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杨树碎段、玉米秸秆切段,替代竹竿碎段为营养基,进行了恒温恒湿遮阳层架式层土种植红托竹荪,进行了每层从下往上顺序为:底层土厚度、第1层培养料杨树碎块与玉米秸秆切段混配比例和厚度、第1层菌块大小和放置间距、第2层培养料杨树碎块与玉米秸秆切段混配比例和厚度、第2层块菌块大小和放置间距、盖土厚度的试验。试验结果可知,盖土厚度4~5cm、菌块大小3~4cm和放置间距5~6cm、培养料杨树碎块与玉米秸秆切段比例4∶6和厚度4~5cm,底层土厚度7~8cm,是有利于红托竹荪生长的培养基组合。  相似文献   

2.
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具有对生姜姜瘟病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表明: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在生态栽培条件下,相同药剂不同处理第4次药后15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为生姜姜瘟病防治首选药剂;相同条件下,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处理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9.14%,可以作为生姜姜瘟病防控的补充用药。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9):40-41
红托竹荪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富含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多糖是红托竹荪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和耐缺氧等多种功效。对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活性作用进行综述,为红托竹荪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M.Z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子实体、双核菌丝和担孢子的形态及芽殖;证明了其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作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的酸碱度为pH5.0~6.0,最适为pH5.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1%,最适宜的料水比为1:2.2,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蓝光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大,橙光最小。菌丝在CO_2浓度为0.03~0.33%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浓度0.13%时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时分泌的纤维素酶的活力极弱,几乎不能崩解滤纸。喷施0.1%和0.5%的葡萄糖以及0.15%的亚油酸可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红托竹荪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为避免红托竹荪优良性状的退化,以保存1年的红托竹荪菌株为材料,通过菌丝尖端分离复壮和利用竹蛋组织分离、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复壮。结果表明:尖端分离的菌丝体复壮效果最好,3株复壮菌株长势为生长浓密;生长速度为1.09~1.15 mm/d,复壮菌株生长速度明显高于保存1年的对照菌株(0.96 mm/d);萌发率、萌发时间、污染率分别为100%、24 h、0%,该方法可用于短期内的菌株复壮。红托竹荪竹蛋组织分离复壮时,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3个菌株全萌发;萌发时间均为24 h;菌丝生长速率较快(0.23~0.35 mm/d),且没有污染。红托竹荪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复壮时,也为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萌发率为80%~100%;污染率也较低,仅20%;萌发时间24 h;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0.34~0.35 mm/d。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试验示范,笔者从采穗圃营建、采穗圃管理、穗条采集、蜡封、贮藏及档案记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区域性核桃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旨在提高我市核桃采穗圃营建质量和穗条产量,为下一步区域核桃基地品种改良、提质增效工程的优质接穗来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8.
吴凡 《北京农业》2007,(9):23-24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敏 《贵州农业科学》2012,(12):172-175
为探明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红托竹荪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在80℃下提取3h,提取2次,红托竹荪多糖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对.OH和O2-.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51mg/mL和0.83mg/mL。结论:红托竹荪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10,(9):18-19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一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红托竹荪已实现人工大规模栽培,但在其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极慢,制种周期长,且容易老化变红。为寻找适宜其快速生长且菌丝长势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对5种不同红托竹荪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五(竹叶5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0.3 g、硫酸镁0.15 g、维生素B110 mg、琼脂20 g、水1 000 mL)中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最佳,菌丝生长速率为0.13~0.21 cm/d,菌丝浓密,生长35 d后依然保持洁白。配方五是红托竹荪母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齐河县政府从组织保障、质量监管、服务意识三个方面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为研究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乏病虫害防治药物对竹荪菌丝的影响研究,导致使用药物防治红托竹荪病害时常常影响竹荪菌丝的正常生长造成生理性病害,本文通过对市场上杀菌药进行红托竹荪的毒力试验,测定药物对红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红托竹荪病害防治药物。通过试验发现,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对红托竹荪菌丝的伤害作用小,可以用于整个栽培期内病害防治;有11种药物对菌丝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分阶段用药,有11种药物对菌丝的伤害作用较强且残效期长,不可以直接作用于菌丝上。  相似文献   

14.
<正>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一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原种和栽培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及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0。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红锥不同类型苗木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3年生红锥林分保存率及生长量指标均造成显著差异影响。不同处理中,保存率最高的处理为R1和R2,树高最高的处理为R1,胸径最大的处理为R1和L1,立木材积最大的处理是R1。分别分析立地条件和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可知,立地条件相同时,容器苗造林效果优势明显,但容器苗的这种优势会随着立地条件改善而减弱;立地条件的改善可促进林分各项指标的提高,但立地条件较好时,立地的差异对林分保存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论证利用烟草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竹荪产业的可行性,运用SWOT分析法,列举出遵义市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建立了相应的SWOT战略矩阵,明确了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客源较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保障是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和机会;种植成本较高、无相应组织模式、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存在较强竞争、环境威胁是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劣势和威胁。根据桐梓县利用烟草基础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SWOT矩阵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统一组织模式、建好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抓好品牌创建等4条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含硒氨基酸植物营养液应用于沃柑种植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分析其对于沃柑产量、含硒量的影响,并论述喷施含硒营养液所取得的实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松脂酸钠等药剂防治柑桔红蜡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防治柑桔红蜡蚧的最佳方法,笔者针对其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果后至春萌芽前用30%松脂酸钠75倍液防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温度对沙地大果榆种子萌发机制,采用10℃、15℃、20℃、30℃和35℃等6种不同温度处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沙地大果榆种子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发芽, 25℃为最佳发芽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沙地大果榆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和种子活性最高。在生产作业中,沙地大果榆播种时间选择上,应按照实际气温和地温变化适时播种,当地温持续在10℃以上时播种。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于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年总凋落量为5248.6±838.5 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68.2%,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的凋落节律均呈双峰型,花果等的月凋落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均呈极显著正关性。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 7种矿质元素的月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含量大小为Ca﹥Mg﹥K﹥Mn﹥Fe﹥Zn﹥Na。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等矿质元素的月归还量与叶凋落物量的月动态相关性极显著。叶凋落物中Ca、Mg、K、Mn、Fe、Zn、Na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 kg.hm-2,7种矿质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与其年均含量大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