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战争魔爪下的环境大灾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我们美丽而脆弱的家园———地球我们人类是幸福的,因为在茫茫的宇宙间,在辽阔无垠的太空里,在无数个天体中,只有一个星球适合人类生存,那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是美丽的。它有优美的环境:雄伟的高山,浩瀚的海洋,广袤的平原,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河流……它有适合人类生存的资源和条件:空气、阳光、水、土壤、矿产、动植物、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而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人类出现以后,开始还只是努力…  相似文献   

2.
珍爱森林即珍爱万千生物的家园陈启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基本生存以及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里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1.生物多样性的性质生物多样性可概括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分样性。物种多样性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国接依赖于人类通过农、林、牧、说业活动所获取的动植物资源。地拽上至少有人5万种相初可供人类使用,约早在一万年前,人类眈一倡不断获取自影界的动懂初资源,至多利用的使物仅3.5万种。现代工业中提大一跳分原料四接获间接来蠢于野生动尽物…  相似文献   

4.
《湖南林业》2014,(11):17-19
城市森林是指市域范围内以树木为主的植被及其所处的人文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主体是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其涵盖范围包括建成区、近郊区、远郊区功能定位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城市和人;组成成分以树木为主,包括人文与自然环境;发展方向则为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森林强调林地面积、林分结构等,城市森林强调的是以森林、树木为主体的绿化模式和成片森林、林带、林网相连的空间格局,追求自然林为主与园林景观点缀相结合的配置结构,森林、树木与城市建筑相互掩映的森林最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1、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任务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因此必须选择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及一定高度的大气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进行研究和科学试验,这个特定的范围就称为自然保护区。它是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事  相似文献   

6.
7月2日上午,美国总统克林顿乘坐专机从上海抵达广西桂林进行访问。克林顿总统先在七星公园驼峰茶室就环保问据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接着在骆驼山下的草坪上就环保问题发表了演讲。桂林市能源办主任刘雪梅、桂林地区能源办主任廖升被邀参加了克林顿总统的环保演讲会。克林顿总统在演讲中赞扬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和桂林的秀丽风光。他说:美国和中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环境保护方面的交流有着广泛的前景,对未来地球自然环境的关心是双方理解和合作的基础,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的问题,美中双方应携手为保护地球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7.
观鸟是人们到大自然中,在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去欣赏鸟的自然美,并观察它们的外形姿态、取食方式、食物构成、繁殖行为、迁徙特点和所栖息的环境等,了解鸟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鸟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愈发紧密。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学科考试和竞争,自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学生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理解和关心。在当前开展“双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减少不必要的学科竞赛)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我国自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20年推出了《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骆桦、黄向著,ISBN 9787568169400)一书,对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可为构建我国自然教育体系提供指导。书中系统介绍了自然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自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系统、基础的自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靠着优异于所有生物的智慧拥有了地球。然而我们在拥有地球的同时却又在一步一步地远离着它。我们在不断地适应自然、改善自然、征服自然,同时也在掠夺着自然。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存、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思想觉悟。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干扰较小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客在大自然中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可以了解到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普及自然知识的效果,这种形式要比其他环境中更生动,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诸多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改变了自然环境,给生物本来的生息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作为其对策,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制度化的规则。日本国内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的运动不断高涨,强调对事业的事前和事后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为此,日本国会于1997年表决、公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于1999年6月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而划分的区域。它是自然标准的样本,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向和进程,就是通过与自然样本的对比作出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单元是由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生态系统,其实质是保持保护区的自然性、永久性、多样性,让其发挥出人类所希望的各种效益,满足经济建设、教育文化、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需要,为当代和子  相似文献   

13.
“绿色资本”是保护生态与环境投入的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简称。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成就斐然的伯克菜加洲大学宫鹏博士提出,自然生态即是“绿色资本”,认为从属于人类社会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设备资本将最终被从属干自然的“绿色资本(自然资源)所制约。原因在子:有充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木材工业或木材加工工业(不包括造纸、纸浆工业)的公害问题,被公害大的造纸、纸浆工业所掩盖着,人们关心甚少。即使将公害局限于水质污染方面,近来认为水的自然净化能力正在接近其界限。那怕从狭义的木材工业所排出的废水数量小得不能与造纸、纸浆工业的废水相比较,也不能够说从木材工业排出的污染物质的负荷对水质就没有大的影响了。关于与木材工业有关的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绿色资本”是保护生态与环境投入的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简称。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成就斐然的伯克莱加洲大学宫鹏博士提出,自然生态即是“绿色资本”,认为从属于人类社会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设备资本将最终被从属于自然的“绿色资本(自然资源)”所制约。原因在于:有充分的资料显示,在过去100年里,人类活动超过地质和气候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尽管只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已完整地覆盖了庞大的地球,今天,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人类文明的主要表达方式——工、农业合作留下的痕迹。应该说,这些智慧的成果大多数改善了社会福利,使人作为物种空前地强大,空前地幸福,但也应该说,其中有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属于对自然环境的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7.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红色星球。由于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如有大气层(只是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而干燥得多)、也有四季之分,所以,天文学家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于是,当拥挤的地球不堪重负时,人们自然首先想到了移民火星。...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兼论林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自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人类生活质量高要求等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3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与自然相和谐一致;三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过地球可承受的能力,不能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思想观是从全局角度来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等问题,坚持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以环境可持续为准则、以资源可持续为核心、以经济可持续为条件、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最终促使社会共同进步并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观论述了林业发展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威海海军职工疗养院是游客游憩、疗养俱佳之所,绿化改造设计以“生态学”为指导,突出海滨地域文化特色,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使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山、水、居”浑然天成,着力体现“将庭院轻放于自然中”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世界珍贵的自然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和标志,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珍贵的自然遗产。作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孑遗物种之一。大熊猫不仅分类地位特殊。科研价值巨大,而且在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熊猫所表现出来的和平和友好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