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早籼稻浙408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40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中熟高产抗病早籼稻品种.表现株型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较强,穗、粒、重兼顾,结实率高,熟期适中,后期转色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金华等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籼稻种植.其栽培技术为种子灭菌,适时播种,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匀株密植、插足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用水,注意病虫害防治,直播做好除草、防草荒,加强抗倒措施,适期收获等. 相似文献
5.
浙106是由浙江省农科院核农所选育的迟熟早籼新品种。苍南县于2002年引进,经3年试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材型较大、后期青秆黄熟、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4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中南部及类似生态区作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6.
8.
9.
10.
选育适合我省种植的早籼优质米新品种任重道远。本文试就总结往年经验,分析早籼品种优质与生态、高产、抗病、适应性和加工分析等矛盾,探讨相应的对策,为选育早籼优质米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嘉育140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用"嘉育21(纯)/G02-186"杂交育成高产、优质、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2006年参加浙江省早稻攻关协作组联品试验,2007年-2008年参加浙江省早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区冬闲田地复种指数,缓解大小春两季180天的节令矛盾,确保优质饲料的有效供给,加快“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我们对当地主要小春作物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发展大麦生产有可能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好突破口之一。生产实践证明,老品种饲料大麦早熟不高产,出粉率低,饲喂效果差,大面积推广行不通。我所自1988年冬开始,依托云南省农科院,从全国各地大批量引进新品种(系)大麦进行筛选鉴定,14年来累计引入1600多份,通过田间种植观察、筛选鉴定、试验示范,现有一批新品种已经推广到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4.
15.
玉丝占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利用“单广选”变异株的细粒优质谷株系与引进的优质稻“固优8号”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早籼优质稻新品种,表现株叶形态好、群体生长整齐、熟期适中、后期转色好、米粒细长且透明有光泽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浙1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早熟早籼稻品种浙9248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抗性鉴定和米质筛选,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稻品种,是浙江省第1个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早籼稻品种。2005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籼稻品种推广种植。浙101具有产量高,株型适中,分蘖中等,成穗率、结实率高,抗病性强,米质中等等特点。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插足苗,科学肥水管理、适时收获,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防止倒伏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