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漯河市郾城区发生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的重要害虫。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山东发生的是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小麦的花器和麦粒,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轻的造成瘪粒.影响千粒重,重的造成空壳.或使麦粒在麦穗上霉烂。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80%~90%,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山东省1990年发现并扩大危害,我县2002年大发生,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控制为害,但今年又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属双翅目,癭蚊科。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大荔县主要危害的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属毁灭性害虫,由于虫态个体小,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取小麦粒浆液而致使籽粒干瘪,危害隐蔽,虫量大,一旦暴发,产量损失惨重,一般年份可减产10%~30%,重发年份可损失小麦产量40%以上,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属暴发性害虫,其种类主要有麦红吸浆虫(Sil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和麦黄吸浆([Contarinia tritici(Kinby)]虫2种。当地发生的为麦红吸浆虫。它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灌浆的麦粒汁液。危害轻的造成秕粒而减产,危害重的会造成麦粒空壳,甚至霉烂。2005,年郾城全区发生面积1.35万hm^,防治面积1.12万hm^2,挽回粮食损失3276t。  相似文献   

5.
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麦黄吸浆虫与麦红吸浆虫2种,在幼虫时期潜伏在小麦壳内,以麦粒的汁液喂食,导致麦田的大面积瘪粒,进而导致严重减产。本文从小麦吸浆虫的习性出发,分析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并对吸浆虫的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产区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本文介绍了麦红吸浆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上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两种,豫北地区以麦红吸浆虫为主。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该虫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该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30%~40%,重则达70%~80%以上,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对确保小麦丰产稳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杨慧林 《甘肃农业科技》2007,(6):F0003-F0003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俗名麦蛆、红虫等,它有两种,一种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一种叫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Kirby)],在古浪县发生麦红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主要为害小麦,亦可侵害大麦、青稞、燕麦等。此虫以幼虫期吸食麦粒汁液,致使麦粒秕瘦,重者只剩种皮,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收。古浪县1998年发生为害最重,发生面积达15 467 hm2,造成小麦减产1400万kg,以上,绝收面积220 hm2。为减轻该虫为害,确保古浪县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笔者对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亚品 《河北农业》2009,(12):18-19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安平县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科属为双翅目瘿蚊科,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moselana(G6hin)。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小麦吸浆虫个体小,隐蔽性强,防治适期短,防治技术要求高,如不及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麦红吸浆虫幼虫在小麦穗上的分布和危害特点 ,进一步明确 :麦穗上麦红吸浆虫幼虫聚集分布的田间分布格局与虫口密度无关 ;麦红吸浆虫在麦穗上的分布和危害与麦穗大小和受害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就麦穗大小而言 ,以中型穗上虫量最多 ,受害最重 ;大型穗次之 ;小型穗上虫量最少 ,受害最轻。就麦穗受害部位而言 ,以中部虫量最多 ,受害最重 ;下部次之 ;上部虫量最少 ,受害最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麦红吸浆虫幼虫在小麦穗上的分布和危害特点,进一步明确,麦穗上麦红吸浆虫幼虫聚集分布的田间分布格与虫口密度无关;麦红吸浆虫在麦穗上的分布和危害与麦穗大小和受害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就麦穗大小而言,以中型穗上虫量最多,受害最重;大型穗次之;小型穗上虫量最少,受害最轻,就麦穗受害部位而言,以中部虫量最多,受害最重;下部次之;上部虫量最少,受害最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和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  相似文献   

14.
<正>一、小麦吸浆虫的种类与分布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于欧、美、亚洲主产麦国。除美洲只有红吸浆虫外,欧亚大陆是红、黄吸浆虫混发区,亚洲一般以红吸浆虫为主。我国有20多个省市的麦田发生的都是麦红吸浆虫。2006年,遵化市地北头镇的东枣林和西枣林等村的1200多亩麦田发生过小麦吸浆虫,造成减产,有些农户的小麦绝收。经2007~2008年,连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彻底控制其危害 ,近年来我们对鲁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分布特点在鲁山县 ,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于沙河、氵襄河、荡泽河沿河两岸及平原灌区 ,分布区域占全县麦播面积 86 %。综观小麦吸浆虫发生分布特点 ,沙河、荡泽河上游的二郎庙、土门、背孜、赵村等山区乡虽发生较早 ,但危害相对偏轻 ,马楼、张良、董周、辛集、氵襄河、滚子营等沙河、氵襄河、荡泽河中下游地区及平原灌区发生较晚 ,但危害较重。经鉴定 ,鲁山县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为麦红吸浆虫…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危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麦田,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甚至几乎绝收。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立体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范围又有回升趋势,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 mosellana(G6hin)、麦黄吸浆虫为Comtarinia tritci(Kiby)。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世界性害虫。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它的危害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一、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吸浆虫被称为小麦"吸血鬼",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小麦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自2010年以来在当地小麦产区开始发生。下面就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与防治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危害症状吸浆虫主要以幼虫潜伏在小麦穗部颍壳内吸吮麦粒浆液,造成空粒儿或秕粒。受吸浆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和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阿魏酸和单宁含量以抗虫品种科农1006最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晋麦47最高,总黄酮含量以感虫品种西农88最高;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GST1、CarE2和CYP6A1表达水平差异亦明显,GST和CarE活性分别以取食抗虫品种科农1006和陕麦139的最高,CYP450活性以取食感虫品种小偃6号的最高;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在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中均高于取食感虫品种,CYP6A1表达水平在取食抗、感性品种的幼虫中表现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与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单穗虫口和估计损失4个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4个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和CarE活性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YP450活性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3种解毒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分别与其GST和Ca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CYP6A1表达水平与CYP450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阿魏酸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主要次生物质,能够诱导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它们共同作用参与麦红吸浆虫对小麦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适应。  相似文献   

20.
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麦红吸浆虫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吮吸正在灌浆小麦籽粒的汁液而造成危害,造成瘪粒或空壳,在我国主要麦产区一般常造成减产10%~20%,重则减产80%~90%。通过记载麦红吸浆虫的出土时间及出土率,筛选出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从而更好的防治吸浆虫。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应该在抽穗扬花期进行,抽穗早的早治,抽穗晚的晚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