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薄壳扁桃和厚壳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以薄壳和厚壳扁桃各12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染色、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其发育期内扁桃内果皮结构差异,测定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及PAL、C4H、4CL、CAD、POD、PPO的木质素积累相关酶活以及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来研究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扁桃发育过程中,内果皮的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增加,PAL活性变化与4CL活性、CAD活性、PPO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r=0.6671**、0.6893**、0.6776**),与POD活性变化显著负相关(r=-0.5418*)。4CL活性变化与CAD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r=0.6701**),与PPO活性变化显著正相关(r=0.552*),与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r=-0.5566*)。PPO活性变化与木质素含量变化极显著负相关(r=-0.6888**),与半纤维素显著正相关(r=0.5998*)。本研究发现,扁桃内果皮木质素沉积是从导管部分开始,厚壳扁桃比薄壳扁桃能更早完成内果皮的木质化,厚壳扁桃在花后51d即可完全木质化,薄壳扁桃的硬化周期则比厚壳扁桃晚...  相似文献   

2.
核桃硬壳发育期内果皮木质素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HCl法观察了内果皮木质化过程,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核桃硬壳木质化始于6月初,6月中旬初步成型,7月下旬完成。从硬壳木质化至坚果采收,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酚类物质含量在采前略有下降,POD和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PO活性整体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AL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酚类物质由于本身的涩味而影响果实的鲜食品质,探究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中多酚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期探究影响果实鲜食的酚类物质及关键酶。【方法】选用涩味明显的普通橄榄‘檀头23’及适宜鲜食的实生变异株系——涩味较淡、回甘明显的清橄榄‘马坑2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苯丙烷类3个代谢相关酶(PAL、C4H、4CL)和多酚分解相关酶(PPO、POD)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马坑22’总酚、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的含量显著低于‘檀头23’(p 0.05),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马坑22’酚类物质合成酶(C4H、4CL)活性显著低于‘檀头23’,酚类物质分解酶PPO的活性在成熟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显著高于‘檀头23’,使得两个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总酚及多酚组分间的含量差异导致普通橄榄和清橄榄苦涩味不同,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鲜食橄榄口感风味不同的重要影响因子;PPO、C4H、4CL活性的协调差异调控与橄榄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菁  赵书岗  王红霞  张志华  李夕勃 《园艺学报》2015,42(11):2144-2152
 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HCl 法观察 了内果皮木质化过程,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 果表明:两个品种核桃硬壳木质化始于6 月初,6 月中旬初步成型,7 月下旬完成。从硬壳木质化至坚果 采收,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酚类物质含量在采前略有下降,POD 和PAL 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PO 活性整体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 极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OD 活性与木质 素、纤维素、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AL 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方位及冠层对核桃内果皮木质素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张萍  黄闽敏  张强 《果树学报》2020,(5):696-704
【目的】明确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对内果皮中木质素、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核桃品种’新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树冠不同方位、不同冠层对内果皮中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方位、不同冠层上,木质素含量随着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持续增加趋势;PAL、POD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南面上层>南面中层>南面下层>北面上层>北面中层>北面下层>中部上层>中部中层>中部下层;PPO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北面下层>北面中层>北面上层>中部下层>中部中层>中部上层>南面下层>南面中层>南面上层。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与PPO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树冠南面和上层接受的光照强度最大,木质素含量最高,PAL、POD酶活性最强;PPO酶活性最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表明光照强度诱导了核桃果实内果皮中木质素的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石榴品种间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水晶甜’果皮褐变度,PPO、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太行红’PAL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变度与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泰山金红’抗褐变能力最强,‘水晶甜’抗褐变能力最低。【结论】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果皮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PPO是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主导酶类,PAL和POD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果皮褐变。‘泰山金红’‘胭脂红’和‘临选2号’是抗褐变的品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青香蕉和黄熟香蕉果皮感病过程中5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品种的未后熟的青香蕉和已黄熟的香蕉为材料,测定了接种炭疽病菌5d内果皮PPO、POD、SOD、PAL和LOX活性的变化,探讨与香蕉抗病性相关的酶类。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青香蕉果皮中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黄熟香蕉,而PAL和LOX活性高于黄熟香蕉;接种对PPO、POD和LOX活性影响不大,但引起SOD和PAL活性下降。青香蕉果皮中较低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有利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的积累而产生过敏性反应,较高的PAL和LOX活性则利于苯丙烷类代谢和脂质过氧化,有利于抗病物质的形成。PAL和LOX是香蕉抗病性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GA_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和POD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9.
砂梨果肉褐变与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丽红  张玉星 《果树学报》2012,(6):1022-1026
【目的】为了探明砂梨褐变的内在机制,为砂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品种选择和褐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砂梨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总酚与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GSH含量、PPO、SOD、CAT、PAL、POD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酶促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新兴’和‘早生黄金’褐变较重,而‘秋黄’和‘丰水’较轻。绿原酸、儿茶素、芦丁和没食子酸是梨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总酚含量与果实褐变度相关性最高,绿原酸次之,儿茶素最低。【结论】梨果肉褐变相关酶活性与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对其酶促褐变的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梨果肉酶促褐变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的相关度高于与酶类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0.
GA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 和POD 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11.
梨不同嫁接组合嫁接愈合过程中生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亲和性不同的2种嫁接组合‘鸭梨/豆梨’、‘OHF51/豆梨’为试材,研究了嫁接口部位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探究梨嫁接亲和的机理.结果表明:2个嫁接组合的PPO、PAL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亲和性较好的‘鸭梨/豆梨,组合的PPO和PAL活性最高峰值均高于亲和性较差的‘OHF51/豆梨’组合;2个组合的多酚含量相近,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愈合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鸭梨/豆梨’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愈合过程前期高于‘OHF51/豆梨’组合,但后期下降较快;2个组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嫁接愈合后期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鸭梨/豆梨,组合木质素含量在嫁接愈合初期是逐渐升高的,后期下降后上升.而‘OHF51/豆梨’嫁接组合在嫁接前期木质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后期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甜樱桃芽酚类物质在自然休眠期间持续缓慢增加, 随休眠的结束, 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自然休眠结束后总酚含量降至最低。花芽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叶芽,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差别不大; 不同需冷量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芽中PAL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而PPO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逐渐升高。低温(5℃) 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使其提前达到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 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 效果相反, 变温(5℃/20℃) 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桦  梁春强  吕茳  胡苗  李佳颖  饶景萍 《园艺学报》2017,44(6):1085-1093
研究了5 mmol·L~(-1)草酸溶液处理对采后‘华优’猕猴桃冷藏过程中木质化的调控。结果显示,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冷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木质素合成过程中重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合果实切面和石蜡切片,‘华优’果实木质素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肉组织和果心的维管束组织中;草酸能够有效减少低温下‘华优’猕猴桃果实木质素含量,这可能与其降低果实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年来  胡敏  代春艳  杨世梅 《园艺学报》2010,37(11):1759-1766
以甜瓜抗白粉病品种‘银帝’和感白粉病品种‘卡拉克赛’为材料,研究诱导抗性处理对其叶片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处理以及接种白粉菌均可显著诱导甜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绿原酸、总酚、类黄酮含量升高,但纳米硅(SiO2)诱导无效。经诱导和接菌后,甜瓜抗病品种叶片PAL、POD、PPO活性和总酚、绿原酸、类黄酮含量高于感病品种。BTH和SA诱导甜瓜抗病性增强的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叶片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组织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若干锦橙品种果皮的酚类物质成分及含量,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各锦橙品种果皮中酚类物质抑菌效果。【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各锦橙品种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检测类黄酮和酚酸成分,并与标准品色谱图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通过DPPH、FRAP、ABTS 3种方法比较分析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对霉菌的抑制率。【结果】锦橙品种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总酚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各锦橙品种锦橙皮中检测到的酚类物质成分共有14种,其中10种类黄酮中主要成分是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和香叶木素,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蓬安100号’锦橙(PA),川陈皮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北碚447’锦橙(BB),香叶木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铜水72-1’锦橙(TS)。4种酚酸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且没食子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涪陵锦橙’(FL)。用DPPH、FRAP、ABTS 3种方法测得各锦橙果皮酚类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活性,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是‘蓬安100号’(PA)。各锦橙品种果皮酚类物质提取物对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绿霉对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敏感性强于青霉。【结论】各锦橙品种中‘蓬安100号’(PA)锦橙果皮的抗氧化活性和抑霉菌效果最强,可为抗氧化和抑菌剂的研发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以"天红2号"'3-45,"八棱海棠""冀砧2号"为试材,研究接穗与中间砧嫁接口部位愈合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各种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选择良好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PO和PAL活性与嫁接成活率相关,PPO活性越高,嫁接成活率越低,而PAL活性越高,嫁接成活率越高.酚类物质的积累会影响嫁接成活率,表儿茶素、肉桂酸、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5种酚类物质含量越高,嫁接成活率越低,而儿茶素积累含量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蚜虫侵染对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瓜抗蚜机制。【方法】以抗蚜种质‘砧木4号’、‘KY-2’和感蚜种质‘中10海抗’、‘14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蚜虫侵染后不同抗蚜性西瓜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防御酶(PAL、POD、CAT和SOD)活性的变化,探讨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在蚜虫侵染后,4种西瓜材料的脯氨酸、MDA含量和防御酶活性较对照均有升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148’外其他3个材料较对照均下降。接种蚜虫后,抗蚜材料脯氨酸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蚜材料,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而‘中10海抗’MDA含量显著高于‘砧木4号’、‘KY-2’;‘KY-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结论】蚜虫侵染后不同抗性西瓜材料之间脯氨酸、MDA、可溶性总糖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变化与其幼苗抗蚜性紧密相关,可作为西瓜抗蚜性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制,以阿月浑子组培丛生芽为外植体,在其继代培养基(1/2DKW)中分别添加抗褐变剂PVP和Cys,分析组培苗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以及PPO、POD、PAL、C4H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中PPO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叶片和茎中PPO活性呈"V"字形变化。POD活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继代28 d后开始下降,愈伤组织中POD活性变化范围较叶片和茎段中要高一个数量级。PAL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C4H酶活性在继代前期上升,继代14 d或21 d后下降。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阿月浑子各组织的总酚含量与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POD酶在促褐变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实验中发现,PVP与Cys虽然对POD、PPO、CH4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AL的酶活性,显著减少了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从而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成熟期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的差异,【方法】以‘水晶甜’、‘红宝石’和‘绿宝石’3个不同果色表现型(白皮、红皮、绿皮)石榴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果皮、种子和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分与含量。【结果】各石榴品种果皮和种子中共检测到13种酚类物质,果汁中检测到12种,未检测到表儿茶素。不同品种同一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在果皮、种子和果汁中‘绿宝石’石榴多酚含量最高,‘水晶甜’果皮和果汁中多酚含量最低,‘红宝石’种子中多酚含量最低。各石榴品种不同部位多酚的总量均是果皮(5.957 mg·g-1)最高,主要成分为对羟基苯甲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果汁(1.037 mg·g-1)次之,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和对羟基苯甲酸;种子(0.295 mg·g-1)含量最低,主要成分为根皮苷和儿茶素。【结论】石榴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