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当地秸秆资源——桑枝杆栽培大杯蕈,并按适当比例添加大麦虫沙,分3组配方进行大杯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15%的大麦虫沙配方中所栽培的大杯蕈,其生物学效率最高,达88.5%,比不添加大麦虫沙的增产52.1%,同时其茵丝生长速率和长势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硒溶液处理研究绿豆芽对硒的耐受能力,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富硒绿豆芽的生产条件.结果表明:绿豆芽对硒最大耐受能力为60 mg/L(毫克/升),富硒绿豆芽的最佳生产条件为硒溶液的浓度为20 mgSe/L;浸泡温度为35℃,浸种6 h(小时);发芽温度为26℃,发芽7 d(天).  相似文献   

3.
不同形态硒对韭菜吸收富集及土壤累积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塑料大棚试验,研究了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韭菜富集硒以及土壤累积硒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蔬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韭菜出苗前向土壤中分别施加亚硒酸钠为Se100、200和400 g·hm~(-2)时,韭菜可食部位硒含量为0.008~0.128 mg·kg~(-1) FW;分别施加硒酸钠为Se 100和200 g·hm~(-2)时,韭菜可食部位硒含量为0.067~0.441 mg·kg-1 FW。按照陕西富硒食品标准(DB61/T556-2012)中新鲜蔬菜硒的含量指标(0.02~0.1 mg·kg~(-1)),亚硒酸钠施用量为Se 200 g·hm~(-2)或硒酸钠施用量为Se 100 g·hm~(-2)时可满足韭菜1个生产季的富硒生产需求。施入土壤中的硒酸钠通过韭菜吸收的回收率约为10%,而亚硒酸钠的吸收回收率不足3%。对韭菜施用硒酸钠的富硒效果比亚硒酸钠的好,亚硒酸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绝大部分残留于较浅的表层土壤中,而硒酸钠移动性较强,更容易在土壤中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4.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为富硒载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红色纳米硒对黑木耳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黑木耳的富硒能力。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硒浓度为10 mg·kg~(-1)~50 mg·kg~(-1)时,黑木耳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中的总硒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于硒浓度为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达到最大;当硒浓度高于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降低。黑木耳子实体中硒含量分析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强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且子实体中硒含量与硒加入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夏黑’葡萄富硒效应,为开展广西富硒土壤原位种植富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在富硒土壤中,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以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为自变量,以试验结果中葡萄硒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为因变量,设7个处理(处理1~处理6),经回归分析明确试验因素对葡萄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优选生产优质富硒‘夏黑’葡萄的外源物质施用量。结果表明:在富硒土壤中,当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4种试验因素对应值为366.67 kg/hm~2,33.33 kg/hm~2,33.33 kg/hm~2,366.67 kg/hm~2,葡萄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6%;当复混肥、AM菌、腐殖酸、氨基酸四试验因素对应值为110 kg/hm~2,166.67 kg/hm~2,166.67kg/hm~2和130kg/hm~2,葡萄最高硒含量为12.75μg/kg。综上所述,富硒土壤原位富硒作物栽培需根据土壤的条件、栽培品种进行探索不同的富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大杯蕈菌丝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情况。方法:以大杯蕈CTM-1菌株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观察菌落长势,以菌丝生长指数为指标,研究11种碳源、10种氮源对大杯蕈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大杯蕈的碳源谱较宽,在11种碳源中,最适碳源为果糖,其菌丝长势浓密,菌丝生长速率为3.63 mm/d,菌丝生长指数为18.13;在10种供试氮源中,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其菌丝生长速率为3.41 mm/d,菌丝生长指数为17.04;磷酸二氢铵次之,其菌丝生长指数为14.66。结论:大杯蕈菌丝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大杯蕈孢子为试材,采用平板涂布法,对影响其孢子萌发的培养基、温度、酸碱度(pH)、金属离子、三十烷醇浓度及光照条件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大杯蕈遗传育种中单孢菌株的获得提供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大杯蕈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使用20%马铃薯+2%蛋白胨固体培养基、20%马铃薯+2%可溶性淀粉固体培养基或2%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最适萌发温度为30℃;最适酸碱度为pH 5~6;最适金属离子为ZnSO4;最适三十烷醇浓度为0.050 mg·(100mL)-1;黑暗条件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硒浓度、温度、pH值和栽培方式下豆瓣菜对硒富集能力的影响,采用原子荧光法对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硒浓度增加,豆瓣菜对硒的富集量增加;温度升高时,中等浓度硒添加量的豆瓣菜富硒能力更强,当添加浓度继续升高时,则低温度下豆瓣菜富硒能力比高温的强;pH值由6增加至7时,豆瓣菜的富硒能力减弱;不同栽培方式对豆瓣菜的富集能力影响较大,在添加相同浓度的硒溶液时,水培豆瓣菜的富硒量远超土培的豆瓣菜。  相似文献   

9.
富有机质土壤栽培方式是提高大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重要方式。富有机质土壤栽培的大白菜与普通田园土壤栽培相比,不但能够明显降低大白菜硝酸盐的含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其粗蛋白、干物质、总糖等营养物质,大大提高了大白菜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陆王仙桃、冬枣和北农3号草莓为试材,用0.5、1.0、2.5、5.0、10 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发现桃在新梢停长期对硒的吸收达最高峰,枣则除了在展叶期硒的吸收较大外,在果实膨大后期也表现为逐渐积累的现象,说明枣的最佳施硒时期为展叶期和果实膨大期,草莓在展叶期和盛花期对硒的吸收能力最强。在3种试材中,草莓富集硒的能力最强,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5.0 mg.L-1;其次为枣,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10.0 mg.L-1;最差为桃,其最佳叶面喷施浓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贵州油菜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4个生育时期(苗期、抽薹期、花期和收获期)耕作层表层(0~20cm)根区土壤以及油菜植株为试材,测定各生育时期土壤及油菜各器官重金属(Cr、Cd、Pb、Cu、Zn)含量,研究了油菜各生育时期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情况,以期分析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油菜各生育时期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各异。总体而言,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Cd,对Cr富集能力最弱;油菜对Zn、Cd和Cu的富集能力均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趋势,花期富集能力最强;各生育时期叶、根和茎是Zn和Cd主要富集器官,除了茎,其它器官对Cu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Pb在苗期和抽薹期主要富集在油菜根系,花期和收获期被转运至花和籽;花期Cr被富集在茎和花,其它生育时期Cr主要被富集在根系;对比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发现除Pb以外,油菜籽中其它重金属均未超标,有关籽粒中重金属的安全性尚需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缺硒地区施用富硒肥料对贡柑产量、品质及保鲜期的影响,提高贡柑硒含量和果实品质,设置3组试验,分别为对照组(施入清水)、试验组1(施硒肥2次)、试验组2(施硒肥3次),检测德庆皇帝柑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果实横径、单果质量、果树产量、硒含量、腐烂病发病率及失水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施入清水和施硒肥2次,施硒肥3次更符合富硒农产品水果类硒含量标准,且产量、品质与保鲜期参数均有所提高。因此,在缺硒地区,喷施富硒肥料,能够显著提高贡柑产量、品质、风味、品质,延长保鲜期。  相似文献   

13.
唐敏  张欣  王美仙 《北方园艺》2019,(13):87-93
采集北京四环路道路两侧绿地中10种花灌木一二年生枝条、叶片和其根系土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其中Cd、Pb、Zn、Cu的含量,评价分析园林常用绿化灌木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以期为园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同一花灌木中重金属含量基本表现为Zn>Cu>Pb>Cd;Cd、Cu富集含量在同一花灌木器官中表现为叶>枝,而Pb、Zn富集含量多数植物表现为枝>叶;花灌木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Zn的平均富集系数较高,为0.50;对Cd、Pb、Cu的平均富集系数较低且相近,小于0.25。通过差异性分析,木槿、月季、紫丁香、珍珠梅分别对Cd、Pb、Zn、Cu的单一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其它花灌木(P<0.05);从综合富集系数来看,紫丁香对Cd、Pb、Zn、Cu的综合富集能力最强。该研究结果为北京道路绿地及其它场地污染治理、景观建设的植物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中平 《长江蔬菜》2011,(12):51-53
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以普通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以由腐熟油菜秆、腐熟小麦秆、腐熟羊粪和洁净土壤配制成的有机土壤中番茄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土壤栽培的番茄生长势好,株高与茎粗均显著优于普通土壤,其营养品质如总糖、番茄红素含量明显优于普通土壤栽培的,而有害物硝酸盐含量低于土壤栽培的.因此番茄有机...  相似文献   

15.
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0.07~1.47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0.22 mg·kg-1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栽培5000株时,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鲜蕾产量总体表现是单垄栽培﹥宽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增加宽行距、缩小窄行距,等行距栽培增大行距、缩小株距,黄花菜生长势均较好,鲜蕾产量高。建议利用田边地界单垄栽培黄花菜或采用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株距0.17 m的宽窄行集中连片栽培。  相似文献   

18.
受气候变化影响,赣南柑桔作物受非生物逆境逐渐加重,主要包括冬季低温和夏秋季节的高温、干旱。另外,柚类果树幼龄期长,进入结果期晚。本研究针对赣南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采用地布覆盖栽培试验,研究显示,覆盖地布可达到较好的保温、保水效果,使柚树幼苗期生长量明显增大,促进其提前进入丰产。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厚皮甜瓜果肉有机硒含量在0.010.05 mg·kg-1范围内,使厚皮甜瓜有效富硒,品质改善,产量提高。采用盆栽土壤施硒的方法,依据硒在其他作物上的土壤施用量,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甜瓜课题培育的‘M-135’厚皮甜瓜为试验材料,蛋氨酸硒作为硒源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试验站进行了预试验,以不施硒为CK,设置了3个土壤施硒浓度,S1 5 mg·kg-1、S2 10 mg·kg-1和S3 15 mg·kg-1,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得各处理甜瓜果肉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0033 mg·kg-1、0.0114 mg·kg-1、0.0287 mg·kg-1和0.0472 mg·kg-1,与CK相比S1、S2、S3果肉硒含量分别提高了2倍、8倍和13倍,满足富硒要求。在此基础上,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对施硒浓度的上限和下限稍微进行了调整,即设置土壤施硒浓度分别为:CK 0 mg·kg-1、T1 4 mg·kg-1、T2 10 mg·kg-1和T3 16 mg·kg-1,研究了土壤施硒对厚皮甜瓜生理特性、果实品质及各组织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皮甜瓜生理特性方面,施硒处理的厚皮甜瓜叶片中色素的含量和叶片光合性能均高于CK,T1和T2的增幅显著高于T3;T1、T2和T3的生长势均高于CK;在果实品质方面,施硒处理的各项指标均比CK有所提高,其中T2的各项指标增幅显著,与CK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49.89%、23.55%、24.56%和67.32%;尽管厚皮甜瓜果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未超标,但施硒之后,厚皮甜瓜果肉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均表现为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中T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蛋氨酸硒处理的厚皮甜瓜各组织的硒含量较CK均显著提高,同一组织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处理不同组织之间的硒含差异显著,CK的各组织的总硒含量表现为:生殖器官硒含量高于营养器官的,种子的硒含量最高,T1表现为:根>种子>果肉>果皮>茎>叶和叶柄,T2表现为:根>种子>叶柄和果肉>果皮>茎>叶,而T3的则表现为:种子>根>叶柄>果肉>果皮>叶>茎,其中T2、T3处理叶柄的硒含量显著提高,除根系和叶柄外,同一处理的其他组织均表现为生殖器官硒含量高于营养器官;果肉中无机硒的含量也显著增加,比较有机硒百分比,T2比CK明显提高、T3与CK差异不显著,T1有所降低,试验中T3的总硒和有机硒的含量均大于0.05 mg·kg-1,T1的有机硒含量为0.0096 mg·kg-1低于0.010 mg·kg-1。综合各因素指标,低浓度硒处理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性能,有利于提高厚皮甜瓜的生长势;蛋氨酸硒在改善厚皮甜瓜营养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果肉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施硒改变了厚皮甜瓜各组织的硒含量的分布,施硒后硒在种子中富集表现的更明显,高浓度硒处理的叶柄中的硒含量显著提高,说明叶柄对硒浓度高低反应较为敏感;由于T1未达到富硒要求,而T3硒含量超标,因此,土壤施硒浓度应为50.05 mg·kg-1范围内,使厚皮甜瓜有效富硒,品质改善,产量提高。采用盆栽土壤施硒的方法,依据硒在其他作物上的土壤施用量,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甜瓜课题培育的‘M-135’厚皮甜瓜为试验材料,蛋氨酸硒作为硒源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试验站进行了预试验,以不施硒为CK,设置了3个土壤施硒浓度,S1 5 mg·kg-1、S2 10 mg·kg-1和S3 15 mg·kg-1,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得各处理甜瓜果肉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0033 mg·kg-1、0.0114 mg·kg-1、0.0287 mg·kg-1和0.0472 mg·kg-1,与CK相比S1、S2、S3果肉硒含量分别提高了2倍、8倍和13倍,满足富硒要求。在此基础上,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基地,对施硒浓度的上限和下限稍微进行了调整,即设置土壤施硒浓度分别为:CK 0 mg·kg-1、T1 4 mg·kg-1、T2 10 mg·kg-1和T3 16 mg·kg-1,研究了土壤施硒对厚皮甜瓜生理特性、果实品质及各组织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皮甜瓜生理特性方面,施硒处理的厚皮甜瓜叶片中色素的含量和叶片光合性能均高于CK,T1和T2的增幅显著高于T3;T1、T2和T3的生长势均高于CK;在果实品质方面,施硒处理的各项指标均比CK有所提高,其中T2的各项指标增幅显著,与CK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49.89%、23.55%、24.56%和67.32%;尽管厚皮甜瓜果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未超标,但施硒之后,厚皮甜瓜果肉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均表现为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中T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蛋氨酸硒处理的厚皮甜瓜各组织的硒含量较CK均显著提高,同一组织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处理不同组织之间的硒含差异显著,CK的各组织的总硒含量表现为:生殖器官硒含量高于营养器官的,种子的硒含量最高,T1表现为:根>种子>果肉>果皮>茎>叶和叶柄,T2表现为:根>种子>叶柄和果肉>果皮>茎>叶,而T3的则表现为:种子>根>叶柄>果肉>果皮>叶>茎,其中T2、T3处理叶柄的硒含量显著提高,除根系和叶柄外,同一处理的其他组织均表现为生殖器官硒含量高于营养器官;果肉中无机硒的含量也显著增加,比较有机硒百分比,T2比CK明显提高、T3与CK差异不显著,T1有所降低,试验中T3的总硒和有机硒的含量均大于0.05 mg·kg-1,T1的有机硒含量为0.0096 mg·kg-1低于0.010 mg·kg-1。综合各因素指标,低浓度硒处理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性能,有利于提高厚皮甜瓜的生长势;蛋氨酸硒在改善厚皮甜瓜营养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果肉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施硒改变了厚皮甜瓜各组织的硒含量的分布,施硒后硒在种子中富集表现的更明显,高浓度硒处理的叶柄中的硒含量显著提高,说明叶柄对硒浓度高低反应较为敏感;由于T1未达到富硒要求,而T3硒含量超标,因此,土壤施硒浓度应为515 mg·kg-1,当施硒浓度为10 mg·kg-1时可以显著的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取河北省保定市周边地区持续重金属污染的原位土壤与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采样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蚯蚓扰动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d、Cu和Zn全量与有效性变化的影响及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主要结果如下,蚯蚓在供试土壤(清洁土与3种原污土)中培养至第14天时,不同供试土壤全量Cd、Cu和Zn含量较培养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全量Cd含量分别降低了40.48%、9.90%、0.89%和6.15%;土壤全量Cu含量分别降低了3.16%、8.16%、4.34%和7.74%;土壤全量Zn含量分别下降了2.27%、3.53%、3.34%和4.84%。供试土壤DTPA-Cd、DTPA-Cu和DTPA-Zn含量较培养前呈升高趋势,DTPA-Cd含量分别增加了29.41%、16.54%、14.33%和0.51%;DTPA-Cu含量分别增加了10.51%、1.26%、12.28%和5.30%;DTPA-Zn含量分别增加了44.99%、9.62%、7.97%和0.18%。另外,不同污染土壤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Cd、Cu和Zn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蚯蚓对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