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春祥 《科学种养》2008,(12):34-35
目前我国肉牛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肉牛供应偏紧,明显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而国内奶牛存栏量大,每年有上千万头奶牛公犊出生。奶牛公犊育肥,虽然育肥效果、产肉率、肉质品质不如肉用品种牛,但成本低廉,效益可观。在奶牛公犊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奶牛流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产犊率下降,奶牛的产犊间隔和空怀时间延长,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近年来,牛群的流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奶牛流产原因、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农六师一三团五连奶牛场160头荷斯坦奶牛产犊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配年龄等繁殖指标及产奶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奶牛3胎产奶量最高,5胎最低,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不符;奶牛初配年龄在16月龄时,头胎产奶量最高,建议青年母牛在16月龄配种;秋季产犊奶牛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可通过调整产犊季节来提高产奶量;产犊间隔与荷斯坦奶牛繁殖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加强繁殖管理,尽可能缩短世代间隔,增加终生产犊数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1 抓好奶牛的产犊间隔 产犊间隔时间是衡量奶牛繁殖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奶牛最理想的产犊间隔为365d。但在实际生产中要达到这一指标是比较困难的,若能坚持正常的奶牛产犊间隔期395~400d,规律性繁殖生产周期是可行的,做到这一点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选3月龄左右荷斯坦奶公犊,按日粮精粗料比设置3种日粮配方饲喂公犊,研究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苜蓿干草的DM、CP以及NDF在动态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0∶40时,其CP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明显低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差异显著(P<0.05);其DM和NDF的消失率和降解参数明显高于精粗比为70∶30和50∶50的日粮,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黄牛补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淮北地区黄母牛营养状况,经过研究配制出一种补料。该补料与对照组比较,可降低母牛不孕率和死胎率,增大犊牛初生重和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期;并有缩短母牛妊娠期和减少母牛一次受孕所需配种次数的趋势。表明改善黄牛营养状况,可极显著地提高其繁殖机能。  相似文献   

7.
受体牛同期发情多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进行牛胚胎移植时,为了使移植工作能够集中进行,需要对大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一中,比较了PG法和CIDR+PG法处理同期发情的2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试验二中,用PG法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不同繁殖状况下同期发情的效果;试验三中,同期发情处理方法采用CIDR+PG法,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不同带犊情况因素对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使受体牛同期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PG法进行同期发情试验中不同繁育情况之间同期发情率比较后,显示选择育成牛作为受体牛处理最佳;在同期发情处理方法采用CIDR+PG法试验中,典型放牧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产犊超过3个月同期发情率都显著高于产犊不足3个月的牛。本研究显示不同繁殖状况、营养水平高低、不同带犊情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牛初乳的贮藏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产犊后,3天以内产出的乳汁称为初乳。牛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其中的免疫因子、生长因子使之具有保健性。一般每头牛分娩后前3天所产初乳大约为43.5kg,以犊牛消耗11kg计,则每头母牛有32.5kg的初乳剩余,可以将其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夏洛莱肉牛17头、西门塔尔肉牛12头,应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氯前列烯醇(PGF2a)处理诱导肉牛一胎双犊。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梯度的PMSG+PGF2a的处理方法之间有差异,且差异显著(P 0.05)。试验组1:PMSG 2 500 IU+PGF2a0. 8 mg处理夏洛莱肉牛10头,西门塔尔6头,发情率分别是90%(9/10)和83.33%(5/6);试验组2:PMSG 1 500 IU+PGF2a0. 6 mg处理夏洛莱肉牛7头,西门塔尔6头,发情率分别是71.42%(5/7)和66.67%(4/6);对照组3:自然发情肉牛群中随机各抽取5头,不作任何处理,仅统计产多犊的头数。试验1、2组产双犊的肉牛分别为5头和2头。通过该试验,表明通过激素处理,获得双犊是有效可行的,但剂量过大易引起卵巢囊肿,因此要掌握好基本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已从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特别是集约化奶牛场或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周而复始地妊娠、产犊、产乳、干奶、配种和疾病诊疗,并伴随着青年母牛不断进入生产角色和对牛只的主动淘汰,使得对牛群结构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为发挥牛群的整体生产潜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及时准确地收集、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繁殖疾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产犊和产奶等重要经济指标,同时也是品种改良的最大障碍之一。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营养、管理、微生物、人工授精操作不当、胎衣不下以及产犊时助产操作不当和产房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引起。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就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分类和治疗进行阐述,以期对工作在生产一线的畜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了校正产犊月份和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本文以河北双娃奶牛场81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测定结果为材料,利用回归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制订了不同产犊月份和胎次对产奶量的校正系数。并且对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305天产奶量估计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第一胎305天产奶量估计值与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的估计值之间差异显著(P=0.04<0.05),且1至4胎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值与实际测定值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永修县立新乡一头4岁半水牛分娩时发生难产,后经人工助产产下一头49千克小母犊。由于胎儿过大导致母牛卧地不起,并发生阴道及子宫脱出,强迫母牛站立后脱出部分仍然不能回缩。  相似文献   

14.
性别控制一直是动物繁殖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可以按照生产需求控制仔畜的性别,对家畜进行性别控制,能显著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性控精液的出现不但使动物繁殖在性别上实现了人为的控制,而且使人们对动物繁殖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控制更加容易实现。利用X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成倍提高产母犊的比例,是扩增高产奶牛数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加速高产奶牛的繁育、缩短奶牛世代间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最佳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选择杂种牧羊犬作为实验犬,用MTT法检探讨了不同浓度犊牛血清(FCS)、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PHA-P)和刀豆蛋白A(ConA)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了犊牛血清含量为10%,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用丝裂原PHA-P 刺激的最佳浓度为12.5ug/mL时,MTT法测定能够刺激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但t检验分析表明其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并不显著;当其它条件不变,所用的丝裂原为Con A时,它在浓度为0.5~2.5μg/mL范围内均可以显著刺激T细胞的增殖(P<0.05),且在浓度为2.5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犊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此病易成群暴发,引起新生犊牛厌食、呕吐、腹泻、脱水等,重症牛有的会死亡。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本病发生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是目前奶牛繁育领域中先进的生物技术,是生产优质高产奶牛和提高母犊出生比例的有效途径。2008年12月,个旧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与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乍甸乳业奶牛场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奶牛繁殖性状(产犊容易度、排卵数)、体型性状(乳房性状、肢蹄性状、体型性状)、健康性状(体细胞和乳房炎抗性)和生产效率性状(生产寿命、泌乳速度等)等四类次级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山东省枣庄市抱犊崮林场的23年生40个侧柏种源试验林生长特性和抗冻性进行了调查,利用一维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分析表明:山东历城、山东微山、山东泰安、山东枣庄、江苏铜山、河南确山和江苏徐州等为枣庄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20.
1病因(1)犊牛饮食或误食腐败变质的含过敏以及毒素的食物后引起;(2)犊牛自身的免疫力低。由于犊牛初乳饲喂时间过迟,或饲喂过少,使犊牛自身免疫力先天性不足而引起;(3)牛舍的卫生条件不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