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果干+水、干果皮+水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 d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材质则对产卵影响不大。荔枝果干、果干+水、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无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
LED白光对荔枝蒂蛀虫繁殖的影响及其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田间控制效果,阐明田间利用LED白光灯有效控制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的潜在原因,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暗期,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在不同光照度处理下的移动、补充营养、静息、交配、产卵5种活动行为的变化,并记录雌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通过对荔枝园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及蛀果率的调查,评估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5~10 lx的光照度显著抑制了成虫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50~100 lx的光照度不仅显著抑制成虫的移动、交配和产卵活动,而且第一次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延迟3~4 d;当光照度增加到500 lx时,成虫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夜间不同光照度对成虫寿命、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荔枝园悬挂LED白光灯后,从第7天开始,灯光防控区无论是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以及蛀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ED白光夜间能抑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活动和繁殖,能显著降低该虫田间种群数量,并抑制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从而降低其危害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测定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 d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 225 g/L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防效,药后3 d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 d,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荔枝蝽的田间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为81.5%~88.9%。这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4.
收集新鲜荔枝落果培养荔枝蒂蛀虫蛹,采用10%蜂蜜水+清水饲养荔枝蒂蛀虫,取羽化1、2、3、4、6、8及10日龄健康雌成虫,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制订卵巢发育等级,比较不同日龄雌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iey雌成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根据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将卵巢发育时期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即5级卵巢;不同日龄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不同,4日龄雌成虫开始大量产卵,6日龄成虫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5.
井上蛀果斑螟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特性,室内条件下研究该虫在石榴同一寄主品种果实、枝条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果实(甜绿籽、甜光颜、酸沙籽和酸绿籽)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在酸绿籽不同部位直接和挥发物诱导选择性产卵试验中,井上蛀果斑螟均更倾向于选择石榴果实产卵,产卵高峰期在果实上的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2.67和4.67粒,显著高于枝条和叶片。在4个石榴品种果实直接产卵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试验中,均在酸绿籽上的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3.47和41.00粒;前者在酸沙籽果实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为18.33粒,后者在甜绿籽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小,为25.00粒。4个石榴品种挥发物诱导产卵选择性试验中,酸绿籽上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为5.67粒,甜光颜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仅为0.67粒。井上蛀果斑螟对不同石榴品种和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4种不同品种果实偏好在酸绿籽上产卵,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偏好在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莆田荔枝蛀果害虫逐年加重为害 ,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小灰蝶、龙眼亥麦蛾和卷叶蛾等 ,其中荔枝蒂蛀虫是果蛀虫中的最主要害虫 ,为害荔枝枝梢、花穗及果实 ,但不为害叶。在莆田县梧塘镇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成年树为害较重 ,虫果率 81 9% ,虫梢率 5 9 0 % ,造成枯枝枯叶 ,落花落果 ,并在果内留有虫粪 ,影响荔枝品质。当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 40 %乐果EC、 90 %敌百虫晶体、 1 8%杀虫双AS、 2 0 %杀灭菊酯EW、 40 %氧化乐果EC等常规农药 ,由于多年连续使用 ,蒂蛀虫抗药性增强 ,防效明显下降。为了筛选高效…  相似文献   

7.
荔枝粗胫翠尺蛾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危害广东地区荔枝龙眼尺蛾的田间调查和鉴定,发现原来报道的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Inoue)]属种类鉴定错误,其种类应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对粗胫翠尺蛾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幼虫分5龄,符合Dyer生长规律;成虫存在性二型现象,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羽状;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嫩梢嫩叶,在广东地区1 a发生7~8代,幼虫老熟后吐丝缀连相邻的叶片成苞状,并在其中化蛹;卵散产,以嫩叶叶尖和叶缘落卵最多;在室内26℃恒温饲养,卵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4和6.67 d,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76、2.80、3.42、3.89和5.16 d,成虫产卵前期为1.63 d。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呈现国内外荔枝蒂蛀虫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其研究的重点与薄弱所在,为荔枝蒂蛀虫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荔枝蒂蛀虫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国家、著者信息、出版刊物及研究内容等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作者聚簇、关键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出科技文献115篇,研究机构58个,发文作者78位,来源期刊55种;WOS(SCI-expanded和CABI)数据库共检索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菲律宾和德国6个国家12个研究机构的26名作者在24种刊物上发表的39篇文献。研究内容涵盖荔枝蒂蛀虫生物学、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热点有荔枝蒂蛀虫的种群生命表、预测预报、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产卵选择性、性信息素、组织超微结构以及天敌防治。【结论】中国在荔枝蒂蛀虫研究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研究机构聚集在华南荔枝、龙眼主产区,研究者众多,研究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高产活跃作者群基本形成了高校以梁广文和江世宏为主导、科研院所由陈炳旭领衔的两大研究群体。但欠缺长期稳定深入研究的科研团队,高产活跃作者群不够聚集,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不是很高;高产机构少;国内和国际上研究成果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荔枝蒂蛀虫又称荔枝细蛾,爻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是危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近年来,我区部分龙眼园荔枝蒂蛀虫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晚熟松风本龙眼,造成大量落果,部分未掉落的受害果因果蒂处附有幼虫及虫粪而影响果实品质。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对龙眼生产妨碍很大,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揭示其在新入侵地吐鲁番成灾的原因,对葡萄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葡萄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饲养幼虫,测定各虫态生长指标、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存活率等,并对饲养材料中的物质变化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及田间数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幼虫和蛹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取食花序的个体;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卵历期、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显著短于取食花序和幼果的个体,雌虫产卵量也相对较高,而取食花序的单雌产卵量不超过15粒,存活率也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数量变化、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氨基酸、单宁、黄酮等物质含量与其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取食成熟果实可以缩短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发育历期、提高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成熟期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是导致葡萄花翅小卷蛾田间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奔小康,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芦笋营养成分分析与加工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江苏徐州产白、绿芦笋 1.2成分测定方法 水分-烘干法可溶性固形物-阿贝折光仪法  相似文献   

13.
栽培种管理应是菌种管理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生产中 ,母种、原种、栽培种各有其不同的功能 ,混淆各类菌种的功能 ,忽视对栽培种的管理 ,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菌种管理体制中应当以栽培种的质量控制为菌种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4.
影响红枣幼茎组培增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杨宇  徐崇志  高疆生 《北方园艺》2012,(11):116-119
以灰枣、骏枣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有机添加物对红枣组培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采用酒精处理20s、升汞处理10min,茎段污染率低,平均出芽数比较高;灰枣初代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2mg/L,骏枣初代培养基:MS+6-BA4.0mg/L+NAA 0.5mg/L;灰枣继代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4mg/L,骏枣继代培养基:MS+6-BA 4.0mg/L+NAA 0.5mg/L;最适有机添加物为水解酪蛋白,在灰枣和骏枣的继代培养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00mg/L和500mg/L。  相似文献   

15.
张善江  幺秀英  李洪中 《中国果菜》2005,(5):i0005-i0006
京东板栗是我国出口创汇率最高的果品,又是地域性极强的特产.是栗区近百家板栗加工出口企业和百余万栗农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但自国家取消板栗出口配额管理后.板栗出口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栗商和栗农搀杂使假,致使京东板栗的信誉受到损害;为了争夺出口份额.各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窝里斗,板栗出口价格一落再落。如何解决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进而巩固京东板栗在世界食用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是板票栽培者、贮藏加工及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分析了板栗出口价恪下滑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更新,食品消费正在从数量向质量转移。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开发,顺应了市场要求,也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新的消费群体、逐步减轻无机农业对人及环境消极影响的长远战略,代表着传统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走向。同时,在发展绿色食品总体战略之下,与之相关的农业技术也逐步在进行调整,其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食品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地处我国大西北的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哈密也因盛产哈密瓜而闻名世界.近年来,哈密市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于1999年建立了哈密市无土栽培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反季节哈密瓜.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示范园的发展加快了哈密市农业向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许磊 《中国果菜》2003,(5):51-51
黄瓜,又名青瓜、王瓜、刺瓜、胡瓜和吊瓜等,为葫芦料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可食,性凉味甘.黄瓜原产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从西域引入,故称胡瓜,因古代赵王避讳胡字,所以改称黄瓜,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大棚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因而其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常年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9.
钱存 《中国果菜》2007,(3):53-55
村办企业还剩多少?农民企业家还有几个?请看胶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李德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番茄低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番茄低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花芽分化与发育、开花与结果、果实发育与成熟及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