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苗族、侗族地区有喝打油茶的习俗,由于民族文化及居住环境的不同,苗、侗族不同区域的油茶制作工艺及饮食方法有所差异。本文围绕苗、侗族打油茶茶叶的初加工工艺、饮食过程中主辅料成分及制备方法进行调研,分析其异同,为开发打油茶旅游产品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俊 《福建茶叶》2022,(3):270-27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儿女在历史长廊中创造、活动所留下的印记,体现了各民族儿女的智慧、意志及情感,展现了无数华夏儿女的生命力、创造力.油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及如海般宽阔的包容力,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容等特点.在世界范围重视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侗族油茶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侗家黑油茶     
黑油茶由糯米粑,黑茶叶、干豆豉、西红柿等精制而成。是贵州省侗族过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餐席上一种不可缺少的食品。它的特点是色泽黑亮,芳香可口,主要成分为经过加工的黑茶叶。谷雨节过后,茶树新叶已长丰满,侗家妇女就提着竹篮,去收集未落无病虫害的青绿老叶。据说,这时的叶子  相似文献   

4.
在云贵高原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着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瑰丽多姿的民族历史和风情文化。  相似文献   

5.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新种植油茶林面积大,产量潜力大。本文论述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存在不成规模、基础科研和精深加工技术薄弱、缺乏强势品牌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贵州省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油茶加工业,并从推动油茶初加工转型升级、延伸油茶加工产业链,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大中型油茶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科研中枢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农牧皆宜,这也就为本地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多民族聚集使得烹饪方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状态。辽西地区是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加之人文上的辽西,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融地带,饮食文化上的交流就更加便捷,辽西地区饮食文化体现了包容、互通的特点。研究辽西五市的饮食文化,发扬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传承美好的人文精神和处世之道;从文化之中找到独特优势,为发展旅游业做参考,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最近,贵州黎平县高屯镇获首届贵州最美茶乡称号。高屯镇以悠久的饮用茶历史、多彩的民族风情、秀丽的万亩茶海、爽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革命先烈们走过的红军桥一一世界之最的天生桥、侗乡三道打油茶、拦路敬茶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侗族大歌等获考评团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依凭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条件,世世代代,不断摸索总结,创造、培育出无数名扬四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豆制品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地方特色的豆制品,不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地理标志是标示某产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是由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油茶在我国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茶树的很多部分,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油茶皂苷是在油茶中提取的重要成分之一,除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之外,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生药学方面,油茶皂苷的价值就更加的明显。本文在对油茶以及油茶皂苷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油茶皂苷的生药学价值进行研究,让油茶皂苷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竹筒茶文化     
梁名志  方成刚 《茶叶》2005,31(4):262-264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茶饮过程中,把茶叶与竹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竹筒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竹筒茶种类颇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以竹筒作为煮饮茶工具一茶壶、茶杯,(布朗族的青竹茶最为代表);二、以竹简作为烤制茶工具,(傣族的竹筒香茶最为代表);三、以竹筒作为贮茶工具.(布朗族的酸茶最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文化积存了中国饮食文化之精华,茶文化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十大名茶,同时对茶的历史渊源,保健功能,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油茶落果严重,是导致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油茶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可从保护引放传粉昆虫,喷洒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油茶坐果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曾辉  杨文英 《作物研究》2011,25(2):103-104
油茶业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产业,当前发展过程中正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油茶生产的劳动力紧缺;油茶生产分散,品牌少;油茶产业性质不明,缺乏政策优惠;油茶生产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等。因而,要推动我国油茶业的发展,要积极实施农业补贴,引导油茶业发展;注重科技改进,提升油茶品质;生态化发展油茶业。  相似文献   

15.
普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嫁接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与以普通油茶作为砧木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参试的4个物种中香花油茶与岑软3号的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陆川油茶,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67%和95.00%,但嫁接苗生长1年后叶片N、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广宁红花油茶在嫁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亲和性,嫁接成活率仅为72.00%,且后期生长受到抑制;而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1 a后的存活率仅为24.49%,生长受阻,嫁接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6.
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JB)、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QS)、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江排村(XS)等琼西南热带雨林越南油茶产区选出22株丰产单株,开展初选比较试验。连续3 a观测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等含量,经过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供复选的单株。不同丰产单株的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可能是丰产性选择的关键指标;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要求,但不同产区的不同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某些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存在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的现象,说明琼西南热带雨林产区的茶籽油无品质问题,同时各有特色,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并且茶籽油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可能是油茶品质育种的有效选择指标;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依次为JB2、JB7、QS6、JB1、QS5、XS2、JB4、XS...  相似文献   

17.
从海南鱼酸中分离出4株优势乳酸菌L2、L3、L8、L1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中L2菌株产酸速率最快,可用于鱼酸纯种发酵。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油茶林养分管理研究则是科学施肥的理论基础。围绕油茶养分需求特性、油茶林养分循环过程、油茶营养诊断和施肥效应等问题,综述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油茶林养分管理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大果油茶实生树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果油茶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问题,以实生油茶林丰产单株果实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2~C24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在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存在差异;茶籽油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相对比重占86.625%,其中又以油酸为主,其含量和相对比重分别平均为79.352%和80.253%;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相对比重均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和相对比重均无显著的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差异。可见,大果油茶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稳定,且都以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可能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油茶炭疽病是中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进一步对油茶炭疽病原进行研究,通过柯赫氏法验证,从海南澄迈和江西分宜的油茶叶上分离到有别于其它炭疽病菌的致病菌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呈奶油色至橙黄色,菌丝生长速度为10.8~11.3 mm/d;附着胞为椭圆形,呈深褐色至棕黑色,边缘整齐,大小为(5.3±0.9)μm×(16.1±1.1)μm;分生孢子初为橘黄色,后形成黑色孢子团,大小为(14.5±2.5)μm×(5.6±1.6)μm。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病原菌与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的模式株MAFF 305972聚为一个进化枝,且达到100%的置信度。结合其形态和多基因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为博宁炭疽菌(C. boninense),是能侵染油茶树的炭疽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