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县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连续3年开展"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生产,实现了粮、油双丰收。"稻—稻—油"三熟制生产存在生产季节偏紧、劳动力缺乏、秋冬干旱以及低温影响油菜冬发等障碍因素,可以通过科学选择早中熟品种、合理安排播插期、机械化生产、减灾避灾栽培等配套技术解决。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合丰50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合丰50为材料,分7个播期、5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其品质、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及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合丰50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播期的延迟和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埘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大,而且规律性极强,即随播期的延迟各密度处理合丰50的油份含量下降.不同密度处理对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规律性也不强.合丰50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9日左右,而最适密度为25万株·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3.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石门是一个山区县,旱粮生产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总耕地面积72.4万亩,其中旱土31.4万亩,占43.4%,43个乡镇中,主产旱粮的有23个,占53.5%,一般年景下粮食作物总播面是140万亩,其中旱粮作物播面是80万亩,占57.1%。然而这个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条件并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水路走得不通,旱路走得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特用油料植物播娘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研究,对特用油料植物播娘蒿的植物学和农业生物学特性以及种子油作出初步评价。播娘蒿种子油富含α—亚麻酸,且适应力强,在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的青藏高原和川西草地具有种植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进一步提高我省棉花生产的途径与措施在新的历史时期,稳步发展我省棉花生产,在途径与措施方面应抓好几点:1.棉区应以棉为主,不放松粮、油生产。各主产棉区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要保证稳定发展棉花生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兼顾粮、油、肥生产,做到宣棉则棉,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在冬作物茬口安排上,更要粮、油、肥合理搭配,做到用养结合,以求调节劳力,培肥地力。同时,妥善解决好棉田间、套、插、连的“三争”  相似文献   

7.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4因素通过影响高油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高油大豆的产量.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最大,其中农大15751在5月3日播种,施肥量为300 kg·hm-2,密度为45 ×104plants·hm-2时产量最高,达3788 kg·hm-2.  相似文献   

8.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高油大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播期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17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它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各种脂肪酸含量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省旱粮播种面积1324.2万亩,单产126.3公斤,总产167.2万吨,旱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16.9%和6.35%。播面和总产分别比1978年减少631.3万亩和45.5万吨。  相似文献   

10.
生产简讯     
据郴州地区《粮油生产动态》,今年的粮食生产有几个特点:一是播种面积略有增加,而以旱粮增加较多,现已落实播面474.87万亩,此去年增加4.47万亩,其中旱粮75.92万亩,比去年增加4万亩,可见农民越来越重视旱粮生产,二是杂交稻面积有所扩大,现落实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棉区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油后直播栽培对于推动棉花生产轻简化与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洞庭湖棉区的实践,探索了油茬棉花直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与关键技术———棉种选择、合理翻耕、适时播种、播前除草、科学施肥与加强播后管理等一播全苗的经验,并就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高附加值油饲或油粮兼用作物,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国内外高油玉米的发展概况及云南省高油玉米的选育进程.指出了云南省在开发高油玉米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粮(油)棉争地矛盾历来突出并日趋严重,调整棉田种植模式,提高棉田复种指数,是实现光热水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粮(油)棉双丰收的重要手段。油棉两熟栽培制度因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苏棉2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以鄂抗棉9号为  相似文献   

14.
对双低甘蓝型油菜(NJ5280)与播娘蒿远缘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和品质鉴定,在F3代群体中得到13份黄籽材料,其中有4份黄籽双低高油油菜新种质,其品质符合含油量大于45%、硫苷低于30μmol/g、芥酸小于0.5%的双低高油标准。在F4代群体中又得到24份黄籽材料,其中有8份黄籽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因此,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种的选择,可获得黄籽双低高油油菜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5.
以荣华油6号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4个播期、3种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机直播油菜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当播期为9月30日,密度为22.5万~30万株/hm2时,机直播油菜产量最高;密度过大,播期过早、过迟均会导致减产,但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提高密度可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大柳行公社是个山区,六千户,两万六千人,四万四千亩耕地,其中粮田两万二千亩,花生一万九千多亩。过去,我们对花生生产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因而花生产量上得不快。一九七五年,我们通过贯彻全国棉、油、糖、麻、烟会议精神,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比较好地处理了粮油关系,以粮带油,以油促粮,粮食大发展,花生大增产。粮食亩产达到一千二百二十斤,比上一年增加二百斤;花生亩产四百二十多斤,比上一年增加一百多斤。  相似文献   

17.
大豆高油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气候条件、播期和施肥技术对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黑龙江垦区西部大豆保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州市粮食自给率低及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稳定耕地、粮播面积;提高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科技含量及规模经营粮食生产等对策,以确保福州市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氮肥和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及β—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199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播种期和孕穗期施氮或延迟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份及-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在孕穗期间施用氮肥能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减少含油量,但β-葡聚糖含量对增施氮肥无明显反应。通常,延迟播期可增加蛋白质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含油量,然而,1992年随播期的延迟,蛋白质和油含量有增加趋势,而-葡聚糖含量无明显改变。由于不同年份的试验结果有差异,生长季节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