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对15个稳定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所组配的杂交组合棒三叶性状、叶面积及单株产量调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无论是自交系还是杂交种,棒三叶中下位叶最长、上位叶最宽,棒三叶叶面积大小差异不大.亲本与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8**r♂=0.990**;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与单株产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96**;6对正反交组合中,母本棒三叶叶面积大的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大,产量高;反交杂交组合棒三叶叶面积偏小,产量偏低.在组配组合时,棒三叶叶面积大的作母本,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1,他引:68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711、中单9409、CX-649、CX-712、CX-777、CX751等。经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千粒重(r=0.5411*),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4767),出籽率(r=0.4067)和穗长(r=0.14)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8222**,(r=0.7606**)、穗长与行粒数(r=0.706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对硫酸盐(Na235SO4)亲和性(Km)的配合力。结果表明:m以非加性基因效应较重要,Km与产量间有密切关系。鉴定出可供五米育种中利用的2个自交系“合二”、“292”及具有更广泛适应性和高产特性的3个杂交组合:5005、5022、5030。  相似文献   

5.
丹玉旅系的选育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玉旅系是旅大红骨类群中主要自交系,其代表自交系旅28、旅9、旅9宽、E28、丹340等由于具有高配合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被全国各育种单位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用丹玉旅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的有59个,累计种植面积达3 400万hm2以上,年最大种植面积529.6万hm2,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重要的种质资源,确立了旅大红骨类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结果表明: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玉米杂交种四单19在西藏林芝和拉萨均可种植,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较高;在西藏林芝首次进行四单19(吉444×Mo17)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在933 m2土地上生产出95.2 kg杂交种和74.2 kg父本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玉米几个自交系组配高产紧凑型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彪  张启行  兰发盛 《玉米科学》2000,8(3):033-036
以近年育成的部分玉米新自交系和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0078、32和152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高和叶夹角,改善F1的株型结构,可用来组配紧凑型杂交种。698-3和200B既能改善F1的株型,还能改进F1的部分产量结构,用其作亲本有利组配出高产紧凑型杂交种。新选系7613和273能显著改进F1的产量结构,其产量配合力显著高于平均效应,属于高配合力自交系,用其作亲本易配出高产杂交种,但其株型要视另一亲本的株型而定。  相似文献   

8.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37  
本研究采用7个密度,4个施肥水平在地力5100kg/hm2条件下进行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剂量施肥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肥条件下未能引起产量显著下降,供试品种桂单22具有一定的耐肥性。玉米产量开始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产量不显著上升,也不显著下降。高产栽培技术的组配是密度6.0万株/hm2,氮磷钾纯养分315~420kg/hm2,氮磷钾比3∶1∶3。  相似文献   

9.
以引自美国和选自美国血缘的自交系为基础材料,组建玉米辽综群体。采用S1表型选择法、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配合力选择法对玉米辽综群体进行3轮改良,系统评价8个改良群体的育种潜势。结果表明,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群体效果显著,且方便、实用。以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的群体辽综C3-3穗行数增加明显、产量性状GCA水平较高、育种潜力较大。以其为基础群体,运用S1密植选择法结合新种质导入进行后续两轮改良。从不同轮次的改良群体中陆续选育出了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出6个相应的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2.5万hm2。  相似文献   

10.
姜善涛  李忠声  李正强 《玉米科学》2004,12(Z1):026-027
莱早1号系F108和Mt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极早熟玉米一代杂交种.生育期87 d,鲜穗采收期70d,具有抗倒、丰产、抗病、耐低温、优质和适播期长的特点,平均鲜穗产量12 675 kg/hm2,成熟干子粒产量5 32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可作为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春播或夏播。  相似文献   

11.
周芳  史振声  王志斌 《玉米科学》2007,15(2):064-066
以9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5对正反交组合,通过对亲本及杂交当代母本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杂交对母本植株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当代使母本植株的POD、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在去掉杂交果穗后其作用减弱。杂交植株的抗逆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映照  胡昌  陈芳远 《杂交水稻》2003,18(2):19-21,74
利用空间诱变育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分别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杂交组合种植,连续3a观测了同一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配成的各组合和同一组合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表现,并对一些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由这类型亲籼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配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其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度好,且季节间、年度间均表现稳定,特别是部分组合的单产和日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这类粳型亲籼系在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aking the main parents (10 male sterile lines and 10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100 combination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northern China as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s of parental indica-japonica indexe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s of the Cheng's index as well as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ith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traits of hybrid rice were studied. For the parents, the Cheng's index (Chi) ranged from 13.5 to 19.3 and the indica index in SSR markers (ADi) were from 0.12 to 0.38.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ents by Chi wa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at by ADi. The Chi of male parent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hybrid traits than that of female parent, as contrasted to ADi.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PD) in Chi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hybrid traits than that in ADi. The indica-japonica indexes of par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appeared quadratic relationship to hybrid traits with the critical extremum. The direc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of indica-japonica indexes of par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s with hybrid yield traits were on the opposition to those with hybrid grain quality traits. Therefore, the female parent should match the male parent moderately in indica-japonica index to obtain the optimum of hybrid traits, high yield as well as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杂交小麦混合制种新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同比例混合,生产杂交小麦F1代种子。对混合制种条件下不育系的结实率和不育系、恢复系、杂种F1代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以及杂交种的产量构成的调查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按17:3比例混合,其制种结实率及混收种(包含杂交种和恢复系)的产量都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以DH系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为对象,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研究DH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诱导DH系的基础材料决定其诱导后代的类型,DH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符合基因加性效应遗传规律。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快速改良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组配优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新育成的16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为材料,根据11个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马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的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在16个亲本的120个遗传距离中,80%以上小于2;9个恢复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4793, 7个保持系间,除湘香2号B外,平均遗传距离为0.7723。说明现有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较小,尤其是保持系内和恢复系内遗传差异更小。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现有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此外,还对亲本改良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杂交稻亲本改良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杂交稻组合亲本选配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潜力评价及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旅系与2个外杂选系组配的14个组合和对照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分析由旅系组配的组合产量、抗性、农艺性状和考种性状与对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旅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抗性、穗粗和穗长等方面优于对照,但耐密性、抗倒性、封顶性、子粒深度、含水量和出籽率等方面与对照还有差距,且生育期长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恢复系之间配组育成的早熟粳稻品种京光651,在北京区试中增产幅度(>10%)和产量潜力接近当前同熟期的杂交粳稻组合,2000年4月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对一般粳稻不育系均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可作为恢复系配组应用,有可能在早中熟优质高产新组合的选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