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选育抗虫品种是一种有希望的防治途径。作者等于1957—1966及1973—1978年先后16年中,在内蒙几处生产、研究单位结合其原始材料及品种试验地栽培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麦秆蝇产卵情况及为害率的调查。先后共调查过32次,计共1372品种次,包括867个品种(系)。本项调查均以当时推广的丰产但不抗虫的品种为对照品种,1966年前是甘肃96号,1973年后是白欧柔。抗性比较根据品种的被害指数,即其被害率与对照品种被害率的比率,以对照被害率作为100计算,共分高抗、抗、中等、感虫及高感五级,其被害指数标准依次为0—20,20.1—40,40.1—60,60.1—80及≥80.1。共鉴定出高抗级28个品种,抗级的33个品种,另外,根据1—2次调查有81个品种被害指数很低,其抗虫性值得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品种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高抗)、早鲜(中抗)、魁蜜(抗病)、华美2号(感病)、秦美(中感)和金丰(高感)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形态结构抗性方面,感病品种的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都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抗、感品种间皮孔、气孔的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与品种发病率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尤其以皮孔长度和气孔长度相关性最高,r分别为0.9278和0.9794;生理生化抗性方面,品种未感染溃疡病菌前,芽中的POD酶活性与品种抗性存在规律性不强,一年生枝条、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与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感染溃疡病菌后,POD酶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中酶活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一年生枝条上病斑越大,POD酶活性越高.POD同工酶谱带表现出与酶活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对斜纹夜蛾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肉室人工接虫条件下研究大豆3个高抗品种吴江青豆3、通山薄皮黄豆甲、赶泰-2-和3个高感品种皖82-178、山东大豆及Morsoy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抗感材料间以叶面积损失率为指标的抗虫性差异极为,而对斜纹夜蛾产卵排趋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的抗性机制, 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 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单宁、类黄酮、总酚和表皮蜡质等的含量, 利用“隶属函数法”“虫量比值法”和“表型观察法”对其抗虫性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 释放烟粉虱后不同时间, 品种间烟粉虱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芦笋品种对烟粉虱诱集能力不同;各生化指标在烟粉虱为害下变异程度较大, 变异系数变幅在24.46%~47.43%;16个芦笋品种中, ‘浙丰1号’‘阿特拉斯’和‘紫色激情’的抗虫能力相对较强。12个生化指标降维为5个主成分, 累计贡献率达84.136%;相关分析表明:芦笋抗虫性与单宁、表皮蜡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POD活性、总酚、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选育单宁、总酚、表皮蜡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POD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的品种, 可提高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抗病品种的薯块单位面积上皮孔数目少,表皮角质层厚,周皮细胞层数多,皮孔组织角质化程度高。抗性不同的10个马铃薯品种自然带菌的薯块在人工诱发时,抗病品种的腐烂率显著低于来自同一田块的感病品种。9个品种的薯块用皮孔浸渍法进行人工接种后,抗病品种皮孔内细菌数量迅速减少或缓慢增多,而感病品种内则迅速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抗病品种Murlur的薯块皮孔内的细菌畸形,皮孔内有大量颗粒状或块状填充物质,感病品种晋薯二号薯块皮孔内的细菌形态正常,皮孔內无填充物质。  相似文献   

6.
 抗病品种的薯块单位面积上皮孔数目少,表皮角质层厚,周皮细胞层数多,皮孔组织角质化程度高。抗性不同的10个马铃薯品种自然带菌的薯块在人工诱发时,抗病品种的腐烂率显著低于来自同一田块的感病品种。9个品种的薯块用皮孔浸渍法进行人工接种后,抗病品种皮孔内细菌数量迅速减少或缓慢增多,而感病品种内则迅速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抗病品种Murlur的薯块皮孔内的细菌畸形,皮孔内有大量颗粒状或块状填充物质,感病品种晋薯二号薯块皮孔内的细菌形态正常,皮孔內无填充物质。  相似文献   

7.
茶树对茶橙瘿螨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分析了对茶橙瘿螨抗性和感性的两组无性系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形态特征、叶片组织结构和新梢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抗性品种的叶片下表面茸毛密度、新梢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感性品种;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和新梢还原糖含量则相反。叶片组织结构、新梢茶多酚和可溶蛋白的含量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氨基酸的组份中,以茶树特有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差异最显著,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采用反渗叶盘法测定了多种氨基酸、咖啡碱、葡萄糖对该螨生物学的影响,明确了咖啡碱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加该螨活动时间、抑制其取食,从而影响其生长、繁殖的生理效应;葡萄糖有助于该螨的取食和繁殖。据此表明,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多茸毛、低气孔密度的形态学抗螨机制和新梢高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低还原糖含量的生化抗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来,麦秆蝇对春玉米的为害明显加重,是影响我县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弄清其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我们从1981—1985年,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我县发生的主要是黑麦杆蝇(OscinellaPusilla Meig)形态特征请参阅有关著作,现就此虫在莱阳县发生为害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裂颖率是影响稻谷在贮藏期抗麦蛾的主要因素,它与成虫羽化率、敏感度系数和稻谷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麦蛾的发育历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故根据裂颖率的高低,可以估测稻种对麦蛾的抗性程度。感虫品种较抗虫品种具有较高的裂颖率,能引诱较多的初孵幼虫定位,也有利于幼虫的蛀入。此外,抗性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谷粒细度与成虫羽化率、敏感度系数的相关性显著,细度与裂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经济有效措施,研究小麦品种抗虫性是抗虫育种的重要基础。在50、60年代,国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随着吸浆虫为害的逐步控制,此项研究也随之中断。近几年,吸浆虫的发生为害又有回升。为此,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麦灌浆期抗禾谷缢管蚜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禾谷缢管蚜不同小麦抗性品种灌浆期麦穗的几种化学物质和含水量测定表明,抗蚜性与氮素-氨基酸、锌和植物总酚的含量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高含量氮素-氨基酸、锌和植物总酚对降低该蚜虫的繁殖率最有利,高含量锌可以提高若蚜的死亡率,提高这些物质含量对小麦品种的抗蚜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氮素中的17种氨基酸表明,高含量异亮氨酸和酪氨酸有助于小麦的抗蚜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对二化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研究对本省目前推广的47个主要稻种进行了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抗性测定,发现中抗品种2个,耐虫品种22个。粳稻较籼稻更抗二化螟,因而,籼、粳稻的防治指标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夏谷生产的严重障碍。中国是谷子的原产地,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抗虫性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但对谷子抗粟芒蝇的内在机制,尤其是谷株体内一些生化物质在抗虫中的  相似文献   

15.
 赤徽病是長江流域小麥的重要病害之。
1950年以來,本病在蘇、浙、皖的稻麥雨熟地區為害特重,尤共在1952及1954雨年,本病兩度猖撅流行,造成麥產的巨大損失,成為這些地區小麥生產上最大的病害,上述地區,一股麥田的發病率在10-30%,嚴重的達100%。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稻褐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不同生物型反应是不相同的。试验结果证实:(1)褐飞虱若虫在敏感性品种上的生存率显著地高于抗性品种。在TN_1上,无论那种生物型的生存率均很高;而栖息在Mudgo的褐飞虱若虫,其生存率以生物型2的最高,而生物型1与生物型3的均很低,栖息在ASD_7的若虫,以生物型3的生存率最高。(2)褐飞虱在敏感品种上的后代群体密度显著地比抗性品种的大。生活在敏感品种的若虫,发育进度较抗性品种的快,并且身体较重。(3)在敏感品种取食的飞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生物型2取食Mudgo的和生物型3取食ASD_7的均分泌较多的蜜露。上述结果说明了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机制属抗生性范畴。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特性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个稻瘟病菌稳定菌株,将588个水稻品种划分为66个品种类群,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测试,提出15个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性品种,这些良好抗源可作杂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1985—1990年,对584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抗蝇性研究。经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4个抗性较好的品种,以豫豆2号抗性最好。并测定了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扰生性、耐害性。分析了17种氨基酸与抗性的关系;对大豆不同品种主茎进行切片检查发现,髓部直径与主茎直径比值(X_1)、木质部厚度与主茎直径比值(X_2)与侵入虫量(Y)关系密切。其多元回归方程为:log■=1.3499+0.1694X_1-2.0719X_2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品种中糖及氨基酸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有为害加重趋势。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以扬花一灌浆期蚜量最大,约占总蚜量的84%,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关键时期(杨奇华等,1982)。迄今为止,化学防治仍是防治麦蚜的主要方法,这对麦田主要天敌杀伤甚大,也不利于粮棉混作区棉花害虫、粘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为了减少用药,必须考虑与其他防治方法协调应用。据本室1978—1981年对3516份品种(系)材料进行抗蚜性筛选的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