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宝香  杨义明  姜英  张亚凤 《特产研究》2010,32(2):51-52,61
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刺五加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总皂苷(B、E)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测定不同树龄刺五加根的总皂苷含量,确定适宜采收树龄。采用超声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叶、根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根采收时期愈延迟,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越高。休眠期至翌年的3月下旬采收,根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7月上旬采收叶片,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10月下旬土层封冻之前,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较高,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HPLC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研究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黄酮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根中皂苷、黄酮类物质含量都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且9月1日采收的柴胡中皂苷、黄酮含量都比较高。柴胡最佳采收期确定还应结合其他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动态积累的规律。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适宜的黄草乌采收时间和最佳初加工方法,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黄草乌干物质积累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草乌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草乌块根基本停止生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均达到最大值,黄草乌中各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除了采收期外,黄草乌中有效成分含量还受加工过程中碱浓度、蒸煮时间、切片与否,以及干燥方式的影响,最佳的初加工方法为黄草乌切片后在50℃条件下烘干,再采用0.5%~1%的碳酸钠煮10 min。  相似文献   

4.
以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与复水周期对北柴胡生长和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柴胡的根长、根直径,降低柴胡的株高、根干重、冠干重、生物量和根冠比,增加柴胡皂苷a、皂苷d、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粗多糖和总多糖的含量。复水后,根长、株高、根干重、冠干重、生物量、根冠比、皂苷a、皂苷d、总皂苷、黄酮类、可溶性糖、粗多糖、总多糖含量均增加,且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柴胡生长方面,两个干旱复水周期的增幅最显著;次生代谢物含量方面,三个干旱复水周期的增幅最显著。因此,在人工栽培柴胡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高柴胡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华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的研究,为华重楼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期华重楼中4种皂苷总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不同月份采集看,4—9月重楼皂苷含量呈升高趋势,8—9月含量最高,10月后开始下降。不同生长年份看,前期华重楼皂苷积累较慢,第5~6年重楼皂苷达到最高,之后有下降趋势。[结论]明确了华重楼重楼皂苷含量高的最佳采收期,即一年中8—9月是最佳采收期,以生长年限第5~6年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柴胡最佳采收期并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研究3个不同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分别测定9个不同采收期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灰分、总皂苷及皂苷a质量分数。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3个柴胡品种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质量分数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辽宁柴胡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类似,总体呈增长趋势,都在枯萎期11月质量分数最高;柴胡的总皂苷和皂苷a质量分数,除个别生长期内质量分数高低有所差异外,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先升后降来回波动的趋势,呈一定相关性。以总皂苷和皂苷a为主,结合醇溶性浸出物与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引种柴胡最佳采收期:甘肃和山西柴胡为8月下旬,辽宁柴胡为7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对丰悦与翠玉果实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果实发育规律基本一致。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相对稳定期、缓慢增长期、急剧增长期、停滞增长期;而果实硬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缓慢下降阶段和迅速下降阶段。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果实硬度的迅速下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急剧增长时间一致。不同品种的分期采收贮藏试验表明,猕猴桃果实的采收期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为最佳。据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的时间丰悦在9月12日,翠玉在10月2日,所以,丰悦、翠玉两品种在长沙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丰悦的成熟期比翠玉早20d。  相似文献   

8.
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为考察指标,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生物产量综合分析,确定青翘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青翘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对中油6766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中油6766油菜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1 000 m地区的最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显著影响油菜产量,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9月27日至10月4日播种产量最高,产量为2 8353 075 kg/hm2。由此可见,中油6766在贵州省遵义县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中油6766油菜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1 000 m地区的最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显著影响油菜产量,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9月27日至10月4日播种产量最高,产量为2 835~3 075 kg/hm2。由此可见,中油6766在贵州省遵义县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柴胡糖类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中总糖、多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有2个高峰期。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建议在北方于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教好,柴胡糖和皂苷含量最高。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2.
移栽期对皖南香料烟生长发育和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年香料烟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在皖南山区,香料烟的采收期和大田生育期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田间农艺性状随着移栽期的推迟逐渐得到充分发育,到5月下旬发育最充分,进入6月份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产量随着移栽期的推迟逐渐增加,到5月下旬达最高,进入6月份再移栽产量急剧下降;1-2级烟叶比例、均价和产值均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的处理最高,超过5月上旬移栽,均随着栽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移栽处理间差异不大。在皖南山区,香料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不同采收期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为指标,综合比较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确定青翘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的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并对这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青翘中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的含量较高,最高分别可达5.62,41.92,5.70 mg/g;这3种活性物质含量随采收时间的延长而波动较大。槲皮素含量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青翘较高,最高达0.91 mg/g,且不同采收期青翘中槲皮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结论】陕西省洛南县产青翘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最佳,此时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不同生长期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茎粗和茎长,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显色,在462nm处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的含量,研究通关藤的最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通关藤总皂苷含量在两年生时达到最高,以后缓慢下降;产量在三年生时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缓慢。通关藤的最佳采收期要兼顾其产量和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两者都在相对较高的时候才是最佳采收期,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两年半生至三年生的藤茎。  相似文献   

15.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高海拔区域野生小叶黑柴胡不同器官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方法】以甘南野生小叶黑柴胡根、茎、叶为材料,分别对其生物量、总黄酮、酚类和总皂苷类化合物含量、自由基抑制率(inhibition percentage,I%)和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茎单株干质量显著高于根和叶;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干质量含量为叶茎根,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茎叶根;总皂苷干质量含量为根叶茎,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根茎叶;I%和FRAP值均表现为叶茎根.【结论】高原野生小叶黑柴胡根、茎、叶3个器官之间产量、主要活性物质积累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药物利用与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活性物质分布与积累量进行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天水小拱棚半夏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天水小拱棚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0日采收比8月20日采收的干物质产量高出1.8%,10月20日采收比9月20日采收的干产量减少3.0%,11月20日采收比9月20日采收的干物质产量减少6.1%,说明采收期会影响半夏产量。天水地区小拱棚半夏以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采挖为宜。  相似文献   

18.
罗城县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罗城县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月上旬至4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降雨量、5月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平均气温、11月的日照时数是制约罗城县甘蔗产量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生产建议,对指导罗城县甘蔗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时期,测定了河南产丹参不同采收期根干质量、丹参酮ⅡA含量和丹酚酸B含量以及这2种有效成分的产量。结果显示,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而丹参根干质量均在11月份达到最大,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最大的时间和丹参产量最高的时间不重叠。这3个种源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产量(根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从3月到11月均逐渐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大。采收时间对河南产丹参的2个有效成分含量、根干质量及有效成分产量均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丹参有效成分产量为标准,确定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穿龙薯蓣的最佳栽培年限及采收期,对长白山区栽培的穿龙薯蓣产量及不同载培年限根茎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于秋季果熟期之后或春季鞭梢子期之前采收,穿龙薯蓣的产量均较高;5月采集的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2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即可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而3年生和4年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远高于2年生穿龙薯蓣。因此,长白山区穿龙薯蓣最佳栽培年限应为3年,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5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