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定县有膏桐资源1 091.7 hm2,主要以四旁零星分布为主,垂直海拔分布范围为860~1 600 m.文章介绍了膏桐资源生长结实状况以及适宜膏桐发展的土地资源现状,分析了膏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几方面阐述了膏桐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了永胜县膏桐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膏桐病虫害是影响膏桐生长和膏桐产量以及制约膏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元谋县膏桐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查清了元谋县6种膏桐主要病害、13种膏桐主要虫害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建立膏桐病虫害预警体系和预防控制膏桐病虫害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膏桐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已被国家列入“十一五”生物质能源林规划重点推广种植。2006年4月16日,省林业厅在红河州召开了全省膏桐种植发展现场会,安排部署了2006年全省发展膏桐种植的相关工作。2007年1月16~19日,省林业厅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膏桐产业发展现场会,充分表明了我省发展膏桐产业的决心。元谋县正是根据这两次会议的精神,加强了膏桐能源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膏桐,又名小桐子、麻风树、宾麻、老胖果等,是低海拔地区的木本油料树种,适合干热河谷地带栽植。膏桐种子含油率高,一般为20%~40%,为不干性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是公认的最具开发潜力的洁净替代能源。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小江干热河谷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丰富的膏桐种质资源,为会泽县发展膏桐生物质能源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造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文山州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中,逐步建立了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生产供应、苗木研发创新和苗木市场流通4个林木种苗产业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文山、生态文山作出贡献。一是构建良种选育推广体系。自2006年以来,文山州先后开展了膏桐、旱冬瓜、耐晚霜核桃和油茶种质资源调查选优工作,目前共选出膏桐优良单株19株,旱冬瓜优良林分9片、优良单株27株;初选耐晚霜核桃优良单株329株、复选单株3株,初选出  相似文献   

8.
《云南林业》2007,28(3):14-14
膏桐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已被国家列入“十一五”生物质能源林规划重点推广种植。2006年4月16日,省林业厅在红河州召开了全省膏桐种植发展现场会,安排部署了2006年全省发展膏桐种植的相关工作。2007年1月16~19日,省林业厅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膏桐产业发展现场会,充分表明了我省发展膏桐产业的决心。元谋县正是根据这两次会议的精神,加强了膏桐能源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膏桐苗圃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7月对镇康县和双江县膏桐苗圃进行了病虫害调查,结果显示:苗圃地内膏桐幼苗主要受到象甲、潜叶蛾、红蜘蛛、地老虎以及白粉病、膏桐实生苗猝倒病等病虫危害.其中金边翠象容易发生在农田环境中,麻风树柄细蛾在几乎所有苗圃地内零星发生,这2种害虫是膏桐苗圃地内的主要食叶害虫;膏桐白粉病是膏桐苗圃中相对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膏桐叶片和茎干上.针对膏桐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就膏桐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08,(2):48-48
2007年,云南省共完成膏桐造林面积5.752万hm^2,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居全国首位。2006年,云南省级财政调剂安排资金5441.8万元,实施膏桐能源林建设和膏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下达膏桐种植计划2.162万hm^2,从此拉开云南大规模发展膏桐产业的序幕。2006年下半年,省林业厅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4个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小桐子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小桐子是一种多用途植物,可供药用、工业用油、生物病虫害防治和饲料开发等。同时小桐子具有繁殖容易,生命力、抗逆性极强等特点,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荒山、干热河谷等地区生产栽培,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In sub-Saharan Africa(SSA), the main goal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 biofuel industry are employment creation and income generation. Jatropha(Jatropha curcas L.) has emerged as a candidat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It is a non-edible oil producing, drought-resistant plant that can be grown on marginal land with limited water and low soil fertility. However, these are also attributes that typify weedy and invasive plant species. Adding to these concerns are the general questioning of whether biofuel production will reduce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globally. Currently,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tial invasiveness of many biofuel crops, and in particular, the potential risks of cultivating Jatropha. This paper aims to assess the benefits and risks, especially risks,of growing Jatropha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Jatropha should be screened through a science-based risk-assessment procedure to predict the risk of becoming invasive before it is released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cultivation.The net GHG saving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Jatropha, considering two main factors: no landuse change and crop management without chemical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探讨小桐子作为先锋植物用于矿山植被恢复的可行性,以小桐子为研究材料,对盆栽在三种不同土壤上生长的小桐子幼苗的生长指标树高、地径、根系活力进行测定及采用校准曲线法,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根系中Fe、Cu的含量。三种土壤分别是来自大宝山矿区的酸性硫酸盐土(A)、经改土剂改良过的大宝山矿区酸性硫酸盐土(B)和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林地无污染黄心土(C)。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土壤盆栽的小桐子幼苗的树高、地径、根系活力均为C>B>A,根系中微量元素Fe、Cu的含量则是A>B>C。总体来看小桐子在B土盆栽上基本能够正常生长,试验说明小桐子对大宝山矿区酸性硫酸盐土有一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Yunnan Province is the main distributing area of Jatropha curcas L. This plant is abundant in several drainage areas of the dry-hot, dry-warm and sub-humid valleys in the south subtropical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The seeds that were picked from trees blossoming between April and May and fructifying between September and October will have large seed yield and fine quality. For developing bio-diesel stock forest of J. curcas in areas with adaptive climate, seeding measures for afforestation should be taken and techniques on breeding,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plantation cultiv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5.
结籽率是度量雌性适合度与生殖效率的指标之一,结籽率低也是麻疯树高产稳产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传粉受精、构件与土壤资源三方面测定了不同环境与处理麻疯树林分的结籽率.攀枝花市麻疯树结籽率为77.3%(浮动在73%~91%之间)和败育率为4.3%(浮动在2.1%~5.8%之间).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结籽率5%;土壤厚度不同样地...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省红河州10个麻疯树产地采集其种子,并测定其生物学性状和化学成分,对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麻疯树种子的生物学性质、化学成分含量、种子油的组成和含量都有一些差异。麻疯树种仁粗脂肪含量为52.38%~65.89%,粗蛋白质含量为13.79%~26.13%,灰分含量为3.97%~5.15%,粗纤维含量为3.05%~4.74%。对麻疯树种子油进行分离得到6~9种化学成分,经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总量的14.13%~36.91%,油酸占总量的35.79%~51.12%。从实验结果看:2、3、4、8号样品的种子出仁率、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高,且产量也高,可作为优良的种源进行推广应用,其种子的产地也适宜作麻疯树生物柴油的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耐旱、耐瘠薄,广泛分布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不仅是干热河谷地区的水土保持树种,也是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能源植物。受立地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双柏县麻疯树座果率低、单株产量小,产量极不稳定。2006~2011年在双柏县大沙坝进行不同整地措施和苗木类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科学整地、科学选择苗木及合理密植可促进麻疯树速生、丰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麻疯树地理种源及分布区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证明,我国滇、川、黔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存在大量麻疯树天然群落和野生种群,并对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长生物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分布区学的全面研究和再认识,提供了丰富和确切的观察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雨林型"麻疯树地理种源和"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新概念,为我国麻疯树产业化种植及分区规划提供了依据。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存在和出现展示着该物种在纬度极限和海拔极限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充分证明其泛热带分布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大洋洲的事实,为麻疯树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冯志超 《热带林业》2010,38(3):27-29
苗圃是培育苗木的基地,其经营的好坏影响到苗木的供给。随着林业生产迅猛发展,为苗木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何提高苗圃生产水平,以适应林业发展和林业现代化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通过阐述影响苗圃生产的因素,苗圃如何合理规划,提出苗圃生产经营的管理要点,为行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