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景泰是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景泰县始终围绕产业扶贫这个长久之计,紧盯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落实扶贫产业成效显著,走出了脱贫致富之路。对于其他贫困地区探索脱贫攻坚走脱贫致富之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以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通过大力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96万人,实现10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8.6%下降到了2016年的4.7%。特色当先、示范引领,贫困户"背靠大树好乘凉""扶贫是玉林的头号工程,越到攻坚时刻,脱  相似文献   

3.
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最稳固、最持久、最根本的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是专项扶贫的核心内容、行业扶贫的主要形式、社会扶贫的有效载体、精准扶贫脱贫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省委书记陈豪在全省产业扶贫会议上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成效就难以保证,扶贫成果也难以巩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州政府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担当,促进产业扶贫举措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提升贫困地区和群众依托产业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广西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和出台重要文件,对产业扶贫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广西各市县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出许多产业扶贫的好办法、好经验、好模式。本文基于此背景,通过对德保县产业扶贫"敬德模式"的由来、亮点、成效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几点启示,为广西加快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精准扶贫"在帮助贫苦户快速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等地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其他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可鉴之资。  相似文献   

6.
正"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指示掷地有声。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组织开展脱贫"回头看",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全力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彻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贯彻好习总书记"两山"理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中的具体体现。林业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功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陇西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林业特点、资源优势和潜力以及贫困户的林果产业方面需求、补齐林果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短板,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林业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之路。本文认为加强林业产业培育、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将对脱贫攻坚及贫困户增收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申清华 《乡村科技》2019,(10):15-16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期,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始终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融合且作为重头戏,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开启新的产业扶贫创新模式。实现"产业+扶贫"的双赢,最根本的要求是将"扶贫工作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第一工程",是减贫脱贫的治本之策。湖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抓手,下真功夫重点支持湖北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集聚效应,2016年湖北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产业专项扶贫资金66.6亿元,助推68.8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如期高质量脱贫,成为全省脱贫攻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五个一批"工程的首个工程,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是帮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生态保护脱贫以及异地搬迁脱贫的有效策略,因此人们应该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实现产业扶贫的加快发展。要想推进我国产业脱贫就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科技来助力产业扶贫,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长远之计,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考察时也提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本文就陆良县农村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农村产业扶贫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澄清了民族地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旅游精准扶贫道路之后,较为深入的阐释了民族地区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具体机制,并提出"市场+产业"是构建减贫脱贫长效机制基本逻辑,以及政府在构建这种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恭城瑶族自治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对两个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和比较,并指出了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花垣县以十八洞村为试点,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扶贫之路,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花垣县的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传统"种养加"特色产业模式、现代乡村旅游模式、"X"扶贫方式,这些扶贫模式在花垣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新的扶贫攻坚阶段,存在可持续发展思维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突出的弱点,需要从选择精准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营能力等方面加强特色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它的核心是把贫困户植入产业链条之中,围绕某种资源、产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在深入调研S省T区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及产业脱贫成效等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该文系统分析了T区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该区制定产业扶贫政策以及落实扶贫措施提供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5.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各级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武定县委、政府始终把培育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全县产业扶贫现状入手,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台前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出了"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脱贫途径,打造与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于一体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兴塘村是国家级贫困县茶陵县严塘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村,严塘镇是株洲市委明确规划建设的"生态园林小镇",依托特色城镇建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搞好中心村的的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贫困及产业扶贫相关理论,以严塘镇兴塘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及其政策实施,并就其产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驻村扶贫队一年来对兴塘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思考,寻求适宜严塘镇兴塘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为更好开展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石门县将推动茶叶发展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带动45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0多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湖南省茶叶十大精准脱贫先进县"。1.立足县情巧布局,扩大茶叶扶贫产业覆盖面近年来,石门县立足县情巧布局,坚持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的生态有机茶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中国名优绿茶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成 《甘肃农业》2019,(6):51-53
在全县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笔者针对秦安县产业扶贫带贫深入各个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产业扶贫带贫“十大模式”。“十大模式”为今后同类地区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攸县县委、县政府突出产业扶贫地位,积极为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牵线搭桥,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落实就业、股份合作、同业带动、委托帮扶等方式增收脱贫。攸县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共培育出县级产业扶贫基地5家、镇级产业扶贫基地17家、村级产业扶贫基地269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帮扶"的工作目标。1.聚力提升产业扶贫效益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