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高海拔地区(2400m)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变化与葡萄枝条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日灼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月平均温度和枝条生长量变化均呈近似"M"形变化,在7月份均有一个高峰值,分别为17.9℃和55.8cm;日平均温度和开花数变化均呈倒"V"形变化,在始花后第4d均有一个高峰值,分别为21.0℃和25.0朵;周平均温度和日灼率变化均呈拱形变化,在始发后35d均有一个高峰值,分别为29.0℃和6.3%;时平均温度变化和日灼率变化均呈倒"V"形变化,在每日13点均有一个高峰值,分别为33.9℃和12.3%。温度变化同枝条生长量、开花数和日灼发生率呈正相关,同果实生长量相关性较小。温度峰值期是葡萄枝条生长、开花和日灼发生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管理,及时调控。  相似文献   

2.
温度与番茄果实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永强  景元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1-11832
[目的]了解温度对番茄果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无限生长型"合作209"为供试品种,在温室大棚内研究了番茄果实的生长曲线和温度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番茄果实的生长呈单"S"形曲线,满足慢-快-慢的生长节奏;果实生长速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花后两周左右,为0.4cm/d。日最高温度在30~38℃时,番茄生长相对较快。番茄果实的生长速率较大值都出现在日平均温度22~26℃时。番茄生长范围内的日最低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不是决定番茄果实的生长速率的主要因子,瞬时日高温不能决定果实的日生长量。[结论]番茄生长范围内的温度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大;日平均温度22~26℃是果实发育较快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温克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改进其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栽培管理水平,于开花后第7天开始至果实完全成熟期间每隔7d对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温克葡萄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均呈明显的双"S"曲线,即果实单果重在开花后7~35d和105~119d分别有1个快速增长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开花后14~28d和63~119d分别有1个增长高峰。建议生产上在开花后7~35d和开花后105~119d时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大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及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良式"V"形篱架栽培模式.调查改良式"V"形篱架设施栽培模式下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并与常规直立篱架栽培条件下的产昔和品质进行对比.调查结果表明:相对直立篱架栽培形式,供试葡萄品种京秀、无核白鸡心和红地球的单粒重、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着色率均有较大的提高,而果实日灼率显著下降.葡萄设施生产过程中采用改良式"V"形篱架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砧木苹果树水势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不同砧木红星、金冠苹果树枝条、叶片、果实水势日变化 ,结果表明 :各器官水势日变化趋势一致 ,均呈“V”型曲线变化。温度、大气湿度、辐射照度对苹果树水势日变化有显著影响 ,土壤含水量对苹果树枝条水势日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较4种不同类型果袋内的温湿度变化以及微域环境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变化呈相同趋势,白色无纺布袋内温度最高,外黄内黑复合袋内温度最低。不同果袋内湿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源丰白色木浆袋内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果袋。与报纸袋相比,其他3种果袋均降低了葡萄单穗质量,源丰白色木浆袋与报纸袋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实着色指数,其中用白色无纺布袋果实着色指数最高。套用源丰白色木浆纸袋果实日灼最严重,报纸和白色无纺布果实日灼最轻。源丰白色木浆袋和白色无纺布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套白色无纺布果实酸含量最低,套用外黄内黑复合袋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对葡萄(Vitis L.)枝条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以抗寒山葡萄左优红(V.amurensis Rupr.cv.Zuoyouhong)与不抗寒欧洲葡萄赤霞珠(V.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枝条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温度(25、5、-5、-15℃)对葡萄枝条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枝条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总酚含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且2种葡萄之间存在差异;纤维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木质素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经过低温处理后酶活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际光环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自根苗‘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在地面铺设园艺地布和种植马齿苋,果实着色期测定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环境和叶片光合特性,果实成熟时测定果皮着色和果实品质。【结果】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照强度随时间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生草的叶幕透射光强略高于对照且时间提前,园艺地布和生草栽培的地面反射辐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且时间提前;果际处紫外、紫光、蓝光、蓝绿光、绿光、黄绿光、黄光、黄红、红光和远红外2随时间日变化呈“V”型,远红光呈倒“V”型;光谱有2个吸收高峰,第一个吸收高峰在746.7 nm处,第二个吸收高峰在773 nm处,且果际处第二个光谱吸收值高于第一个吸收高峰;生草覆盖的远红外2、绿光、蓝绿光和黄光的比例发生改变。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生草栽培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园艺地布覆盖降低了果粒质量,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6.84%,与对照间无差异;生草栽培可以提高果粒质量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降低5.08%,和对照无差异。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的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均...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几种无核葡萄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低温处理4个无核葡萄品种和中国野生葡萄山葡萄。结果表明,经过5℃、0℃、-20℃温度,波尔莱特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8.65%上升到42.68%,增加了48.97%,电解质渗出率最高,抗寒性最弱;其次是无核白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6.61%上升到31.65%,增加了18.94%,电解质渗出率高,抗寒性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低温处理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在-40℃低温下,各葡萄品种枝条组织的细胞膜遭受的损伤较大。4种无核葡萄品种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值均超过50%,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也达到了最高,不同品种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施葡萄小气候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对南京市浦口区盘城现代农业园开展葡萄大棚小气候观测分析,以研究设施葡萄大棚内小气候变化规律,更好地为开展葡萄农业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棚内日平均气温较棚外高3.5℃左右;棚内日平均湿度与棚外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立的预测模型冬、春、夏季日均气温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0、0.580、0.432℃,日均湿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3.12%、1.30%;棚内日平均温度、湿度和棚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日平均湿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贝达、巨峰、LN33、520A、少毛变叶葡萄191(LDP-191)和少毛变叶葡萄294(LDP-294)为砧木,以藤稔、红地球为接穗;通过观察测定多种嫁接组合品种的伤流液情况、枝条萌芽率、叶面积、果实生长量,分析比较嫁接对葡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少毛变叶191为砧木藤稔葡萄嫁接苗、少毛变叶294为砧木红地球葡萄嫁接苗的伤流液数量、枝条萌芽率、叶面积和果实生长量分别显著高于藤稔、红地球自根苗,对葡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贝达、巨峰、LN33、520A为砧木的其它砧-穗组合,多方面的影响均不显著,巨峰和520A两砧木出现叶片黄化、萌芽率低,影响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25.0℃,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和28.1℃;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和30℃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方式,为促进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通过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弥雾调控下葡萄园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在葡萄果实品质表现上,WP1、WP2、WP3和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0.2%、21.5%、21%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8.26%、19.1%、18.33%和17.51%,总酸含量分别为4.1、4.0、4.4和6.4 g/L,Vc含量分别为2.51、2.83、2.77、2.11μg/g,同时,果粒重分别比CK处理高0.22、0.26、0.25 g。【结论】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最大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 h,当夜晚平均湿度值为46.2%~51.1%时,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并可以用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1西瓜座瓜率低的原因 1.1花期气温不适 西瓜开花坐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日平均温度20~21℃.在气温超过35℃的高温下,花粉粒的机能下降,如遇到40℃高温达2h时,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显著下降,引起受精障碍,这样落花就多,即使结果也多是畸形.当子房发育及开花期气温低于18℃时,形成的果实多数呈扁圆形或畸形,皮厚、空心、含糖量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种设施内环境温度对红地球葡萄枝条萌芽前期和需热量的影响,进而挑选出适宜设施内应用的需热量模型。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以下简称T25)和(20±1)℃/(15±1)℃(昼/夜)(以下简称T20)和常温处理(日光温室土壤平均温度15℃,塑料大棚土壤平均温度7℃,以下简称CK)3个温度梯度,采用6种需热量模型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值进行估算。(1)在葡萄枝条萌芽前期2种设施内均存在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不协调现象,尤其在塑料大棚中表现更为明显。(2)2种设施内T25处理萌芽前期最短且需热量值最小;T20处理次之;对照萌芽前期最长,需热量值最大。(3)在同一设施内,地温不同需热量值不同,采用6种模型需热量值变化都随地温升高而减少;在不同设施内需热量值不同,相同地温下塑料大棚内需热量值均大于日光温室。(4)通过比较6种需热量模型的变异系数,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的变异系数最小,比较稳定;2种设施内对照的6种需热量值无量纲化后综合比较,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在2种设施内均没有差异。红地球葡萄枝条萌芽前期土壤(25±1)℃较(20±1)℃适宜,在试验设计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红地球葡萄需热量值越小;以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设施葡萄需热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张泽民  吕昌河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1):2135-2149
【目的】 准确评估青藏高原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为合理开发地区农业资源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数据资料,在对WOFOST模型进行参数校验的基础上,利用青藏高原113个气象台站1958—2017年的逐日气候数据,逐年模拟了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并进行空间分析,然后利用Theil-Sen Median 坡度、Pearson相关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等方法,统计分析了不同积温条件下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化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 1958—2017年,青藏高原各个气象台站春小麦的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在3.20—8.68 t·hm-2之间,其中5—9月多年平均活动积温在1 600—3 400℃·d区间的潜力相对较高,并且呈轻微上升态势,主要分布在西藏“一江两河”、青海“河湟谷地”、四川甘孜州北部等,而<1 600℃·d和>3 400℃·d区间的生产潜力相对较低,且分别呈显著上升和下降态势(P<0.01)。青藏高原作物生长季的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并且最低温度的上升速率高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太阳辐射则均呈下降趋势(P<0.01),下降速率分别为0.08℃·(10a)-1和8.96 MJ·m-2·(10a)-1。不同积温区间,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积温的增加,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的上升速率均呈下降态势,日较差的下降速率也呈减小态势,而太阳辐射的下降速率则为增加态势。青藏高原及各个积温区间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积温区间从<1 600℃·d到>3 400℃·d,生产潜力对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响应程度逐渐下降,且对最低温度的响应由正向变为负向,与日较差和太阳辐射的正相关性程度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态势。在<1 600℃·d积温区间,平均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变化的关键因素,平均温度每升高1℃,光温生产潜力可增加885.71 kg·hm-2P<0.01);而在1 600—3 400℃·d区间,太阳辐射变化对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化起决定作用,太阳辐射每升高1 MJ·m-2,生产潜力可增加3.42 kg·hm-2P<0.01);而在>3 400℃·d区间,日最低温度和太阳辐射每升高1℃和1 MJ·m-2,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可分别下降和升高398.65和3.07 kg·hm-2P<0.01)。【结论】 青藏高原不同积温区间的春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及其对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不同积温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潜力水平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区域春小麦布局和增产潜力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克瑞森葡萄的生长特点,设置了地埋式滴灌、交替式滴灌和常规滴灌三种不同的滴灌方式,调查全年的灌水及施肥量,枝条生长量、葡萄果实的品质及枝条成熟情况,明确不同滴管方式对克瑞森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葡萄地上干物质量包括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可通过 实测产量得到,而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则较难测得。本研究用模型模拟来获得葡萄枝条干物 质量,通过使用Logistic修正模型、Richards模型、Hoerl模型、蒸汽压模型和高斯模型来 模拟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累积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优选出 Logistic修正模型来描述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地上干物质生长 量最大为目标,在不包含埋墩水的情况下,得到葡萄的适宜灌溉定额为430~490 m3·667 m-2。  相似文献   

19.
以‘红阳’‘金阳’2个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不同高温及持续时间,统计果实日灼斑发生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活性生理生化指标,探讨猕猴桃果实对高温日灼病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 000μmol·m~(-2)·s~(-1)高强光下‘金阳’和‘红阳’的阈值温度均为35℃,但‘红阳’果实表皮日灼比‘金阳’延迟2 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温度及持续时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金阳’在30℃(2 h)+35℃(2 h)处理下的日灼斑发生率、MDA含量和SOD活性下均小于35℃(4 h)热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期下降;一定范围内逐渐升温锻炼对猕猴桃果实提高高温适应能力有一定作用,并且不同品种间高温抗氧化反应敏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酒石酸是葡萄酒酸度的主要贡献者,因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升温快、有效积温高且无霜期短,使得葡萄果实中酒石酸降解过快,为探究酒石酸的主要降解时期,在甘肃武威以‘贵人香’为试验材料,分析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太阳辐射、地温等的变化对葡萄浆果速长期-成熟期果实中酒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贵人香’葡萄在浆果速长期-转色期-成熟期的酒石酸含量先降低后缓慢上升,在转色期其含量急剧降低,从14.67降至6.59 mg·g-1;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照日累计时数、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5 cm地温、日平均10 cm地温、日平均15 cm地温、日平均20 cm地温是影响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含量的关键因子。‘贵人香’果实中酒石酸的昼夜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速长期和转色期,1个昼夜中酒石酸含量在13∶00达峰值,在果实成熟期,其含量在21∶00达峰值,在果实昼夜生长发育时,酒石酸的降解时间主要在13∶00至次日凌晨1∶00,相关性分析表明,酒石酸昼夜变化与空气温度、日平均5 cm地温、日平均10 cm地温、日平均15 cm地温、日平均20 cm地温、日平均40 cm地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