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量与水稻病虫发生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素化肥在稻田施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稻飞虱、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密度和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也是导致水稻群体及产量结构差异的重要因子。碳铵100公斤/亩的高肥组稻飞虱平均每穴虫量是75公斤/亩,50公斤/亩中、低肥组的1.42及2.47倍;高肥组纵卷叶螟平均百穴虫量是中、低肥组的1.23和2.09倍。不同用量区纹枯病平均病指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4.
我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区,纹枯病和白背飞虱是水稻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之一。纹枯病1988年以来偏重发生,白背飞虱1980-1991年中等以上发生的频率占70%。我们在测报调查中发现同田内纹枯病和白背飞虱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991年7月25—26日在测报基点的城西乡进行定量调查纹枯病的病情和白背飞虱的虫量,此时两者为发生高峰期,水稻品种汕优63正处抽穗期,选择未施药田块,目测纹枯病发生轻、中、重3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浙江桐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2007—2019年病虫观测圃中纹枯病的系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桐乡地区水稻纹枯病一般在7月上旬初见,7月中、下旬搁田可以抑制纹枯病的发生;8月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纹枯病病丛率增加较快的时期。9月病丛率基本稳定,并在9月下旬略有下降。2009—2019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时间动态符合Logistic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0.989和0.975,p0.001)。对2009—2019年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与气象因子做回归分析发现,9月上旬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稳定期病情指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麦播期、种植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高,纹枯病病情指数高。  相似文献   

7.
李云兴  熊俊 《植物医生》1996,9(5):33-36
再生稻螟虫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李云兴,熊俊(四川省内江市植保站内江641000)再生稻的病虫种类主要有螟虫、纹枯病、蝗虫、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飞虱等,但以螟虫、纹枯病的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个别重害田减产50%左右。为了有效控制螟虫、纹枯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上高县2014年早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这几类水稻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对比,对不同处理病虫情况及产量情况进行调查,对防治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完全不防治产量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完全不防治的效益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效益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2014年上半年雨水多,湿度大,造成纹枯病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中等发生,二化螟和稻瘟病轻发生。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 通过盆拍法结合吸虫机采样法调查了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抛秧、移栽和直播)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丛分蘖数差异显著, 移栽田分蘖数最多, 最高分蘖数为1 008株/m 2, 而直播田分蘖数最少, 最低仅为259株/m 2。栽培方式对稻飞虱若虫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各次调查孵化率均在65%~75%之间。稻飞虱卵的寄生率与分蘖数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直播栽培方式有利于稻飞虱卵寄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直播栽培方式下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密度均小于抛秧田和移栽田, 4代和5代褐飞虱田间数量均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关系, 而4代和5代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年调查共捕获稻飞虱天敌35种, 抛秧和移栽栽培方式下系统调查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高于直播栽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是影响水稻丰歉的主要因素之一。汉中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病虫的发生。2007年稻飞虱在洋县发生,最高虫口密度每667m2达140.8万头。2008年稻纵卷叶螟在各县区普遍发生。2009年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在城固、洋县、宁强、略阳等县区发生。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病虫监测预报为指导,参照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抓好防治工作。笔者现介绍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南阳地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1983年首次记录,发生面积38万亩,1987年扩大到126.5万亩,1991年达444.5万亩,重病田病茎率100%,平均减产20%以上,成为影响本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984年以来,我们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消长规律及测报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一、小麦纹枯病发生消长规律从1987年秋开始,选择本地主要品种宛7107三块,进行病情系统调查。方法是小麦出苗后3天调查一次,见病株后定点,每隔10天调查查一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样点50株,3月1日后每点改为30茎,记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稻飞虱在应城市中稻上特大发生,虫口密度之高,发生范围之广,农药用量之大,害虫抗药性之高,损失程度之重,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为了模清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研究稻飞虱的综合治理技术,为以后防控稻飞虱提供经验,特总结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超历史8月10日在杨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黑地珠蚧不同危害程度田块的虫口密度与667 m~2产量的关系调查和回归分析表明,虫口密度与667m~2产量显著相关。相关方程y(667 m~2产量)=533.461 9-0.1071x(虫口密度),r=0.982 7,由回归方程,得出该虫发生轻、偏轻、中度、偏重和重发生5种发生程度的虫口密度分别为250、500、750、1000头/m~2和1500/m~2。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2007,(4):54-54
1 如何科学防治稻飞虱 问:稻飞虱的防治适期怎样? 答:一般在低龄若虫期,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以上,穗期虫口密度在500头/百丛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6.
稻藕套种田与常规种植田晚稻主要病虫发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009-2010年稻藕套种田及常规种植田的3种主要水稻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在水稻分蘖期到乳熟期内每5d对水稻病虫害发生量系统调查1次,共调查11次.结果表明:套种田比常规田病虫害发生轻,且总体差异显著.因此,从植保角度来看,稻藕套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从而有助于农民获得莲藕和水稻的双重收益.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自然损失率测定尹为良(湖南省常宁市植保植检站421500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为害最大的虫害。70年代大发生为4a,80年代大发生达6a,特别是从1986年起,就其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的等级指标而言,每年都达到大发生程度。但是,稻飞虱的发生量和为害程...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对松毛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分别于7月30日和8月10日两次放蜂防治松毛虫,第二次放蜂后10d分别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块剂50、60、70块/667m2三种放蜂密度防治松毛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寄生率分别为78.8%、75.3%、90.1%,虫口防效达89.1%、84.6%9、1.6%。从经济成本预算,每亩放蜂50块,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20.
《湖北植保》2007,(5):46-46
(一)如何科学防治稻飞虱 1.问:稻飞虱的防治适期怎样? 答:一般在低龄若虫期,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 000头/百丛以上,穗期虫口密度在500头/百丛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