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甘薯全质食品加工的必要性甘薯,又名白薯、红薯、地瓜、红苕、山芋、红芋、番薯等。甘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繁殖及栽培简便,在我国从南到北广为种植已有400年历史。甘薯原是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直接食用甘薯越来越少。甘薯所含的膳食纤维是一种新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粘液蛋白(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和一种脱氢表雄酮的化学物质及矿物质等含量非常丰富,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甘薯的开发品种已达2000多种,我国尚不足50种。世界范围的薯类开发已经证明,甘薯产品市场广阔、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十分可观。我国甘薯种植面…  相似文献   

2.
3.
<正> (一)甘薯蜜干1、选薯:剔除虫薯烂薯老成薯,选择表皮光滑、色泽明丽甘薯,以白皮薯为最佳。2、去皮剖型:将薯置水中冲洗干净,用刨去皮,分剖成3×3×5厘米规格或对分成大小适中。3 煮熟:把剖型的薯块放入开水锅中热煮。红皮薯全熟为宜,白皮薯半熟即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甘薯种植除东北、新疆、甘肃、青海较少外,其余各地大量种植,总产量占世界的80%以上。近年年产达1000亿公斤。目前,我国甘薯生产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加工未跟上和鲜甘薯贮藏霉烂损失高达10%~20%,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因此,甘薯系列产品的开发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现介绍几种甘薯制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1、速冻薯芽薯芽即甘薯的嫩叶,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B2、维生素C、钙、磷、铁等.可清炒、做汤、凉拌等,鲜嫩可口.有补肝明目、抗癌、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单荣芝  黄洁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8):87-88,F0003
介绍甘薯的保健作用及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薯,又称红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目前,我国甘薯生产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加工未跟上和鲜甘薯贮藏霉烂损失率高。因此,甘薯系列产品的开发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本文拟就其加工技术作一介绍。一、甘薯淀粉加工1.破碎:将鲜薯(刚收获)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沥去余水,用破碎机打成直径为2厘米的碎块。2.过滤:将鲜薯块送入石磨或金钢砂磨加水磨成薯糊,然后用60目以上的筛子进行筛分,在筛分过程中,用水或酸浆水进行淋洗。  相似文献   

11.
<正> 甘薯脆片,含油脂少,香脆可口,是老幼皆宜的休闲食品,其制作如下:1 原料挑选采用新鲜、粗细适中的甘薯,剔除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及霉烂变质的甘薯。2 洗涤去皮用流动水洗去甘薯表面的尘土,泥沙及部分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甘薯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一、鲜薯制食醋 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发酵→下盐→淋醋→陈酿→杀菌→装坛。2.配料:鲜甘薯(红薯、地瓜)或甘薯干、麦曲等。3.生产过程:①原料处理:将洗净的甘薯块切片、蒸熟,冷却到25℃。②发酵:将捣碎后的熟薯料拌入50%的细谷糠并加入麦曲,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然后入缸发酵。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甘薯,又名番薯、地瓜、红薯、白薯、红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它的故乡是南美洲,16世纪未落户中国.如今,除青藏高原地区外,我国大江南北皆有其踪迹,并以黄淮平原、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栽培面积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糙米食品加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涛  司维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620-15623
概述了糙米的营养价值,介绍了糙米食品的主要种类及其营养特征,分析了发芽糙米食品、糙米焙烤食品、速食糙米食品等主要糙米食品的生产工艺,并重点阐述了各糙米食品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18.
甘薯又名地瓜、红薯,是一种高营养保健食品.据分析,每100 g甘薯鲜样本,可食部分约含水分67.1 g,蛋白质1.8 g,脂肪0.2 g,碳水化合物29.5g,钙18.0 mg,磷20.0 mg,铁0.4 mg,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葡萄、梨的10~30倍,因而享有"营养保健食品"之美誉.  相似文献   

19.
甘薯与甘薯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柿饼是由无公害柿果经过自然干制而成,它含糖(甘露醇糖、葡萄糖、果糖)量高达65%、蛋白质1.5%、脂肪0.1%,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具有营养丰富,滋补健身之功效,其味道甘美,果形整齐端正,饼面平展美观,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