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6-16
邢麦2号是由河北省邢台市农科院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协作攻关,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山羊草D2型细胞质和普通小麦细胞核相组配,通过远缘杂交,离体培养,温室加代,春化处理,多点鉴定选育成的核质杂种冬小麦新品种,2005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瓜类作物(黄瓜、苦瓜、节瓜、有棱丝瓜)是雌雄同株作物,其雌型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目前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进行瓜类雌性系育种以来,已育成18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雌型一代杂种.实践证明,瓜类雌性系育种途径不仅能实现杂种优势,还能简化制种技术,保证制种质量,降低成本.现将华南地区瓜类雌型一代杂种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1996~ 1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试和 1998~ 1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结铃性强 ,丰产性好 ,高抗枯萎病 ,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7号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品系 92 - 0 97。其选育过程如下 :   年 份育种内容1992抗 Al× 92 - 0 971993组合鉴定1994~ 1995多点鉴定1996~ 1997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1998~ 1999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于 1985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 CIMMYT)选回的杂种 F4代 ,在青海省定向选育而成。其组合为 HER/ SAP“S”/ / VEE。 1998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属半矮秆、多穗型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株高 80~ 85 cm。株型紧凑。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杂种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永明  ScarthR. 《作物学报》1996,22(4):399-402
利用分离小孢子培养首次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莱种间杂种(甘芥杂种)中获得了胚和再生植株。所用的培养程序是,将甘芥杂种小孢子在蔗糖浓度为13%的液体NLN培养基中32℃下暗培养2天,转入25℃暗培养3周,再在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一周后转入再生培养基(B_5)。供试的8个正反交甘芥杂种,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其中3个均为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种。杂种911186(甘蓝型)×851336(芥菜型)的胚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杂种,未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与小孢子胚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多数再生植株形态上介乎两个亲本之间,已开花的植株多为不育类型。讨论了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和小孢子衍生植株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6.
冀特3号笋玉米(原名石多2号)系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科所1986年以单秆双穗率高的冀432自交系作母本,多秆多穗型的垦多二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0年3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据悉是国内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笋玉米专用品种。玉米笋是将吐丝当天未授粉的果穗采下  相似文献   

7.
籼型杂种稻谷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雁  徐辰武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4,30(8):774-779
以3个野败型雄性不育系(A)和10个恢复系(R)为材料,配成3×10=30个A×R杂种,研究籼型杂种稻谷9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杂种的平均表现,在精米率(HP)、粒长(GL)、垩白度(CS)、直链淀粉含量(AC)和胶稠度(GC)上,都介于雌亲和雄亲平均数之间;在粒宽(GW)、粒重(WG)和碱扩值(ASV)上既大于雌亲又大于雄亲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5,(2):16-17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秋甘蓝一代杂种,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3):18-19
中优218(又名国稻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DNA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三系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准予推广;已完成南方稻区国家新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优异,即将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肖力伟 《种子世界》2014,(9):I0003-I0004
<正>Pol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在国际杂交油菜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加、澳、中、印及丹麦等国只审定(注册)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其中13个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杂种。1991年7月11日,加拿大萨斯卡通,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期间,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油菜科学家出席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杰出科学家奖"的颁奖仪式。当  相似文献   

11.
<正>香白糯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选育的一个优质、高产、早熟的果蔬型糯玉米单交种。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玉200103)并定名为"香白糯",是广东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至2009年止,该品种一直作为广东省糯玉米区试的对照品种,已在广东  相似文献   

12.
杂种小麦能否稳步突破应用关走向大面积生产,除强优势组合是关键因素外,还要配套以高产栽培技术.西杂一号(简写XZ1)经多年多点试验,已突出地表现出了一个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的诸多特点,将高产、优质、多抗和高效比较协调地融为一体.1999~2000两年度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前生产试验,无论是中肥组、高肥组,还是生产试验均排名第一.两年参试的38个新品种在22个区试点,平均比对照陕229增产11.1%~15.5%,最高增产达35.43%.  相似文献   

13.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杨瑶君  吴先军 《种子》2006,25(6):82-82,86
E优512是用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杂种胚经离体培养、由R稳定的株系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叶型紧凑,株高110.0cm,穗着粒数178.5粒,结实率77.2%。千粒重24.4g,全生育期147.8d.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的能力较强,米质达到部颁优质籼糯2级,产量水平达到500kg/667m^2以上,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高产型糯稻。现已在四川省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油杂6号(9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湖南亚华种业种子种苗分公司独家开发.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抗病性好、杂种纯度高等多项优势,是我国波里马系统三系杂交种中丰产性、品质、抗性、安全性完美结合的优异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齐单6号是山东省鑫丰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8006”。  相似文献   

17.
刘仁祥  黄莺 《种子》1998,(2):36-38
烤烟杂种一代(以不简称杂种F1)的研究利用,历史上早已尝试过,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我国50年代在生产上曾一度推广过人工去雄的烤烟杂种F1。80年代,我国烤烟生产目标由六七十年代以高产为主,转为主攻质量,由于优质品种匮乏,严重制约着烤烟生产的发展。鉴于生产上的需要,著名的烟草育种家佞道德、艾树理等曾多次撰文提倡利用杂种FI。直到1995年1月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三个烤烟杂交种和1997年12月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加快育种速度,到2000年更换主栽品种”的目标,我国育种工作者对烤烟杂种FI的研究利用问题才基本…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研究用卷心菜(B.oleracea,可育)和萝卜(Raohanus sativus,可育)间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了CMS卷心菜,并对其mtDNA分析表明,CMS卷心菜的mtDNA已转移到了Ogura型的mtDNA中。本研究所用的材料是Kameya等人(1989)用红卷心菜品种Ruby ball与萝卜品种Shogoin间进行合成获得的属间体细胞杂种;该体细胞杂种的基因型和表型属于卷心菜型,但表现出雄不育特性。  相似文献   

19.
屯玉42号是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以T98为母本、T87为父本杂交育成,是一个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中晚熟、大穗型玉米单交种,在多点试验中表现稳产性好,果穗均匀,活秆成熟。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5014。适宜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20.
阿兰西葫芦     
品种来源:由兰州市西固区农技站用阿7936—1—2—6做母本、兰7903—2—2—3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种。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5~1987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846.6公斤,比对照阿×兰(品种间一代杂种)增产21.5%。其中早期产量1818.5公斤,增产46.4%。1988年全省番瓜多点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