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毛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子房二心皮一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一字型排列;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及大量反足细胞。  相似文献   

2.
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盾叶薯蓣(D ioscorea z ing iberensis C.H.W igh t)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①雌蕊三心皮三室,子房下位,中轴胎座,每室两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内珠被独自形成珠孔。②珠心表皮下一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产生周缘细胞和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状的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造孢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周缘细胞仅1层。③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后为7细胞8核胚囊,2极核受精前不融合,反足细胞退化较晚。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子房1室,1心皮,含多枚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细胞分化为孢原,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形成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寥型;成熟胚囊的结构为:珠孔端为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为1个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为3个反足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柱头乳突细胞为棒状,胚珠倒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粗毛淫羊藿的大孢子形成及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毛淫羊藿子房单心皮1室,每室胚珠多数,双珠被,厚珠心,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退化。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  相似文献   

5.
徐永清  李凤兰  胡宝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383-11385
[目的]研究月见草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规律。[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月见草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雌蕊由四心皮组成,中轴胎座。胚珠倒生,体积小、数量多,双珠被、厚珠心。珠心内侧一细胞发育为初生造孢细胞,初生造孢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3个大孢子退化,珠孔端的一个作为功能大孢子发育成为单核胚囊,经2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四核的胚囊。[结论]月见草胚囊发育属于待宵草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蓝猪耳为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和直线形四分体。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为蓼型发育形式;直线形四分体中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最终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异常偶有发生,但大部分胚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7-细胞胚囊。[结论]蓝猪耳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并不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对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成熟的雌配子体中不溶性多糖的分布和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蕊子房一室、一心皮;边缘胎座;胚珠7~8个。倒生: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二层珠被形成,维管束终止于合点端。孢原细胞2~4个,分化于珠心表皮下第三层细胞.其中,只有一个直接形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形排列,寥形胚囊发育。助细胞具丝状器结构。子房壁、珠柄、内外珠被等细胞内均有不溶性多糖的积累。胚囊的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反足细胞内都积累有多糖颗粒。其中,中央细胞中积累最多。助细咆丝状器呈PAS 正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给红小豆栽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研究了红小豆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原细胞起源于紧接珠心表皮之下的珠心细胞,几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向内形成造孢细胞,其中只有一个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原珠心,线型四分体,近合端一个形成单核胚囊。胚囊发育为蓼型,开花前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反足细胞早期退化。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主要应用石蜡切片方法,对芝麻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同时初步观察了淀粉粒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胼胝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芝麻为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②大孢子母细胞直接来源于孢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四分体,合点端一个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见不到反足细胞;③在胚囊发育过程中,胚囊两侧的珠心表皮细胞解体,胚囊紧贴于由珠被内表皮转变而成的珠被绒毡层之下。合点端珠心细胞转变为承珠盘;④减数分裂前期,大孢子母细胞无胼胝质壁,二分体、四分体也只有横向的胼胝质壁,而侧壁则无;⑤淀粉粒最初出现在子房壁和胎座中,并不断向胚囊提供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对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蕊子房一室,具多个弯生胚珠,双珠被。单孢原,分裂形成初生周缘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珠心顶部表皮细胞与初生周缘细胞共同参与厚珠心胚珠的形成。有多个造孢细胞的发生,但一般仅一个发育成熟。大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后,珠孔端的二分体退化,合点端的二分体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三分体。属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二倍体孢子生殖为蝶须型(Antennaria-type)和韭型(Allium odorum-type),有性生殖为蓼型(Polygonum-type)。蝶须型为主要发育方式,超微结构特征为: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快,从功能大孢子直到细胞化雌配子体时期,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细胞核核仁较大,存在核仁泡,核孔明显;核糖体数量多;线粒体的数量一直较多,从二核雌配子体出现内嵴,膜的结构变得清晰,八核雌配子体的线粒体基质呈电子透明状,细胞化后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质体的数量变化不大,形状多样,有的含淀粉粒;内质网呈分枝的管状或交织成索状分布在细胞核、液泡或细胞壁附近;高尔基体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未退化的助细胞中十分丰富,活跃地分泌小泡;脂滴一直都存在,常与液泡及线粒体相互靠近;细胞化后期,绝大多数雌配子体的助细胞先后退化,极少数雌配子体只有一个助细胞退化,另一个宿存。韭型与蓼型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慢,与蝶须型相比,直到单核雌配子体时期未见细胞器种类与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蝶须型与韭型、蓼型雌配子体仅在功能大孢子与单核胚囊时期通过是否有胼胝质壁加厚以及珠孔端有无退化的细胞痕迹进行区分。【结论】蝶须型、韭型、蓼型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蝶须型雌配子体从功能大孢子至细胞化时期,雌配子体体积增大,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随之增加,呈现代谢旺盛状态。推测蝶须型雌配子体在其后的发育中占优势。单核雌配子体之前依据珠孔端是否有退化细胞痕迹以及有无胼胝质壁加厚可将蝶须型与韭型、蓼型从结构上予以区分。韭型、蓼型从功能大孢子至单核雌配子体时期,雌配子体的体积以及细胞质的成熟程度均呈缓慢增长趋势。推测在其后的发育过程中大量退化。  相似文献   

12.
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对承珠盘的结构和功能、胚囊的营养等进行了讨论.胚珠悬垂倒生,单珠被,薄珠心,有珠被绒毡层及承珠盘分化.表皮下单孢原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线列上四分体,蓼形胚囊发育;成熟胚囊具七细胞,两极核在受精前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对番茄大孢子的发生和胚羹发育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为弯生胚珠,同一子房内数以百计的胚珠着生于同一中轴胎座上。大孢子和胚囊发育的类型为单孢子胚羹,薯型。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的四分孢子呈直线排列,然而只有靠近合点端一个最后发育成大孢子,其余三个相继退化。大孢子经过3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一个含有8个单倍体细胞核的胚囊。即雌配子体,经过进一步发育,番茄的成熟的雌配子体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具有2个极核的中心细胞。  相似文献   

14.
In flowering plants, guidance of the pollen tube to the embryo sac (the haploid female gametophyte) is critical for successful fertilization. The target embryo sac may attract the pollen tube as the final step of guidance in the pistil. We show by laser cell ablation that two synergid cells adjacent to the egg cell attract the pollen tube. A single synergid cell was sufficient to generate an attraction signal, and two cells enhanced it.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embryo sac no longer attracts the pollen tube, despite the persistence of one synergid cell. This cessation of attraction might be involved in blocking polyspermy.  相似文献   

15.
“十里香”茶大小孢子发生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十里香"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十里香"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田"字形或四面体形,其外胼胝质壁的形成和溶解都是向心的。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其核的形态和位置变化均具有规律性。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属双胞型胚囊,其发育类型为"葱"型。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反足细胞宿存至受精,合点端具承珠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小孢子、雄配子体和胚囊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2核、3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2核等异常现象;在胚囊的形成发育过程中,未见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分体的现象和7细胞8核结构的雌配子体产生,造孢细胞分裂产生2核后,细胞迅速变大并高度液泡化,其中的细胞质和细胞迅速解体消失.因此,石蒜有性生殖的败育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胚囊形成中的发育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