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梨树病害领域本体的构建、推理及完善,本文提出了基于SWRL的梨树病害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梨树病害领域的核心概念集、添加概念的属性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添加概念的实例、表示领域本体四个步骤;此外,还设计了一系列SWRL规则,使用Jess推理引擎,建立了SWRL规则的推理机制,通过推理的方法实现了自动挖掘梨树病害领域本体的隐含关系,从而完善梨树病害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业领域存在的知识表示、推理和重用等问题,将本体理念与技术引入农业领域,并对如何构建枸杞病虫害本体及相应的SWRL规则进行研究。首先对枸杞病虫害知识本体中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知识表示,构建1个可共享、可重用、可扩展的枸杞病虫害领域本体;然后根据枸杞病虫害本体中逻辑关系设计一系列SWRL规则;最后将构建的枸杞病虫害领域本体和SWRL规则放入Jess推理机中进行推理,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病害领域本体的隐含知识,从而完善枸杞病虫害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3.
针对猪病知识特点,采用OWL DL语言构建猪病本体,利用SWRL规则语言的表达能力,定义猪病推理规则,并给出了几种可实现的推理功能,借助Jess推理引擎实现了猪病知识诊断推理。结果表明,将SWRL规则引入猪病本体中,为建立高智能、可共享与复用的猪病知识库和诊断规则库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时空数据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局限性,对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利用亲缘继承关系进行历史回溯查询,根据具体的实际应用,在现有成熟的ARCGIS平台上进行扩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践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进行各种时间、空间和属性的互查;时间因素和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属性信息分开存储管理,便于时空分析,适于进行地理事件与空间对象状态因果关系的推理;减小了数据的存储空间,以及数据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5.
专家系统中的计算机推理技术不能有效的解决推理问题,使得专家系统的智能化推理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语义网中本体和语义推理等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概念定义和概念组织关系,并实现了语义层次上的智能推理识。针对鳜鱼疾病的诊断特点,本文构建了鳜鱼诊断本体与SWRL推理规则,为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建立高智能、可共享与复用的诊断推理规则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状态与事件是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emporal GIS,TGIS)的一对基本概念,目前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侧重于将两个概念相分离,表现为基于状态模型和基于事件模型,无法兼顾两种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状态-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并系统阐述各时空数据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GIS支持下遥感影像精确时空建模及其虚拟现实的理论和方法.描述了自然景观对象的时空表达、精确时空模型单元的基本关系,阐述了基于遥感和GIS的时空模型可视化一般理论,及时空数据库支持下真实景观的影像模拟方法,最后给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重庆合川市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怎系统技术的结合,对重庆合川市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川市的土壤侵蚀状况在侵蚀面积和程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侵蚀具有时空差异大,侵蚀与水、热基本同期,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兰州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发展脉络、研究兰州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以期为准确掌握其开发格局、评估其土地利用合理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空间格局重心迁移方法对兰州新区2010~2019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城乡一体的地籍数据分为表征行政区划的行政区数据、反映土地所有权的宗地数据、反映土地使用权的宗地数据和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的图斑数据4个图层,同时将后3个图层按乡镇分块来存储和管理,既遵循了土地自上而下的隶属关系,又符合多尺度表达地理信息的思想。使用元组级的数据模型,将变长的界址线链碎分为定长的界址线,将宗地的位置及其与界址线间的拓扑关系隐含在定长的界址线表之中,完全按照关系数据库的第一范式组织地籍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另外,还设计了地籍实体的属性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碳不但是土壤肥力形成、粮食生产和土壤健康的基础,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明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规律对于保障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发挥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和估算方法,随后分析了全球及国家等相对较大尺度上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最后从土壤有机碳模型结构改进、驱动数据分辨率提升、不确定性量化评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未来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研究需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荣辉  聂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5-4646
建立城镇地籍数时空模型,运用时空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地籍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各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挖掘城镇地籍数据中的隐藏信息,探索研究城镇地籍数据空演变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霞  陈桂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42-9545
在研究可视化与空间数据挖掘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可视化在时空数据挖掘过程中的应用。利用可视化表现形式使历年来测量到的玉米产量数据和精准施肥数据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使人们更加直观、清晰地比较和分析玉米产量和精准施肥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分析精准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展现了多年来精准施肥的成果,作到修正现有的精准施肥策略、指导来年的精准施肥策略,从而使得玉米增产并且更加精准地预测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南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3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得到南平市2000-2003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2000-2003年南平市耕地面积与居民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园地面积减少.最后对南平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艺聪  李庚新  吴燕华  王淑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23-1225,1313
[目的]基于地统计分析,研究1974~2004年东北三省夏季气温时空演变规律。[方法]采取气候倾向率与地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三省1974~2004年夏季平均气温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东北三省夏季气温多年平均分布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东北三省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以辽宁省增幅最大;1994年夏季平均气温要显著高于其他年份,气候较为异常;东北三省地区增温速度的整体趋势是自吉林省东南部向其他地区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有助于认识东北三省气温时空结构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耕地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进特征,识别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总体呈现"N"型变动趋势,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格局来看,黄河流域耕地生态安全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收缩、"西北—东南"方向扩散态势,耕地生态安全差距变大。城镇化、财政支农及降水有利于提高黄河流域的耕地生态安全,农村居民收入及化肥施用强度则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种群和覆盖度的调查,以及1989年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景观格局的解译,运用时间动态度和Ripley's K函数的方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人为垦地幅度较大,农田面积增加,而天然植被区域被垦地利用或破坏,造成植被面积减少,总的覆盖度降低,同时沙化面积加大.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表现为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分析了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描述动态变化过程中时间信息以及空间形态和属性特征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时空拓扑关系,结合森林资源小班不会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空间拓扑变化只包括相离和相会的变化。时态拓扑变化先考虑同一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再结合发生变化的时间先后关系,综合考虑不同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这样可以简化时态拓扑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河流末端到天山一号冰川的河源地带,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随海拔高度总体呈抛物线型,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拔1 900~2 600 m的中山带,对应的最大降水量约为520~550 mm;流域内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均为单峰型,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各月降水较少且各站点的降水量差异很小,夏半年(4月至9月)各月降水较多并且上游区域降水量远多于中下游区域;49 a来,流域各站的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降水增多倾向率随海拔高度呈线性递增趋势,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递增倾向率为14.417 mm/(10a);突变检测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增多,突变后降水量较突变前平均增多了45 mm,增多14.5%;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变异系数)随海拔高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型递减趋势,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的年际间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具有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