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玉米与生姜间作是根据二者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与营养生态位相协调而设计的。本试验以行比为处理,研究了间作后春玉米与生姜的生理特性变化及互补与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间作的春玉米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较单作都有提高;而生姜的生理特性则随配置方式及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配置方式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得出1:2式为春玉米与生姜间作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农牧结合种植方式进行了5年的玉米草木樨2∶1间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草木樨可改善玉米群体透光水平;增加饲用蛋白质产量75%;而且对土壤供肥状况和后作也有良好的影响,在作物生育期间玉米和草木樨无明显争水争肥现象;包括草木樨所占面积,间作玉米仍可获得相当于清种93.6%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复合群体中作物光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玉米间套作物群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作物轮作与间作套种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几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即使水肥条件没有降低,也逾越不了"连种愈久,生长愈差"的规律.这是因为同一种作物的根系生长在深度大致相同的土层中,摄取同样的养分就会使同一块土地的同一深度的土层中的养分迅速减少,同时同一种作物的害虫、病菌以及伴生的杂草也会随着连作次数的增加而增多.所以种植作物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轮作、间作规划,选用优良品种,这样既能趋利避害,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又能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孙广强 《河南农业》2009,(11):52-52
为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推荐10种农业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各地农民可因地制宜选择推厂。  相似文献   

8.
针对幼龄树行间空置撂荒现象,将杂粮作物与其有效整合,"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林粮业的稳定发展;还就与幼林间作的几种杂粮的产量、效益、间作年限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幼龄树林与杂粮间作提供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新近育成的特早熟春大豆在棉田早期间作,以探讨这一复合群体的生物学及其在生产、经济上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作物生育期、植株高度、植株横向生长及田间叶面积指数发展等方面相互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互适应以及整体对本地综合生态环境的良好适应,取得了土地当量比为1.96的效果,在生产和经济上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林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油茶丰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油茶产业的高效、低耗和常态化发展,以江西吉安县澧田乡马山林场3年生油茶林为试验对象,在油茶林地进行红薯、大豆与花生3种常见农作物的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后林间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与浅层土壤温度5个指标,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适宜油茶林地种植的间作物。结果表明:间作降低林间空气温度的大小依次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升高林间日均相对湿度大小依次为红薯>大豆>花生>清耕(对照);减弱林间日平均光照强度大小依次为花生>大豆>红薯>清耕(对照)。对不同间作处理进行综合分析并排序为:大豆>红薯>花生>清耕(对照)。因此,大豆和红薯对油茶林气象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显著,推荐在油茶幼林生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物巧间作可驱虫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巧妙安排各种作物的间作套种,利用不同植物独特的“防卫功能”,可以起到驱虫、防病效果。 例如莴苣与卷心菜间作:卷心菜最易遭受菜青虫为害,而莴苣则能散发出刺激性很强、对菜青虫具有驱避  相似文献   

12.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花生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但复合群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提出了一整套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栽培技术,为促进安徽省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黄淮海不同类型农桐间作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方式下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应用综合评判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该区农桐间作的最佳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地热辐射平衡各分量均低于对照地,热量平衡各分量也有这种趋势,其降低程度与间作行距成反比;在各种间作方式中,以5×40~5×50(m)的方式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间作方式对蚕豆根腐病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间作方式对蚕豆根腐病及作物生长的影响,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临夏州内进行了蚕豆与小麦、油菜、马铃薯3种作物的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蚕豆与不同作物的多样性种植可以控制蚕豆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尤其以豆薯2∶2间作种植时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低,在此模式下,也改善了蚕豆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侯宝英 《世界农业》1996,(10):23-24
作物群体生理研究方法陕西省武功农业科研中心侯宝英近20年来,随着测定仪器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在单位面积上获得较高的产量,应用各种测试手段从不同角度定期调查栽培作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营养状态,诊断其是否达到所希望的水平,利用调查诊...  相似文献   

16.
连续五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纯茶园和间作茶园在小气候因子,林分结构,茶树生理特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间作茶园内茶叶品质较纯茶园内茶叶品质好,茶叶产量前者较后者高6.5%,此外,间作茶园内茶叶产量的高代与湿地松的遮荫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风蚀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仁用杏、花生、谷子、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配置方式在西侧距仁用杏2 m(W2)、1 m(W1)、仁用杏树带下(T0),东侧距仁用杏1 m(E1)、2 m(E2)处土壤水分效应均为负值,且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农林复合系统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水分,但仁用杏与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竞争,20~80 cm为水分的主要竞争层,其中40~60 cm竞争最为强烈,不同作物的竞争程度表现为甘薯>谷子>花生;水平方向上,随带距的变化,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中间小、两侧大的开口向上类似抛物线形状的分布趋势,但不同作物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在作物产量方面,间作作物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花生、谷子和甘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70.7%、63.3%和64.0%。  相似文献   

18.
以谷子品种长生07和大豆品种中黄3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谷子间作大豆模式对谷子、大豆植株不同叶层受光条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间作模式对谷子和大豆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促进了谷子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穗长和单穗重,有利于谷子形成大穗,由于谷子的遮蔽作用,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4种间作模式处理总产量均高于单作大豆处理,其中间作模式M3S3处理总产量与单作谷子产量差异较小,M3S3处理(谷子3行大豆3行,谷子行距25 cm,株距10 cm,大豆行距40 cm,株距14 cm)是较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