年生冰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个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产草量等指标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QS710、蓝茎冰草、诺丹沙生冰草的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区甘蓝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定西市安定区引进种植甘蓝新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渥美、古斯特、金·春宝3个品种表现最佳,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好,产量分别是55 328、53 456、52 700 kg/hm2,较中甘21号(CK)分别增产30.95%、26.52%、24.73%,可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在继续试验示范的同时,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6.
干旱半干旱区黑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合理选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施足秋肥、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黑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覆膜造林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起到提温保墒的作用。本文从造林时间、苗木准备、整地、栽植、苗期管理等方面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覆膜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棘以其优越的耐性和生长特性,成为西北地区荒山荒坡绿化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结合常年种植和管理的经验,文章将沙棘造林流程分割成秋季开穴、冬季蓄水、春季覆膜穴播3个阶段,并将种子覆膜穴播、赤霉酸处理、穴播苗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幼苗冬季修剪、埋土防寒、鼠兔危害防范、封育管护等多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集成,对提高沙棘造林效率和质量、指导干旱半干旱区沙棘抗旱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以晋薯7号、青薯9号、同薯23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 5个品种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产量分别为6 7100、65 925、64 175、63 600、61 825 kg/hm2,较陇薯3号(CK)分别增产98.4%、94.9%、89.7%、88.0%、82.8%。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探索有机质提升的有效技术模式,评价有机质提升实施效果,引导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东北半干旱地区Palmer干旱指数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lmer指标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干旱的强度,但当各个月份或季节降雨量不均衡时,由于干旱指数综合了各个月份降水的盈余或短缺,使得其弱化了灾情,通过改进方法,引入了马利科夫判据与Palmer指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特征.分析利用东北半干旱地区辽宁省朝阳地区1952-2011年期间60年的日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数据,进行干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马利科夫判据与Palmer指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特征方法正确、客观.该方法进一步对Palmer指数分析结果补充判断,有效辨别出60年的试验数据中1959,1960,1963,1993,1999年5个年份原始判定为正常旱情的年份,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旱情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旱区糜子农田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能快速获取作物冠层相关参数信息,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的重要技术。为探索不同糜子品种的冠层光谱反射特征,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糜子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分析了其红边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糜子的光谱反射率在总体上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在各波段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密度梯度下,最大密度处理D3的光谱反射率在350~1 000 nm波段略大于其他处理,其余波段差异不显著;从开花期到灌浆后期,光谱的红边位置出现"蓝移"现象,红边幅值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4.
甘肃高寒阴湿及半干旱区蚕豆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蚕豆不仅是高淀粉作物,而且是生产优质淀粉的主要原料,由于其喜阴凉气候,适宜于阴湿及半干旱地区种植,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及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构退化的机理,以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彭阳中庄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包括不同坡度、不同坡位、不同措施、不同年限等,采用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持水量及孔隙度等方面对土壤的退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为该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3 a生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f.atropurpureaJacq)、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 Pis-sardii)、紫叶桃(Prunus persicacv.atropurpurea)为试材,研究3种彩叶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生理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紫叶桃、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2、24和92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 044、688和1 196μmol.m-2.s-1;表明紫叶矮樱较为喜阳,在园林绿化配置时应处于群落的上层。紫叶李与紫叶矮樱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紫叶桃是由非气孔因子限制的。3种植物的蒸腾速率都为午后高峰型。环境因子地表温度日变化大于地下温度日变化,地表湿度与地表温度日变化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保水措施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南方季节性干旱危害,选取目前生产上相对实用的干旱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对春玉米干旱胁迫试验,模拟季节性干旱的发生,研究探讨了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域地膜覆盖(FM)、稻草覆盖(SM)、保水剂(SAP)和对照(无处理,CK)对春玉米保水抗旱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SM、SAP同期土壤含水量最大分别增加了28.1%、13.55%和11.37%,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6.1%、12.8%和10.2%,植株地上部全氮(N)、全钾(K)含量均显著高于CK,产量显著增加了33.80%、25.87%和13.59%。FM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加快了玉米的生育进程,生育期缩短了6 d。上述结果说明,地膜覆盖能使玉米提早成熟,有利于避旱减灾,同时3种保水措施均能通过保蓄土壤水分,缓解季节性干旱危害,实现玉米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对西藏半干旱区5种抗旱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了其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主脉维管束直径等10个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灌木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结果;10个指标在各灌木树种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3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气孔长度。5种灌木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白刺花>江孜沙棘>矮锦鸡儿。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在半干旱地区采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样,利用干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K_2SO_4浸提碳含量。结果显示,有机碳含量最高的土壤其大团聚体占的比例也最高;未筛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以灌溉耕地最高、油菜-土豆轮作旱地最低,分别为336和189mg·kg-1。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为153~324mg·kg-1。灌溉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最高,草地土壤<0.25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大团聚体(>2mm)中的含量相对都高于小团聚体。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极显著相关,与K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