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南川区德隆乡茶树村的残疾人吴伦绪身残志坚,依靠养蜂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致富之路. 47岁的吴伦绪,是德隆乡茶树村农民.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而直不起腰,身子有残疾,但吴伦绪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愿意靠别人的施舍和照顾过日子.一天,他得到了一条养蜂致富信息.他想,自己年轻时就懂得一些养蜂技术,为什么现在不发展养蜂产业呢?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支持下,2007年他开始养蜂.刚开始时,他因时制宜,开展适度规模饲养.后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蜂外部环境如交通、蜜源等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方便蜂群管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他开始转地放蜂.蜜蜂养殖的数量由原来的几群,发展到现在的120多群.近年由于蜂产品的市场价格十分看好,可观的收入让吴伦绪更加坚定了走养蜂致富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曾在 7年前的北京第 3 3届国际养蜂大会上 ,见到过不少泰国养蜂同行 ,他们的名片上多加有汉字姓名 ,且多在清迈及泰国北部养蜂。以后 ,又隐约听到“清迈养蜂公会”的介绍 ,只留下清迈是泰国重点养蜂区的印象。由于手头上没有较详细的资料 ,也不知道其在整个泰国养蜂业中占有多大比重 ?蜂场的规模 ?主要蜜源 ?养蜂公会的组成形式…… ?这次参加亚洲蜂联第五届养蜂大会 ,地点就在清迈。注册后拿到的会议资料 ,就有一本封面用泰、英、中文标示的“泰国北部养蜂公会”的书 ,正文主要以泰、英两文字为主 ,仍不得要领。通过 2天开会 ,终于结识为大…  相似文献   

3.
郭业寨 《中国蜂业》2005,56(3):36-36
蜜粉源是蜜蜂采集、生存的基础,是养蜂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地区能不能养蜂,能养多少蜂?采取何种方式饲养?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依蜜源而定.所以,在一个地区发展养蜂生产时,必须要调查和掌握该地区发展养蜂生产情况,才能把养蜂生产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适时和合理地利用各种蜜源植物,最大量地获得蜂蜜、王浆、花粉等多种蜂产品,使养蜂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养蜂人来说,被蜂螫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是一个经常养蜂的人,被蜂螫几下无所谓,但对于一个想养蜂的人或初学养蜂人来说,则是一件非常痛苦、麻烦的事情.要怎样做才能少被或不被蜂螫?  相似文献   

5.
<正>72岁的李志通办起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这一消息传开,有很多人不理解,7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享清福,办什么合作社呢?但是李师傅有他的想法:20世纪60年代为吃上饭,养蜂得背地里干,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还专门为农民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为什么不干呢?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带领5个乡镇的8名养蜂能手,组建了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寓意通向康泰的甜蜜事业。至今,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0多人,养蜂户230多户,范围扩大到  相似文献   

6.
<正>72岁老人李志通办起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这一消息传开,有很多人不理解,70多岁的人了,不在家享清福,办什么合作社呢?但是李志通有他的想法:为了吃上饭,他20世纪60年代时背地里养蜂,那时不让发展私人企业,现在国家改革后形势这么好,还为农民制定了《农业合作法》,养蜂免收税,我们为什么不干呢?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带领5个乡镇的8个养蜂能手,创立起通泰养蜂专业合作社,寓意通向康泰的甜蜜事业。  相似文献   

7.
<正>开着养蜂车去养蜂有利有弊,养蜂车免除了养蜂人装卸蜂群的劳苦,免除了租车的麻烦事,减轻劳力强度,节省时间和运费,但也有诸多弊端。一辆养蜂车装载100~200多箱蜜蜂究竟停放在什么地方饲养?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国家不可能在所有公路边每隔一段距离修一个停车场,也不可能修一条专供养蜂车使用的公路,所以养蜂人只能将养蜂车停靠在有大片蜜源的公路旁。  相似文献   

8.
1 王台安装在巢脾的什么位置最好? 养蜂员每年都要淘汰老王,换新王.王台成熟后的安装位置,养蜂员们的方法各不相同.到底安在什么地方好?  相似文献   

9.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6,26(9):43-44
目前,我国蜂业形势严峻,部分蜂友弃蜂打工。这些蜂友为什么有蜂不养而去打工呢?是因为养蜂收入太低了,养蜂收入低是蜂产品价格造成的吗?不是!因为,即使蜂产品价格低,如果产量高,养蜂仍会获得好效益,收入低的关键是养蜂场产量太低。产量低的原因又是什么?是技术问题吗?有些养蜂者养了三四十年蜂,不能说没有技术,那么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就在于养蜂者的决策能力。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决策。正确决策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获得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决策失误,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成功或失败,幸福或痛苦,都是由自己的决策决定的。最后的成功是许…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南靖县饲养中蜂有了很快的发展。据统计,1984年全县有养蜂专业户200多户,养蜂人员3500人,饲养中蜂3.5万群,产蜜115万斤,连续4年稳产高产,居全省第一,成为福建省出口冬蜜的主产县。我县饲养中蜂为什么能持续稳步发展,实现稳产、高产呢?主要是: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养蜂生产落实了专业承包责任制。 2.积极推广养蜂重点户的先进经验。南坑乡养蜂专业户刘石头创造了“三防”中蜂囊状幼虫病,夏季不死蜂,生产优质蜂蜜的新措施。饲养中蜂100多群,一年收入7000多元。县委和县养蜂学会及时总结了他的先进经验向全县养蜂专业户推广。 3.充分发挥县养蜂学会这个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养蜂研究,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1991年3月7日,湖北广播电台曾广播了一则消息:蜂群飞逃螫了小孩,使小孩过敏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经诉告判决养蜂者承担民事责任。对此,我们几位蜂友深感不安!在养蜂过程中,养蜂技术再高,蜜蜂螫人是不可能完全不发生的。如果螫人引起过敏死亡,也要承担民事责任,那谁还敢养蜂?  相似文献   

12.
刚刚入世,我国蜂蜜即遭欧盟和美国、加拿大、日本、沙特、挪威等国禁进.面对严峻形势,值得蜂农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笔者认为,应归究于市场混乱和监管体系不健全所致.不合格的蜂蜜是养蜂员勤摇蜜的结果,养蜂者为什么要勤摇蜜呢?这是养蜂者为了迎合出口商而争夺市场,互相压价,让成熟蜜与水蜜差价很小,不分纯蜜与糖蜜之情况而引发的.最后的结果,出口商只能将含水分高的低度蜜进行加工浓缩,否则,其收购的蜂蜜是无法出口的.如出口商以优价收购成熟蜜,蜂农生产的低度蜜没有了市场,他还会生产低度蜜吗?如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收购部门真正实行优质优价,让生产者从提高产品质量中得到实惠,我相信中国的蜂蜜一定会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3.
我一生与蜜蜂有缘、与<蜜蜂杂志>有缘,因此常常有写文章的冲动和激情.本文动笔前,我曾思考过:文章的内容是养蜂人生还是蜜蜂文化?最后舍养蜂人生择蜜蜂文化;文章形式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最后取随笔.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1973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30多年.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苦也有甜,虽遭受了不少挫折,但从中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并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单人长年定地饲养百箱蜂,还兼顾农活和打工,只采蜜不取浆.虽然收入不高,但在当地还算是数得着的养蜂户,与本地新老养蜂户比较,我养蜂还算成功的,这里总结十条养蜂要点供同行特别是新养蜂户参考采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白糖不但价高而且货缺,给养蜂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的发展。在饲料糖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应变呢?显然,完全依靠国家供给平价白糖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采取得力的措施,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去年我与老伴饲养22个继箱群,虽全靠喂糖养蜂,而全年纯收入仍有3500多元,还新发展了7群蜂。我的措施是:1.抓住油菜蜜源,力争多收蜂蜜。首先  相似文献   

16.
正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距离2013年5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发展养蜂业机械化的通知》快有5个年头,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通知》实施后,对养蜂业有哪些促进作用?国家补贴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带着这些养蜂人最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养蜂界赫赫有名的人大代表宋心仿老师。记者:宋老师您好!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向"人代会"提交"养蜂机械  相似文献   

17.
<正>47岁的吴伦绪,是重庆市南川区德隆乡茶树村农民。因患强直性脊椎炎而直不起腰,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愿靠别人的施舍和照顾过日子。一天,他得到了一条养蜂致富信息。他想,自己年轻时就懂得一些养蜂的知识,为什么现在不发展养蜂产业呢?在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下,2007年,他又开始养蜂。他因地制宜,开展适度规模饲养。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蜂产品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养蜂效益应该是越来越高 ,但从各地养蜂者的收入来看 ,并非如此。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养蜂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有时收益甚微 ,有时竟毫无所获。怎样养蜂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呢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制定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生产王浆已成为养蜂的主要生产项目。养蜂若不生产王浆的话,则会大大影响养蜂者的经济效益。有时养蜂者因缺少隔王板,即放弃了王浆生产,这实在是一种浪费。那么在缺少隔王板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王浆生产呢?笔者在此介绍一下不用平面隔王板与框式隔王生产王浆的蜂群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都知道蜜蜂为农业、林业、生态和谐及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是养蜂人自身效益的几十倍,甚至近百倍,然而,这么好的行业为何养蜂人富不起来呢?养蜂行业谁都说是甜蜜的事业,又为何后继无人呢?如何突破这种困局?养蜂业的出路在哪里?以机械现代化为突破口,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小时候学习的毛主席语录。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的时候,养蜂机械现代化这个名词诞生了,养蜂专用平台、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