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摘要: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基因序列及其相关的RT-PCR检测方法,根据TGEV S蛋白基因和PEDV S基因各设计一套特异性通用引物,扩增目的带分别为426bp和584bp。通过对相关病毒检测,建立了TGEV和PEDV通用型二联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为TGEV和PEDV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使用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定量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载量,建立PEDV的Real—timePCR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PEDV的M基因片段,构建含有M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用该重组质粒进行SYBRGreen I Real—timePCR,来建立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在(5.56×10^2-5.56×10^7)拷贝/皿范围内,所建立方法具有优良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996,扩增效率为99.5%,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有一个特异性峰,无引物二聚体峰,熔解温度为(81.18±0.21)℃。该方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等猪源病毒均检测不到扩增产物,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性高,可用于PEDV的定量检测及其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2011年江苏泰兴某些猪场相继发生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造成大量哺乳仔猪甚至育肥猪发生死亡。对采集腹泻病料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分析。首先用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病料样品进行常见猪病的PCR或RT-PCR检测,并处理病料组织进行电镜观察;腹泻病毒经1日龄未吃初乳的仔猪进行猪体复归试验,再次收取病料并进行病毒纯净性检测;最后测定了腹泻组织毒对5,15,25日龄仔猪的致病性,及对25日龄仔猪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PCR与RT-PCR鉴定结果腹泻猪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所致,在组织中没有其他常见猪传染病病原的存在;电镜观察呈典型的PEDV冠状形态;以特异性引物扩增S1基因,分析测序结果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当前流行性腹泻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我国当前流行的PEDV变异株亲缘关系近;该毒株对5,15,25日龄仔猪100%致死,感染后表现腹泻、呕吐等典型的PEDV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T-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PED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V777株的M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长度为680 bp的片段。将PCR产物进行测序,与CV777株、SH5株M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7.6%。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能检测到PEDV的RNA浓度下限为100 pg/μL。从福建省的3个地区共采集58份哺乳仔猪腹泻样品,并应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87.9%。  相似文献   

5.
笔者实验分别建立了用于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该方法对52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以调查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7份样品表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8.8%  相似文献   

6.
三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规模猪场问卷调查、现场问询调查和采样检测,获取有关猪瘟(CSF)、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PRRS)、圆环病毒病(PCV-Ⅱ)等疫病流行病学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PRRSV阳性猪场为34.4%,CSFV阳性猪场为41.7%,PCV-Ⅱ阳性猪场为36.2%;CSFV与PRRSV、PCV-Ⅱ混合感染分别占CSFV感染的24.54%和37.79%;PRRSV与PCV-Ⅱ混合感染占PRRSV感染的36.87%。提示猪群中三种疫病感染严重,CSFV、PRRSV与PCV-Ⅱ混合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山西分离株ORF3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2014-2015年从山西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PEDV阳性病料中扩增到4株PEDV的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与CV777毒株相比,无核苷酸插入和缺失,有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发生变异;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6%~100.0%和98.7%~99.6%,与CV777、疫苗株CV777 truncated和attenuated DR13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7.0%,90.6%,97.6%~98.1%,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1%~96.0%,88.0%,97.1%~98.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毒株与12株2010-2015年我国各地方分离的毒株和2009年分离的CH/JL/09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CV777、LZC、Brl/87和2个疫苗株(CV777truncated和attenuated DR13)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福建省猪细环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根据猪细环病毒1a型、1b型和k2型特异性检测引物对临床顽固性腹泻仔猪病料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从1例病料中检测到猪细环病毒k2型阳性。并通过设计猪细环病毒k2型ORF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阳性病料扩增后进行克隆测序,获得猪细环病毒k2型ORF2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所克隆的猪细环病毒k2型福建株ORF2基因全长为203 bp,编码有67个氨基酸。本实验株ORF2基因和猪细环病毒k2型代表株德国家猪分离株2p株(Gen Bank登录号AY823991)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和猪细环病毒1a型(Sd_TTV31株)和1b型(1p株)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低于50.0%,分别为43.9%和47.3%。从遗传进化关系上看,本实验株ORF2基因和Gen Bank中猪细环病毒k2型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而猪细环病毒1a型和猪细环病毒1b型均处于其他遗传分支。本研究首次在福建猪群中检测到猪细环病毒k2型感染。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三十年农户养猪技术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广泛应用,养猪业经历了土杂猪,个体饲养;杂交猪,专业化饲养;良种猪,企业化、规模化饲养三个阶段。文章通过数据和图表梳理了近三十年生猪总量、饲养水平、生产成本、纯收益等指标发展变化情况。并分别分析了养猪五大基本技术:种(育种和繁殖)、料(营养饲料)、舍(猪舍环境控制)、病(猪病防治)和管(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各自技术变迁历史。  相似文献   

10.
周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3-26
摘 要 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48头被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三组猪试验处理如下:在基础饲粮中加黄霉素20mg/kg后,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15﹪金银花-黄芪复合提取物(LJAMCE)后,喂试验1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3﹪LJAMCE后,喂试验2组猪。饲养试验期为40d。饲养试验结果如下: ①试验1、2组猪的日增重均在不同程度上快于对照组猪,分别提高了20.4﹪(P<0.05)和10.0﹪(P>0.05);②LJAMCE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8﹪(P>0.05)和5.2﹪(P>0.05)。③饲粮中加0.15﹪LJAMCE对GPT活性、IgG、TG、vLDL等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④LJAMCE在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15﹪。 关键词 LJAMCE;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育肥猪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抗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从辽宁省各地区采集猪血清样本,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910份样品中有451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为49.6%;抽检了10个规模化养猪场共280份样品,阳性率高达70.0%;抽查了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清样品,种母猪阳性率最高,为73.8%,仔猪次之,为67.5%,育肥猪最低,为37.0%。调查证明辽宁省各地区普遍存在HEV感染,被采集血清的成年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HEV在本地区的猪群中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仔猪有少数出现症状,诊断为HEV与猪瘟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混合感染。关键词: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血清学调查;猪;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腹泻胶体金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经济、简便适用于基层防疫检疫人员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PED)疾病的检测方法。方法:参考已知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工作原理基础之上,将葡萄球菌蛋白A(SPA)进胶体金标记作为指示介质,将基因工程表达PEDV M蛋白抗原和自制的抗SPA多抗血清包被硝酸纤维素膜(NCM) 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由此制成一种检测PEDV血清抗体的快速诊断试纸。其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与ELISA进行比较。结果:该GICA与参考检测方法ELISA具有相近的灵敏度,在二者检测的75份临床样本中有65份共同检测为阳性结果,7份共同检测为阴性结果,其符合率达96%。结论:该GICA检测技术的建立为检测PEDV抗体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福建省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直接(口粮)、间接(主要为涉及到粮食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饲料粮)消费情况及预测。从分析的结果看,近年来粮食直接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预测2005—2020年间粮食直接消费量还会进一步减少,其间将共减少44.58%,每年以3.86%的速度递减;近年来间接消费量有明显升高,预测2005—2020年间福建年粮食间接消费量增幅达到149.19%,增加了716.49万t。结合福建省粮食的供给状况,计算2005—2020年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测值与消费总量(包括直接粮食消费量、间接粮食消费量、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之间的差额,结果为:这种差额一直表现为负值,且有明显加大的态势,粮食缺口量绝对值从509.11万t提高到2020年的1143.25万t,每年粮食缺口量的增加幅度达到5.54%。最后,文章提出:作为一个现实和潜在的缺粮大省,福建省有必要做好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和提高粮食的产量方面的工作,即要充分挖掘耕地粮食生产潜力、适度增加粮食库存、注重粮食流通体系的提升和保证饲料粮的有效供给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黏膜病的发生情况,2009年5月对河南省的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郑州市五区域20个奶牛小区的355头奶牛,随机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20个奶牛小区有17个奶牛小区感染有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场感染率为85%,各小区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检测阳性率在0-88.24%,血清阳性率平均为53.8%,表明该病在河南省奶牛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福建省1978-2004年66个县(区)的粮食单产资料,通过统计处理得到相对气象产量,并以相对气象产量的变化来表征福建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程度。采用歉年平均减产率,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相对气象产量小于-5%的保证率三个风险指标作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来评估福建粮食单产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全省各县综合风险指数介于0.08~0.73之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潭县、泉州和漳州的大部县市、龙岩和三明的西部县市、宁德市东北部和南平的部分县市,这些区域的台风、暴雨、干旱和寒害等灾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大;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县市及内陆县市,气象灾害对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相对小些。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猪嵴病毒结构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明确福建株猪嵴病毒结构蛋白VP的特征,研究运用RT-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猪嵴病毒结构蛋白进行分段扩增后进行克隆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福建株猪嵴病毒含有完整的结构蛋白VP,其基因全长为2529 bp,编码有84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34,理论分子质量为89.603 kD,不稳定系数为37.71,最大疏水指数为2.522,最小疏水指数为-2.622。其和XX株猪嵴病毒结构蛋白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仅为86.7%,与swine/S-1-HUN/2007/Hungary株猪嵴病毒结构蛋白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83.7%。从遗传进化上看,猪嵴病毒结构蛋白在遗传进化上呈现2个独立的分支,中国猪嵴病毒分离株在2个遗传分支上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