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_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_O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筛分粒度60目,CO_2流量20L/h,压力35MPa,温度45℃,时间120min.在较优提取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到24.2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3.34%和66.85%.  相似文献   

2.
茶树菇油脂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茶树菇中的油脂,并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油脂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将油脂水解后再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菇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的43.70%,茶树菇油中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22.08%)、油酸(9.03%)、亚麻酸(7.22%)等,茶树菇油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油用萝卜籽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油用萝卜籽中的总黄酮化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提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及两两因素间对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得出影响最大的是超声温度,其次是超声时间,接着是料液比,最后是乙醇浓度。当料液比1∶25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53 ℃,超声时间28 min时,提取率最高,此时总黄酮含量为15.18 mg/g。与模型预测值15.15 mg/g接近,表明此工艺较为可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峰  赵丽莉  杨琦 《农业机械》2012,(33):49-52
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苹果籽油植物甾醇提取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以植物甾醇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液料比、碱浓度、皂化温度和皂化时间对植物甾醇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苹果籽油植物甾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39:1、碱浓度为0.59mol/L、皂化温度86.18℃和皂化时间122.54min,在此最优条件下,模型预测值植物甾醇提取率为90.56%。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优化牡丹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为自变量,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4℃,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达24.1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78%和64.14%.  相似文献   

6.
化学法提取脱油米糠中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油米糠为原料,采用碱法、酸法、盐法依次分步对米糠蛋白质进行提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这3种方法中料液比、pH值、温度、时间以及盐溶液的浓度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方法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最佳提取条件:时间3 h,pH值13,温度35 ℃,料液比1∶10,提取率为24.3%;酸法最佳提取条件:时间3.5 h,pH值0.5,温度40 ℃,料液比1∶8,提取率为18.18%;盐法最佳提取条件:NaCl浓度0.6 mol/L,温度45 ℃,料液比1∶10,时间2.5 h,提取率为7.86%。最后依次采用碱法、酸法和盐法的最优参数对脱油米糠蛋白进行分步提取,提取率为48.23%。   相似文献   

7.
曹维金  陈娜 《农业机械》2011,(17):48-51
用溶剂浸出法、索氏抽提法和氯仿-甲醇法提取分离对罗勒子油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以出油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法的油脂提取率在3种方法中最高为15.00%,并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提取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将罗勒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桐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17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4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53.88%)、亚油酸(22.16%)、油酸(13.798%)、肉豆蔻酸(5.94%)。  相似文献   

8.
采摘于加拿大不同品种("印第安夏"和中国沙棘)的沙棘果实用于加工技术的研究。实验过程用于研究果汁的提取,浆果及沙棘籽的干燥和分离。事先规定了从新鲜果实到干燥种子和浆果的每个加工过程的物料平衡。分析从所有品种中提取的果汁、浆果、种子和油样品的营养成分。"印第安夏"的籽油通过超临界法、溶解冷榨取法提取。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产量和脂肪酸进行了比较,发现沙棘果可以成功地分离加工成果汁、浆果、沙棘籽及油,并且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有的营养成分。从"印第安夏"中提取的果汁与中国沙棘相比,产量可高5%,并且形态、口感及味道也较好。同时,从"印第安夏"提取的果汁、浆果和沙棘籽的脂肪、维生素A和ω-7脂肪酸含量要比从中国沙棘中提取的高。从中国沙棘中提取的果汁和浆果的钠和维生素C含量要比"印第安夏"的高,从"印第安夏"提取的浆果中含有23.5%的油,而中国沙棘的为13.7%。"印第安夏"浆果油中的ω-7脂肪酸含量为36.7%,而中国沙棘的为33.4%。两个品种浆果油中ω-7脂肪酸的含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方法对山楂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几种提取方法对山楂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超高压提取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索氏提取法获得山楂提取液。超高压提取法山楂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5.44%,其次是索式法,为5.12%;超声波法4.66%;微波法提取率最低,为3.76%。以50%乙醇为溶剂,300MPa超高压提取3min,提取效率较高,且提取液杂质少,超高压提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花椒籽仁中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辉 《农业机械》2011,(32):60-62
分别对提取的花椒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花椒籽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占80%以上,主要是常见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且亚油酸和亚麻油含量近60%;花椒籽仁中的挥发性成分有10种,其中亚乙基二磷酸四乙酯含量最高,达到74%,含量较多的有左旋香桧烯、4-甲基-1-环己烯、1,8-桉叶素及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测定了石榴籽蛋白的等电点,确定了石榴籽蛋白提取的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石榴籽蛋白的等电点为4.0;碱溶法提取石榴籽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是以料水比1∶12和料液温度45℃的条件下调整料液pH值至8,进行2次浸提,可使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籽油中脂肪酸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沙棘种子含油量为17.61%,籽油富含油酸(23.012%)和亚油酸(30.162%).  相似文献   

13.
臧红霞 《农业机械》2011,(11):59-61
本研究以哈密瓜籽油的最大提取率为目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籽油的提取工艺,分析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哈密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哈密瓜籽油的萃取得率为25.93%。对超临界萃取哈密瓜籽油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GC-MS分析表明,超临界萃取哈密瓜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萝卜籽中富含油脂,而萝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和开发价值。综述萝卜籽油中脂肪酸、莱菔素、VE和甾醇以及芥子碱的生理功效,介绍萝卜籽油主要的提取方法,以期为我国萝卜籽油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谢莹  林亲录  吴伟 《农业机械》2012,(30):36-39
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稻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稻米油的出油率及其谷维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高谷维素稻米油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溶剂异丙醇和六号溶剂等比混合、浸提温度40℃、液料比5mL/g和浸出时间70min。在该条件下,稻米油的提取率为16.20%,谷维素含量为1.3739%。  相似文献   

16.
研究石耳地衣中的海藻糖和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饮料的加工方法。结果表明:采用TCA法提取和HPLC法测定海藻糖,其优方案为用50%乙醇溶液在80℃、pH值10和料液比1:50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4.5h,海藻糖的提取率达1.715%;采用索氏法提取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提取2次,每次3h,再用70℃水浸提3次,每次2h,提取液浓缩后用1倍体积80%乙醇沉淀,多糖的提取率达15.30%;确定了石耳地衣饮料配方为茶水比为1:100、浸提时间45min、浸提温度80℃,乌梅含量1.5%,蔗糖含量10%,食盐含量0.1%,柠檬酸含量0.12%,Vc含量12mg/100mL,β-环状糊精含量0.05%。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油溶剂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葡萄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选择氯仿、无水甲醇、无水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石油醚作为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石油醚提取率最高,为17.84%,丙酮效果最差。以石油醚为溶剂,葡萄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粉碎粒度等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4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且最佳提取条件为葡萄籽粉碎粒度大于60目、提取时间3h、料液比1:9和提取温度85℃。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姜品种药效略有不同,通过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试验分析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生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老姜、沙姜、竹根姜、红芽嫩姜4种生姜的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沙姜中特有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较高,为90.43%;竹根姜中特有成分为贡蒿萜醇,含量为4.59%;红芽嫩姜中特有成分为香橙烯,含量为1.45%;老姜中特有成分为[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萘,含量为1.16%。根据生姜特有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可实现生姜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米糠营养提取物,探讨了提取条件对米糠营养提取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纤维素酶处理、蔗糖脂肪酸酯(SE=13)为乳化剂、采用温水结合超声波的二次提取处理的方法,利于提取米糠营养提取物.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是评价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文章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如下五种方法提取纯化DNA:方法 I:玻璃珠振荡破壁、Tris平衡酚(pH值8.0)、氯仿、异戊醇提取,Promega试剂盒纯化法;方法 II:玻璃珠振荡破壁,水饱和酚(pH值5.2)、氯仿、异戊醇提取,Promega试剂盒纯化法;方法 III:进口试剂盒1+核酸自动提取仪法,方法 IV:玻璃珠振荡破壁,核酸自动提取仪提取法;方法 V:国产试剂盒提取法。通过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细菌和古菌的主要菌群结构类似,但是相对丰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