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德鑫  孙萌芮  刘霄  徐振轩  刘璐  高佳楠 《土壤》2020,52(3):458-463
以"乐玉一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施氮处理(T1)、100%基施尿素处理(T2)、基追比1∶1施尿素处理(T3)、37.5%尿素+62.5%控释尿素配施处理(T4)、70%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处理(T5)、37.5%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32.5%控释尿素配施处理(T6)对土壤各养分利用、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从而找出了黑龙江省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除T1处理外,T6处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成熟期均最低;除拔节期外,3个时期T6处理玉米叶片、茎秆的氮积累量及干物质量均最高;其产量为11 428kg/hm~2,增产率为24.82%,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因此,黑龙江省春玉米生长所需的最佳施氮方式为37.5%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32.5%控释尿素配施。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增加柑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柑橘产量以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最高,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增加柑橘果实的V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百分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及DMPP对蔬菜生产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旨在为蔬菜安全生产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型原状土柱系统,连续种植3季蔬菜(蕹菜、苋菜和萝卜),以施有机肥的氮素量占总氮施用量的质量分数为依据,设置8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纯化肥(CF)、30%有机肥+70%无机肥(30%OM)、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M)、70%有机肥+30%无机肥(70%OM)、纯化肥+DMPP(CF+DMPP)、30%有机肥+70%无机肥+DMPP(30%OM+DMPP)和50%有机肥+50%无机肥+DMPP(50%OM+DMPP)。结果表明:1)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大,蔬菜产量呈下降趋势,但施用比例不高于50%时产量下降不显著;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大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及蔬菜硝酸盐均降低,50%OM处理土壤淋失液硝态氮平均浓度及淋失量较CF处理显著降低了29.29%和25.39%,氮肥表观利用率及表观淋失率分别为22.60%和8.82%。2)硝化抑制剂DMPP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与蔬菜种类和种植季候密切相关,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效果为CF+DMPP30%OM+DMPP50%OM+DMPP,但DMPP的抑制效果会随有机肥的比例增加而降低。50%OM+DMPP处理氮肥表观淋失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70%和26.26%。3)试验期间,3季蔬菜水分输入(降雨和灌溉)分别为总水分输入量的49.82%(蕹菜季)、23.03%(苋菜季)和27.15%(萝卜季);水分淋失量为总淋失量的46.75%(蕹菜季)、19.66%(苋菜季)和33.59%(萝卜季);硝态氮淋失量为总淋失量的73.77%(蕹菜季)、2.31%(苋菜季)和23.92%(萝卜季)。研究表明,50%OM+DMPP处理,是保证蔬菜产量品质,同时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最优处理;降雨和施肥措施是影响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重要因素,合理配施有机肥及添加DMPP并根据蔬菜生长需肥特性进行施肥能有效应对连续降雨造成的硝态氮大量淋失。  相似文献   

4.
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氮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氮素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沿淮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管理,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科学依据。以"常糯1号"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省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尿素(U);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U+NBPT+DMPP)。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BPT效果优于DMPP,NBPT和DMPP联合施用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尿素配施抑制剂的3个处理U+NBPT、U+DMPP和U+NBPT+DMPP较单独施用尿素U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6.8%,4.3%,8.6%,植物吸氮量分别增加9.6%,6.5%,12.2%,与U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单独配施NBPT或者NBPT+DMPP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素吸收效率(NUP)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P0.05),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另外,尿素单独配施DMPP或者DMPP+NBPT组合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成熟期土壤铵态氮(NH_4~+-N)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降低了硝态氮(NO_3~--N)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铵/硝比,而尿素单独配施NBPT对水稻成熟期土壤NH_4~+-N、NO_3~--N和SMBN无显著影响。总体认为,在沿淮平原稻作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或者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联合施用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3,4-二甲基毗唑磷酸盐)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为田间氮素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好气恒温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施肥用量、水分条件、环境温度、土壤类型等不同作用因子,对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模式添加DMPP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时,高用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比常规有机无机处理铵态氮含量提高89倍,硝态氮减少57.8%;与湿润培养相比,淹水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60 d内土壤铵态氮含量持续增加,硝化进程受抑制更显著;60 d时15℃处理铵态氮含量较25℃处理高56倍,硝态氮含量低18倍;60 d时红壤中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小粉土和青紫泥的30倍与31倍,而硝态氮含量仅为二者的55.7%与33.6%.25℃时青紫泥、小粉士和红壤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最佳抑制效果在30~ 40 d,有效作用时间可达60 d.DMPP能够明显增加有机无机配施模式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有效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使硝态氮含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高施肥水平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DMPP的抑制效果更突出.低温环境有利于DMPP对硝化进程的抑制.不同作用因子下,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添加DMPP对氮素转化影响的深层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出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无机肥最适宜比例,为水稻上施用麸酸型有机复混肥提供科学依据。在等量N、P2O5、K2O养分条件下,研究施用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麸酸有机复混肥+50%化肥水稻经济产量与生物量最高,分别较单施化肥增产3.6%与6.5%。配施麸酸有机复混肥的总氨基酸含量较单施化肥提高4.6%~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4.5%~21.5%,同时提高了淀粉、粗蛋白含量,且氨基酸、淀粉含量均随着麸酸有机复混肥施肥比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另外,配施有机复混肥均提高了水稻氮、钾总吸收量,氮、钾养分利用率较单施化肥分别提高了7.1~9.9与6.1~22.7个百分点,说明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化肥配施能获得比单施化肥处理更高或相当的稻谷产量并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张玉凤  董亮  于淑芳  杨力 《土壤》2013,45(1):177-180
为探索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在大白菜上应用的适宜掺混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掺混比例尿素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速效尿素处理相比,100%控释尿素、80%控释尿素+20%速效尿素、60%控释尿素+40%速效尿素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分别提高2.70%、8.15%、14.70%; 100%控释尿素、80%控释尿素+20%速效尿素、40%控释尿素+60%速效尿素处理的大白菜Vc含量分别升高10.39%、21.02%、18.40)%; 80%控释尿素+20%速效尿素处理大白菜还原糖含量升高9.62%;控释掺混肥处理的大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8.45%~ 16.72%;土壤0~ 6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降低,降幅为0.08% ~ 39.13%.本试验条件下,控释肥比例60%~ 100%时,可增加白菜产量、提高白菜品质、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研究了大棚栽培条件下施用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鸡粪有机肥和无机复混肥相比,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与比无机复混肥相比,黄瓜中糖酸比,可溶性固型物、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与CAT活性有所增加。同时,蚓粪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但对黄瓜的SOD活性影响不大。说明施用蚓粪和蚓粪有机无机复混肥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明显改善黄瓜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施菜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氮与无机氮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中全盐含量与电导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过量积累,尤其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为2∶1时,效果最好;同时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达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平衡及调控的作用,有机质从16. 8 g/kg增加到21. 7 g/kg;有机氮、无机氮2∶1配施可以明显降低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中可溶性总糖和还原型Vc的含量,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从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优质施肥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议设施大棚采用有机氮与无机氮配合施用,土壤全盐含量3. 54 g/kg条件下以有机氮与无机氮2∶1配施有机肥与化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施氮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两种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小白菜产量呈显著(低肥力)和极显著(中肥力)的二次回归关系,中、低肥力土壤施氮小白菜分别增产141.2%~309.4%和149.5%~617.6%;低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仅为中肥力土壤的28.6%~49.5%。施氮75~300kg.hm-2提高小白菜硝酸盐含量9.9%~33.3%(中肥力,75 kg.hm-2处理除外)和240.3%~363.6%(低肥力),硝酸盐含量以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N 150 kg.hm-2处理除外)。施氮降低中肥力土壤小白菜Vc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对可溶性糖影响不大;低肥力土壤施氮降低小白菜Vc、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新型氮肥对叶菜硝酸盐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高肥力菜田土壤条件下,施用几种新型氮肥对两茬叶菜硝酸盐积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菜田土壤上,施用几种新型氮肥都未能明显提高第一茬油菜的生物量,硫硝铵(A SN)却降低了生物量,而第二茬菠菜不施肥处理生物量下降。尿素+硝化抑制剂DM PP(En tec46)、尿素+硝化抑制剂DCD(U+DCD)和有机无机复混肥(OIF)3种氮肥显著降低了油菜硝酸盐含量。尿素+玉米秸秆(U+M S)和硫硝铵+硝化抑制剂DM PP(En tec26)减少了土壤NO3^--N的向下淋洗,而尿素+保水剂(U+SAP)增加土壤NO3^--N的向下淋洗。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区糜子生产中氮肥种类单一、肥料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试验以当地习惯施氮尿素N 120kg/hm2(TN)为对照,设置控释氮肥N 120kg/hm2(T1)、108kg/hm2(T2)、96kg/hm2(T3)、84kg/hm2(T4)、72kg/hm2(T5)和不施肥(T0)七个处理,探究不同控释氮肥处理下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糜子成熟期氮素积累分配、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对控释氮肥的响应,以期为建立旱地糜子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轻简栽培技术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与施用尿素相比,等量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糜子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达0.38%~5.51%、1.76%~7.63%、5.41%~11.80%和4.04%~14.77%,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两年均显著高于TN,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田各形态氮素均呈降低趋势,减氮量达20%以上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TN处理。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糜子成熟期氮素积累量1.97%~3.21%,增加糜子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0.55%~1.18%,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上时糜子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尿素全量基施处理。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提高了糜子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为3.29%~4.59%、3.88%~4.14%和5.01%~7.63%,其中氮肥偏生产力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施用控释氮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重显著提高了糜子产量两年分别达3.88%和4.47%,控释氮肥减量20%以下时糜子产量与尿素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子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施用控释氮肥较尿素可显著提高糜子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促进糜子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产量,且在适量减氮20%时并未显著降低糜子产量,因此控释氮肥在糜子生产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及减氮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 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NBPT与DMPP不同剂量组合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探讨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的不同浓度组合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与DMPP不同浓度组合均不同程度的延缓了尿素的水解,使尿素N水解产物更加以NH4+-N形态保持在土壤中;延缓了硝化作用进程并减少了硝酸盐在土壤累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土壤有效态N含量。综合不同浓度组合对尿素水解的抑制、土壤NH4+-N和NO3--N含量变化、硝化作用抑制效果、土壤有效态N水平等指标并结合成本考虑,NBPT和DMPP分别为0.1%和0.5%施氮量时为最适宜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ated urea with urease inhibitor [copper (Cu) and zinc (Zn)],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DMPP), biochar and geopolymer on ammonium, nitrate, Cu, Zn content and crop yield of maize. The treatments were composed of urea alone (control), urea coated Cu and Zn (UCuZn), urea coated with Cu, Zn, and DMPP (UCuZnDMPP), urea impregnated with biochar (Ubio) and urea coated with geopolymer (Ug2). Data showed that treatments with Cu, Zn, and DMPP produced lower ammonium (NH4) and nitrate (NO3) in UCuZn and UCuZnDMPP while they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u and Zn in soil and plant tissues. Plots treated with UCuZn and UCuZnDMPP produced maximum N concentrations in grains and yield, with increases by 79.5% and 74.1%,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urea (control). This finding demonstrates that by slow down the hydrolysis and nitrification process using urease an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were beneficial to increased N uptake, ultimately produced higher yield.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从德国引进的农田土壤氨挥发风洞法测定系统,对不同N肥形态的肥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N量条件下,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分别比尿素减少22.5%、3.2%和8.3%,不同N肥的氨挥发损失差异很大。相同条件下,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为25.7%,添加DMPP后氨挥发损失为27.6%;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为18.6%,添加DMPP后为20.6%;添加DMPP对尿素和硫硝酸铵的氨挥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降低水稻重金属含量的盆栽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探索施用氮肥和生物质炭减少水稻重金属吸收的可行性。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用生物质炭、硫硝铵氮肥(简称普通氮肥)和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的硫硝铵氮肥(简称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氮肥),设置了5种处理包括对照即未添加氮肥和生物质炭、普通氮肥添加、DMPP氮肥添加、生物质炭+普通氮肥添加和生物质炭+DMPP氮肥添加,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华航丝苗(Oryza sativa L.)生长和重金属Cu、Zn和Cd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配施生物质炭时,DMPP氮肥对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P0.05)影响;生物质炭与普通氮肥或DMPP氮肥配施均能增加水稻籽粒产量:与单施普通氮肥相比,生物质炭与普通氮肥配施水稻籽粒产量显著(P0.05)增加20.3%;与单施DMPP氮肥相比,生物质炭与DMPP氮肥配施水稻籽粒产量显著(P0.05)增加49.3%。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生物质炭与DMPP氮肥配施能降低籽粒Cu、Zn和Cd含量,其籽粒Cu、Zn和Cd质量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0.0%、21.4%和11.6%。未配施生物质炭时DMPP促进Cu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配施生物质炭时DMPP促进Cu和Cd从根向秸秆的转移;生物质炭与不同氮肥配施对水稻籽粒/秸秆和秸秆/根Cu、Zn和Cd转运系数的影响因配施氮肥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综上,生物质炭与DMPP氮肥配施可降低籽粒中重金属Cu、Zn和Cd质量分数,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籽粒产量,适宜在多重金属污染稻田施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新成土中不同肥料、不同施氮量对硝态氮垂直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有机无机混合肥、氮磷复合肥中硝态氮淋失总量比值为1∶0.87∶0.94。中等施氮量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降低氮素淋失。尿素硝态氮淋失率平均为29%,氮磷复合肥平均为27.8%,有机无机混合肥平均为23.7%。60 cm和90 cm处硝态氮淋失量比值为1∶1.03,差异不显著。淋溶结束后,有机无机混合肥在不同土层各处理中硝态氮含量最高,尿素硝态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强筋和中筋小麦植株生长、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中筋小麦'济麦22'在河北邢台进行田间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设置5个氮源处理:不施氮肥(CK)、酰胺态氮肥(Urea)、铵态氮肥(NH4+-N)、硝态氮肥(...  相似文献   

20.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番茄为指示植物,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农民习惯施氮量(N1,尿素,纯氮1000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N2,尿素,纯氮700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N3,尿素,纯氮700kg·hm^-2)、5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4,尿素,纯氮500kg·hm^-2)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相比,减施氮肥处理(N2、N3和N4)的番茄产量没有降低,N4处理产量最高,比N1增产9.7%。N2和N4处理氮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的产投比均显著高于N1处理(P〈0.05),其中N4处理最高,为28.9kg·kg^-1和12.6,施肥效益最高。不同施氮肥处理间果实Vc含量虽没有显著差异,但N4处理是N1处理的1.2倍。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307,P〈0.05),N3和N4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N1处理(P〈0.05)。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1处理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减施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对硝态氮的累积。土壤硝态氮多累积在0~40cm土层,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约为50%,这部分残留的氮素可被下季作物吸收利用。果实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累积的硝态氮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003,P〈0.05),说明土壤硝态氮含量过高能够增加果实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在寿光设施蔬菜生产条件下,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氮30%~50%既可以保证较高产量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同时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从产量、肥料效益和土壤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N4处理更具优势,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