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愁的力量     
<正>风筝的引线不是牵绊,它透露出驾驭风的秘密。乡愁不只是哀怨和惆怅,它孕育着向善向上的力量春节渐行渐远,回家过年又重回工作岗位的人们,心头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也释然了许多。那村边的小河,那撩人的乡音,那亲切的脸庞,又一次沉淀心底,期待下一次重逢。乡愁是什么?对农村长大的青年人,是魂牵梦绕的村庄寨屯,是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婶,是玉米糊糊咸菜腊肉,是记忆里金子般的童年,一股脑儿化作了引线,牵住了风筝般远行的游子。不过,乡愁又不全是这些。  相似文献   

2.
<正>休闲乡村游,亟须增添文化味。并不是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并让游客留下来,还需要挖掘其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综合吸引力。休闲乡村要产生吸引力,还需要有乡愁。休闲乡村的原住民、农田、水系就像自然保护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体,是活态的文化景观遗产。在古村落,建筑和人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这些都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金抱 《福建农业》2014,(1):22-27
<正>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顺应了世情人心,对承继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保根护源,功莫大焉。"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城镇化呢?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记者:"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刘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乡愁"一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  相似文献   

4.
<正>三农问题,我不专业,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依然是在城市流浪20多年的一介农民。岁月流逝,我的农村和农民的情怀越来越浓,但是,我的乡愁却越来越淡,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乡愁被严重污染了。我讲三农问题,不是探讨学术,而是用我的良心,诉说我的困惑和伤感。是的,这几年回农村的老家,都要伤感一次,带着隔膜和大大的问号,到城市  相似文献   

5.
乡愁的味道     
乡愁是什么?它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弯浅浅的海峡.而乡愁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烙印在记忆中的味道,每当思乡时,那一缕香味便萦绕舌尖.若具体的说这香味是什么,那我觉得它应该是爸爸做的菜.也许它是小鸡炖蘑菇,是排骨炖粉条,抑或是酸菜馅的饺子.无论是哪一种的味道,它都饱含着父母浓浓的爱,和我这思乡人的愁绪.  相似文献   

6.
记住乡愁     
<正>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农民家的"小鱼塘、小荷塘、小菱塘"……乡愁就是乡情、乡韵、乡恋,就是民风、民俗、民情,就是以农耕、农时、农具、农人为主体的农耕民俗文化。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再加上现今现代化的元素,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近一百多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中国的农耕文化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城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吞并了城郊的村庄,产生了大量的"城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的勤劳是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 从文化批判和现代性建构角度看,农民经常被视为落后和消极的力量。陈独秀、晏阳初等人都曾指出中国农民身上愚昧狭隘、眼光短浅的顽疾,这些都被认为是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这样从精英的视角去评价农民,至多是抓住了真理的一面,而不是真理本身。  相似文献   

8.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形象概括。只有理解“乡愁”、留下“记忆”,才能有助于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而不是建设另一个“田间的城市”。因此,从乡土元素、乡土材料、乡土符号、乡土质感、乡土记忆等多个方面解读和理解乡土景观特性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业界也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探讨如何在城乡协同发展中保持和发扬乡村景观的乡土性。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北京农业》2014,(1):1-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乡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城市的珍贵养分,记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有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10.
正城镇化,英文是urbanization,译成中文,应是城市化。由于中国的建制镇也是城市化地区,所以,用城镇化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在国外,镇的英文是town,也有用city的,聚集人口少的city与town没有区别。美国文化遗产的词典对"乡土"的定义是:乡土是关于某一特定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风格。"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和将来时,它更为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激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日本、韩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和日本、韩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起源、发展道路和结构形式都不同,所以体系的整体运行模式也不相同。而且,中国和日本、韩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差异,不是简单的因为处于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是总体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待农观念上的差异。但在以农协为代表的日本和韩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所遵循的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农民进出自由、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现代企业模式运行、政府扶持等普遍性原则,也是中国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应该遵循或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乡愁如歌     
正乡愁,这个十分感性而略带忧伤的名词,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之中,唤起人们对正在消失的乡村景观及其文化特色的重视。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的一段话,的确令人深思:"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义而言,乡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情感,是刻印在美  相似文献   

13.
正"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一个个村落,承载着中国人绵长的情思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环保真空     
谢涛 《百姓》2006,(3):4-4
免除农业税和各项杂费,全国叫好声一浪接过一浪,毫无疑问,此乃一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重大决策。它从合法性上斩断了压在中国农民头上数千年的“苛捐杂税”,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的全新时代,农村发展步入快车道。然而,任何政策都不是万能的,机遇到来的同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新技术》2022,(1):70-71
<正>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活动就不断增多,农民以转租、入股等多种形式,把自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土地流转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流转双方都是完全自愿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强迫或者是阻碍有承包权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当然也不能强迫和阻碍企业或个人去承包流转农民的土地。并且,土地流转的方式、年限、租金数额等都是由承租双方自由商定,完全公平,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阻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的乡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亮点一:缩小城乡差距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些年,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  相似文献   

18.
提起藏红花,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珍贵药材,但如今这些花却在峄城盛放。精心培育它们的不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而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孔村居委会的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19.
<正>"任何荣誉都不是我的追求,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就要把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很好的写在大地上。一个人如能倾尽毕生精力把喜欢的事做好,把他的科研成果变成农民嘱托的粒粒种子、植根沃土、报效祖国,让每一个农民都有一个爽心的微笑,享受丰收的喜悦与快乐,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更是我开心的时刻。"这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作物学会和河南省小麦研究会  相似文献   

20.
大山之子     
全国重点扶贫单位枣庄市山亭区坐落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在其东南部有个大峪村,曾一度因贫困闻名全市,而今,它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样板,谈及这些,村民们都说:“俺们的带头人张士玉功不可没。” 磨难是最好的“大学” 张士玉,一个土得“掉渣”的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山套里。张士玉童年时,家境十分贫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